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文明办关于以北疆文润品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案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文明办关于以北疆文润品牌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案例 一、背景 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数字信息技术浪潮以前所未有的深 度与广度重塑着社会结构与传播生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 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而非停留在 刻板的说教与僵化的口号,成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破解 的核心课题。传统的宣传模式面临着话语体系陈旧、传播渠道 单一、受众互动缺位等挑战,尤其在面对思想活跃、追求个性 的年轻一代时,显得力不从心。位于祖国北疆的*旗,拥有辽阔 的草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既是发 展的宝贵财富,也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土壤。然 而,如何将这些“静态”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水”,使其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新 生,是*旗文明办长期以来深入思考并着力探索的方向。 面对挑战与机遇,*旗文明办没有选择“穿新鞋走老 路”,而是以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性魄力,于2024年初步探 索、2025年全面深化实施了“北疆文润·右旗风华”精神文明 品牌建设工程。此案例的核心创新之处,在于摒弃了零散化、 运动式的宣传模式,确立了“品牌化引领、数字化赋能”的顶 层设计,并构建了以“内容精品化、传播矩阵化、参与互动 化、场景沉浸化、评价数据化”为核心路径的“五化”融合新 范式。该范式旨在将抽象的价值理念,通过高质量的数字内 容、多维度的传播渠道、趣味性的互动参与和可感知的现实场 景,转化为群众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与文化认同。本案例旨 在系统梳理“北疆文润”品牌从孕育到壮大的实践轨迹,深入 剖析其在激活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内生动力方面的具体做法与成 效,为同类地区在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 小、落实提供一份可资借鉴的创新样本。 二、主要做法 *旗文明办深刻认识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方式 方法。为此,旗文明办牵头抓总,联合宣传、文旅、教体、融 媒体中心等多个部门,以“北疆文润·右旗风华”品牌为统 领,系统推进“五化”融合实践,成功将价值引领从一项“工 作任务”转变为一场席卷全旗的“文化风潮”。 (一)内容精品化: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让价 值引领“有滋有味”。改变过去“贴标语、拉横幅、发传 单”的粗放模式,转而深耕内容创作,力求推出的每一件文化 产品都能引发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一是深挖本土“富 矿”,打造“右旗风华”故事集。*旗文明办组织本土文化学 者、作家和资深媒体人成立内容创研小组,系统梳理了旗内从 古至今的英雄人物、道德模范、非遗传承人、诚信企业家、敬 业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等典型事迹。他们将“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与这些鲜活的人物 故事相结合,创作了百余篇“右旗风华”系列故事。这些故事 被制作成精美的图文长图在“中国*旗”微信上连载,并改编成 每集3~5分钟的系列短视频,在旗融媒体中心抖音号等平台发 布。截至2025年10月,该系列图文总阅读量超300万人次,短视 频累计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涌现出《草地上的红色电波》 《一个牧民的诚信承诺》等爆款作品,让群众在听故事、看故 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价值熏陶。二是聚焦时代“热点”,推 出“北疆锐评”微栏目。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不文明现象或热点 争议事件,旗文明办联合旗融媒体中心快速反应,推出《北疆 锐评》短视频评论栏目。每期视频时长不超过90秒,由本地知 名主持人或评论员出镜,用犀利而不失温度的语言,从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进行剖析解读,引导社会思潮。从“‘霸 座’行为背后的规则意识”到“网络直播中应守住的‘法 治’底线”,该栏目紧扣热点,观点鲜明。2025年以来共推 出40期,全网播放量超8000万次,多次引发本地网民关于“文 明”“法治”“和谐”等话题的大讨论,有效发挥了舆论“压 舱石”和“风向标”的作用。三是紧扣群众“关切”,制 作“生活中的价值观”系列短剧。旗文明办联合旗司法局、总 工会等单位,将群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邻里纠纷、消费维权、 移风易俗等问题,创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短剧和文明小 品。如反映邻里和谐的《一墙之隔一家亲》、倡导诚信经营的 《“码”上放心》、破除陈规陋习的《新式彩礼》等20余部作 品,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生动演绎了“和谐”“诚信”“文 明”的内涵。这些短剧不仅在线上传播,还作为“一村一年一 场戏”文化惠民工程的重点剧目,在全旗各苏木乡镇巡演超 过200场,实现了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二)传播矩阵化: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发力”,让正 能量“刷屏破圈”。构建一个覆盖广泛、互联互通、各有侧重 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优质内容的最大化曝光和最优化触 达,推动核心价值观宣传从“圈内循环”走向“破圈传播”。 一是构建“1+N+*”全媒体传播金字塔。以旗融媒体中心运营 的“中国*旗”微信和“魅力*”视频号作为“1”个核心阵 地,负责权威发布和深度解读。联合旗内各单位、各苏木乡镇 的“N”个政务新媒体账号形成协同矩阵,进行联动转发和垂直 领域宣传。同时,积极发掘和培育本地的“*”个网红达人、文 化名人、返乡创业青年等社会化力量,通过内容合作、活动邀 约等方式,引导他们成为“北疆文润”品牌的“民间代言 人”。这一立体化矩阵彻底改变了以往文明办“单打独斗”的 局面。二是实施“一核多端”智慧分发策略。同一核心内 容,根据不同平台的特性进行“二次创作”和精准分发。一篇 关于“最美家庭”的深度报道,在微信上以图文并茂的长文形 式呈现;在抖音和快手上,则被剪辑成若干个15秒的感人瞬间 和1分钟的人物故事短视频;在广播电台,则被改编成声情并茂 的广播剧。这种“一鱼多吃”的策略,不仅提高了内容生产效 率,更满足了不同圈层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据统计,2025年 通过该矩阵分发的“北疆文润”主题内容,全网总曝光量超 过3.5亿次。三是创新“线上线下”双向引流机制。线上,通过 发起话题、直播预告等方式,为线下活动预热引流。线下,在 举办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主题展览、文艺演出时,现场设置醒 目的二维码墙,引导参与群众扫码关注“中国*旗”等核心平 台,参与线上互动话题。如在2025年“*之夏”那达慕大会期 间,线上直播观看人次突破180万,同时通过现场引导,为“魅 力*”视频号新增关注用户超2万人,实现了流量的有效转化与 沉淀。 (三)参与互动化: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创造”,让群 众当“主角”。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通过设计一系列低门 槛、趣味强、有激励的线上线下活动,激发群众的参与感、获 得感和认同感,让每个人都成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 者。一是发起“爱我*我的家”全网主题挑战赛。在抖音、快手 等短视频平台发起该话题挑战,鼓励广大市民和游客用镜头记 录*旗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发展之变,以及生活中的凡人善 举。旗文明办联合本地企业设置了“最佳创意奖”“最美瞬间 奖”等奖项,奖品包括本地文创产品、旅游景区门票等。截 至2025年10月底,该话题下共征集用户原创视频8000余条,总 播放量近6000万次。群众自发创作的内容,以其真实、质朴和 富有生活气息的特点,成为核心价值观最生动的注脚。二是推 出“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