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5年个人对照作风清单检查剖析材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5年个人对照作风清单检查剖析材料 根据组织要求和主题教育工作安排,我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 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对照 《履行作风建设“两个责任”不力负面清单》及相关文件要 求,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围绕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不 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违规吃喝、违规从事 营利性活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干预插手有关事项、群 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以及思想、学风、工作、生活、领导作 风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反思。现将个人对照 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方面 身为*市*区分管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副区长,我深知推动 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担当精神 不足、创新劲头减弱的问题。一是“求稳”思想取代“求 进”意识,存在不担当的问题。面对一些具有不确定性的改革 创新项目,有时会滋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担心决 策失误承担责任,导致工作上存在“等一等、看一看”的现 象。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初期,尽管进行了大量前 期调研和论证,但在关键的招商引资和政策配套环节,面对复 杂局面和不同意见,存在决策犹豫、推进迟缓的情况,错失了 一些优质企业的入驻时机。这种“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 事”的心态,实质上是担当精神的缺失,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的要求背道而驰。二是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偏 差,存在不作为的问题。对一些长期性的、基础性的工作,投 入的精力不足。习惯于抓见效快的“显绩”,而对于需要“潜 绩”的工作,如优化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建设、城市精细化管 理的深层改革等,虽然口头上重视,但实际推动的力度和督查 的频率不够。对下属部门反映的一些制约发展的“中梗阻”问 题,有时只是简单批转,缺乏一抓到底的韧劲,导致一些问题 悬而不决,这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不作为。三是政绩观存在偏 差,偶有乱作为的倾向。在推动项目建设时,有时过于追求速 度和规模,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程序合规性、环境影响评估等 方面存在把关不严的情况。前年,为了赶上全省重点项目观摩 会的进度,我曾催促“*湖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施工,简化了部 分审批流程,虽然项目最终按时完成,但也留下了程序瑕 疵,这反映出我内心深处仍存在急功近利的错误政绩观。 (二)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重基层负担方面 我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固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未能 完全把自己摆进去,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二传手”,加重了 基层负担。一是“文山会海”现象未能有效遏制。习惯于通过 开会、发文来部署工作,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 件的现象。有时一个议题,区级层面开了会,分管领域还要再 开会强调,层层传达,增加了基层干部的时间成本。据不完全 统计,仅2025年上半年,我本人签批下发至街道和相关委办局 的文件就有近百份,其中部分文件内容与市级文件雷同,没有 结合本区实际进行有效转化。二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禁而 未绝。对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的初衷是好的,但对 各类工作APP、微信群的管理和整合力度不够。我分管的几个领 域就建立了十余个工作群,一些基层干部反映,每天需要花费 大量时间在不同群里“打卡”“晒实绩”“报数据”,疲于应 付,占用了服务群众和抓落实的宝贵时间。这与中央纪委国家 监委2025年通报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新变种问题高度吻 合,虽然我区也进行了清理,将应用数量从63个压减 至18个,但仍有优化空间。三是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存 在“重痕不重绩”的倾向。在工作中过于强调“留痕管 理”,要求基层单位事事报材料、处处留影像。下去调研 时,听汇报、看台账多,深入一线、解剖麻雀少。根 据2025年7月的一份基层干部问卷调查,虽然95%以上的受访者 认为整体减负效果良好,但仍有干部反映一些检查考核指标设 置不科学,导致基层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精雕细琢”台账资 料,以应付检查,造成了新的负担。 (三)在违规吃喝问题方面 我能够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公款吃喝。但 对照更高标准,仍存在界限不清、认识模糊的地方。一是存在 接受“工作餐”宴请的情况。在与企业洽谈项目、协调解决问 题时,有时会接受企业安排的“工作餐”。虽然自认为是在讨 论工作,且地点多为企业内部食堂或普通餐馆,费用也由对方 承担,但实质上这模糊了“公”与“私”的界限,容易给外界 造成瓜田李下的误解。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数据显 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查处的违规吃喝问题高达4630起,这 些案件警示我们,任何形式的违规吃喝都是不可触碰的红 线。二是存在“不吃公款吃老板”的侥幸心理。对于一些相熟 的企业家朋友,在非工作时间偶尔会接受他们的私人宴请。思 想上认为这是朋友间的正常交往,没有动用公款,不算违纪。 但这种交往缺乏“亲”“清”的边界感,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影 响公正履职。近期通报的*市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邵一江案 中,他正是从接受“不吃公款”的宴请开始,一步步滑向了腐 败的深渊,这给我敲响了警钟。 (四)在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方面 在这一点上,我能够做到自身清白,未直接或间接经商办企 业,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也无相关情况。但反思自身,在“防 微杜渐”上还存在风险点。一是对亲属的约束和教育不够严 格。虽然自身严格遵守规定,但对于一些远房亲戚,存在提醒 和教育不到位的情况。我的一位表弟在*区从事建材生意,他曾 多次在与人交往中提及与我的亲属关系。尽管我得知后对他进 行了严肃批评,并向组织作了说明,但这也反映出我对家人亲 属的日常监督存在盲区,未能将廉洁自律的要求延伸到“八小 时之外”和社交圈。二是存在利用影响力“打招呼”的现 象。曾经有相熟的领导为他的一位亲戚在*区投资的项目征询意 见,我虽然没有直接给予特殊政策,但在审批协调会上,确实 出于人情考虑,要求相关部门“多关心、多支持”,加快了审 批进度。这种做法虽然没有直接的利益交换,但客观上利用了 职务影响力,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市自然资源局原局 长郭逢义违规从事营利活动的案件表明,权力一旦与利益勾 结,后果不堪设想,我必须引以为戒。 (五)在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方面 我深刻认识到收送礼品礼金问题的严重性,能够做到拒收现 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礼品。但在一些“小节”上,警惕性不 高,存在思想麻痹。在逢年过节,尤其是在中秋、春节等传统 佳节,一些下属单位和关系单位的同志会以“家乡特产”“单 位福利”等名义送来一些茶叶、食品等。起初我坚决拒收,但 有时对方反复坚持,觉得价值不大,抹不开情面就收下了。这 种行为虽然看似“人情往来”,但实质是“四风”问题的隐形 变异。2024年以来查处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占享乐主义、 奢靡之风问题的47.7%,这充分说明“节日腐败”是高发地 带,任何小节上的失守都可能打开欲望的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