专题党课:深悟理论精神 勇担时代重任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次专题党课,共同深入学
习一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
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这部著作系统记录了从 2022 年党的二十
大胜利召开至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
民奋进新征程、开创伟业新局面的恢宏实践与理论创造,是全面
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
著作。
时至 10 月,“十四五”规划已进入最后的收官冲刺阶段。站
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重温领袖思想、感悟时代脉搏,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我们 X 集团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非同
寻常的意义。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因此,今天的党课,不想
停留在单纯的理论复述,而是希望和同志们一起,循着第五卷的
思想脉络,探寻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点,思考如何将蕴含其中的世
界观、方法论转化为推动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思想之光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
一部思想巨著,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打开《习近平
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字里行间激荡着一个百年大党矢志不渝的
初心使命,擘画着一个东方大国走向复兴的宏伟蓝图。其思想体
系博大精深,但有几个核心关键词,如同璀璨的星辰,构成了这
部著作的理论星空,值得我们深刻领悟。
第一个关键词是“中国式现代化”。这不是对西方现代化模
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在中国这片广袤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具有中
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新路。第五卷深刻阐明,中国式
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是”,彻底打破
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
选择。它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定了我们的发展逻
辑不是资本的逻辑,而是人民的逻辑;我们的发展目标不是少数
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指明
了根本方向:一切经营活动,最终都要回到“为谁发展、靠谁发
展”这个根本问题上,要将创造经济价值与履行社会责任、增进
人民福祉统一起来。
第二个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如果说中国式现代化是目
标,那么高质量发展就是通往这个目标的必由之路。第五卷中,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高频词,与之紧密相连的,是一个极具前
瞻性和战略性的概念——“新质生产力”。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
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其核心在于“新”,在于“质”,标
志着我们正从依赖传统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转向依靠科技创新、
数据驱动的内涵式增长。这意味着,过去那种拼资源、拼成本的
老路已经走不通了。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谁能掌握核心技术,
谁能培育出颠覆性的产业,谁能率先在绿色化、数字化、智能
化的赛道上抢占先机。这一论述,对于身处市场竞争浪潮中的我
们 X 集团而言,无异于一声发令枪,催促我们必须加快转型升
级的步伐。
第三个关键词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治理”。治国理政,
基础在基层。第五卷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如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这其中,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
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新时代“枫桥经验”,核心要义在于坚持党
建引领,发动和依靠群众,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
盾不上交”。这不仅是一种社会治理模式,更体现了党的群众路
线在治国理政中的生动运用。从社区议事厅里的“圆桌会”,到
线上“随手拍”的民意直通车,再到“民呼我为”的快速响应机
制,基层治理的触角不断延伸,治理的颗粒度越来越精细。这启
示我们,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社区服务,都要学会倾听,善于发
动,将管理的过程变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过程,让每一位员
工、每一位居民都成为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二、实践伟力擘画可感可及的幸福图景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思想的魅力在于改变世界。学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
其所以然”,关键是要看到这些光辉思想如何在神州大地上落地
生根、开花结果,如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生活。
(一)以新质生产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不
是一个悬浮于空中的概念,它正以澎湃之势,重塑着中国的产业
版图。请看一个制造业的案例。位于 X 三角洲的 X 高端装备制
造产业园,近年来摒弃了传统加工制造的路径依赖,将发展的
“宝”押在了自主研发和智能制造上。园区内的一家龙头企业
——X 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过去只是一个普通的代工厂。在“新
质生产力”理念的指引下,他们痛下决心,将每年销售收入的
15%以上投入研发。到了 2025 年的今天,成效斐然。根据最新
统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已成功研发出多款具有完全自
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其中一款超高精度焊接机器人的核心
性能指标超越了国际同类产品。他们的“黑灯工厂”里,上百台
机器人协同作业,生产效率较五年前提升了 60%,产品优良率达
到 99.9%,而单位产值能耗则下降了 30%。这组数据背后,正是
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真金白银”。它告诉我们,创新不是可有可
无的点缀,而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命门”。再把目光投向广
袤的乡村。第五卷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系统部署,强
调要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在 X 省 X 县的 X 生态农业示范区,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
图景。这里不再是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当地的
X 兴农合作社,引入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
农业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作物长势等数
据一目了然。通过手机 APP,农户可以实现对温室大棚的远程精
准调控。此外,他们还借助电商平台,将贴着“绿色、有机、可
溯源”标签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25 年,该合作社还深度
开发了“稻田蟹”“林下鸡”等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并结合当地
的 X 文化,推出了农耕体验、田园民宿等文旅产品。据初步测
算,今年示范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 6 万元,比三年
前翻了一番,更吸引了超过 50 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这正是
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它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以精细化治理绘就安居乐业新画卷。如果说新质生产
力是发展的“硬核”力量,那么精细化的社会治理就是提升群众
幸福感的“温暖”底色。我们来看一个城市社区的例子。在 X
市 X 区的“未来社区”——X 智慧小区,居民们正享受着科技
带来的便利与温情。社区开发了一个名为“X 家园通”的智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