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1 日江西省吉安市直事业单位公
开选调笔试真题及解析
第一题:客观题
包含单项选择题 40 道,共 20 分;多项选择题 10 道,共 12
分;判断题 10 道,共 8 分。
内容涉及二十届四中全会、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习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等党史、时政热点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 题,共 30 分)
材料 1:近日,深圳热心市民“卷尺哥”火了。据报道,从
2023 年 3 月起,这名男子就带着一把卷尺,穿梭在深圳的大街
小巷,专门给公共设施“找茬”。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卷尺哥”
所到之处、所指之弊,每个问题几乎都被有关部门“秒整改”。
公众在为其送上“多管局局长”称号、感慨“深圳速度”的同时,
也呼吁“卷尺哥”到全国各地巡检。随时可能砸到人的“危墙”、
设计不合理的斜坡、不合理的灯杆标语、路边挡道的绿植、有安
全隐患的井盖······这些问题看起来普遍偏小,但却真真实实是一
座超大城市运转的“零部件”,也是每一位市民出行、休闲可知
可感的民生细节痛点。
能不能解决、谁来解决、何时解决、怎么解决,既关乎市民
的切身获得感,也关乎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和高质量水平。“卷尺
哥”之所以爆火,在于他本人热心热情,真心真意用一把卷尺,
当起城市公共设施的“质检员”、公共服务的“吹哨者”。
公共设施的瑕疵一旦被检出,考验的是公共服务响应的质量
和效率。但过去,在一些地方,对于市民反映的问题、表达的诉
求,相关责任部门要么只是记录了事,要么整改行动迟缓。更有
甚者,为了一味提升所谓办结率、考核满意度而应付整改,修复
的“瑕疵”不久之后,又涛声依旧。据不完全统计,“卷尺哥”
反馈的市政问题,平均在 3 天内就能得到有效处理,有的甚至当
天就能解决。这其实是深圳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成色的一个生动
注脚。
据报道,2023 年至今,市民通过“深圳——民意速办”平
台提出的城市治理点子超 29 万条,精准捕捉并解决了许多市民
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这背后所支撑的,是一套常态化的、高效
运转的平台和协同协作的闭环机制。
“卷尺哥”真量,相关部门真管。不仅要时效上高效地管,
还要有责任、有质量地管。今年 7 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
出,要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
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深圳相关部门和“卷尺哥”的良性互动,彰显出城市治理精
细化、高质量的一个密码,任何时候不能把市民反映的诉求视为
“找茬”,而要在民意诉求和公共服务之间,搭建起及时、高效、
负责的良性共振机制。一方面,认真记录、科学分配,优化提升
公共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积累经验,开拓思路,化被动式整
改修补为主动的预防。这对于不少地方的相关部门、城市管理者
来说,是一个宝贵的城市治理启示。瑕疵不“测量”,不代表不
存在。“卷尺哥”的卷尺,测量的既是公共设施的问题,也是城
市治理、政务服务的准度、力度和精度。
问题:针对卷尺哥的现象引出如何提升公共服务?15 分。
“卷尺哥”现象以公民个体监督为起点,以政府快速响应为
核心,形成了公民参与、政府行动、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从卷
尺哥的现象能总结出提升公共服务的具体举措如下:
(一)弘扬公共精神,培育“相善其群”的公民文化。一是
通过教育引导和舆论宣传,使公共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
每一位市民都成为城市的“关心者”和“守护者”。二是打破“政
府单一主导”的模式,搭建多元化的公民参与平台。三是尊重公
民的监督热情,将个体意见转化为治理线索,让治理触角延伸到
城市的每个角落。
(二)完善制度保障,构建激励相容的参与机制。一是系统
性地拓宽和规范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并完善对合理化建议、有效
监督的反馈与激励机制。二是优化内部审批流程,建立民生问题
快速响应机制,明确问题处理的时限、责任部门,避免“等一等、
拖一拖”的推诿行为。三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治理理念,将
普通市民的诉求视为治理的“指挥棒”,通过主动作为化解民生
痛点,让城市治理更具人情味。
(三)善用数字赋能,提升公共服务的治理水平。一是利
用数字化手段,打造统一、便捷的市民参与平台,如升级版
12345 热线、专属 APP 等,使“找茬”与建议变得更加简单、
高效。二是搭建多元化的线上民意平台,如政务短视频账号、市
民反馈小程序等,让群众“发声有渠道”;三是建立线上民意处
理机制,安排专人对接、分类转办、及时反馈,实现“说了有人
听、听了有回应”。
(四)强化监督考核,促进治理生态全面优化。一是建立
“发现——反馈——解决——评价”的闭环机制,将问题处理效
果纳入政府绩效评估,倒逼部门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二是完善公
民参与的保障制度,明确公民监督的权利与政府回应的义务,避
免“民意被忽视”的情况;三是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的经验推广,
将“政民互动模式”、“暖心服务模式”等典型案例转化为可复制
的治理经验,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材料:大学生 xx 毕业后回到偏远山村,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面对村里优质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他牵头打造村
级电商账号,亲自参与直播带货,从选品、分拣到包装全程把控,
坚决剔除农残超标、品相不佳的产品,以“零差评”积累口碑。
同时,他推动村集体与周边行政村签订产业合作协议,整合分散
种植资源,形成“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模式,半
年内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帮助农户户均增收,让“山货”成功
走出大山。
问题:针对电商助农,结合案例并联系实际,分析可能面
临的挑战,并提对策,15 分。
面临挑战:1.供应链短板制约发展。农村仓储冷链设施不足,
生鲜产品在运输中易腐坏,山区物流成本高,部分快递公司配送
时效性差,影响消费者体验。
2.品牌影响力薄弱。村级账号规模小、知名度低,仅依赖个
人 IP,缺乏区域公共品牌支撑,产品溢价能力弱,易陷入“低
价竞争”陷阱。
3.专业人才持续短缺。仅部分人才具备电商运营能力,村里
多数农户不懂直播话术、流量运营和售后处理,导致账号难以规
模化运营;且青年人才留乡意愿低,人才断层问题突出。
4.市场风险应对不足。农产品受天气、季节影响大,产量和
品质不稳定;直播流量波动大,缺乏平台资源对接,易出现“直
播断流、销量骤降”的情况。
对策建议:1.完善供应链基础设施。由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