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镇人才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镇人才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人才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 述,全面传达贯彻全省“百万英才汇*”工作部署和*市新一 轮“1+6”人才政策精神,系统总结今年以来我镇的人才工 作,深刻剖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核心任 务进行周密部署。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目的就是要动员全镇上 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以更高站位、更大 力度、更实举措,奋力开创我镇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 面,为把*镇建设成为*市北部先进制造业强镇、城区片区高品 质江滨新城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下面,我讲三点 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回顾今年以来我镇人才工作的 实践与思考 今年以来,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坚持“党管人 才”原则,将人才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紧密围 绕全镇发展大局,积极作为、锐意进取,人才工作的“四梁八 柱”逐步夯实,人才队伍的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为全镇经济 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一是人才集聚的“磁 场效应”初步显现。我们始终把人才引进作为一项基础性、先 导性工程来抓。延续了过去几年良好的增长态势我们的人 才“蓄水池”持续扩容。根据初步统计,截至今年第三季 度,全镇新增基础人才超过5500名,新增高层次人才超 过450名,其中还成功引进了15名拥有海外知名高校背景的硕士 及以上学历人才,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这些数字背后,是我 们不断完善引才机制、拓宽引才渠道的努力。我们不仅积极组 织企业参加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还主动“走出去”,与多所 高校建立了初步的校地合作关系,探索“订单式”培养和“前 置式”引才新模式。这些举措,让我们在区域人才竞争中的吸 引力得到了一定增强。二是人才服务的“暖心温度”持续提 升。我们深刻认识到,优化服务是留住人才的关键。今年以 来,我们深入践行“服务靠前”理念,着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 忧。在政策宣传方面,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 式,利用微信、企业服务群、政策宣讲会等多元化渠道,力求 将省、市、镇各级人才政策精准推送到每一家有需求的企业和 每一位符合条件的人才手中。在服务保障方面,我们积极协调 教育、卫健等部门,在人才子女入学、家属就医等方面提供绿 色通道和便利服务,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优良环境。镇人 才工作专班的同志们主动上门为企业和人才答疑解惑,这 种“店小二”式的服务精神,赢得了不少企业和人才的认 可。三是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我们坚持以产业 发展集聚人才,以平台建设承载人才。紧扣*镇作为全省“百千 万工程”典型镇的定位,我们加快推进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 和“工改工”项目建设,如*第二工业区“工改工”项目、*智 能物流装备研发及制造基地项目等这些高质量的产业载体为人 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我们鼓励企业加大研发 投入,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博士 工作站,为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创新活动创造条件。通过举 办“技能照亮前程”等青年人才交流活动,我们为各类人才搭 建了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平台,镇域内的创新创业氛围日益 浓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 和不足。对标上级的要求、对标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对标我 镇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仍未 完全打通。尽管省、市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吸引力强 的人才政策,但在我镇的传导和落地过程中,仍然存在“中梗 阻”现象。部分企业对政策不了解、不熟悉,不知道如何申 报;部分人才感觉政策“看得见、摸不着”,申请流程较为烦 琐,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政策红利未能完 全转化为发展实效。第二,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 较突出。从总量上看,我们的人才队伍在不断壮大,但从结构 上看,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能够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顶尖 人才、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相对匮乏;另一方面,与我 镇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的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和复合型管理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与我市构建“8+8+4”现 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与我镇打造先进制造业强镇的目标,还 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三,人才留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尚不 健全。当前,“引才难、留才更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 在。我们在给予人才住房、补贴等“硬激励”的同时,对于如 何满足人才在职业发展、价值实现、文化融入、社交圈构建等 方面的“软需求”,思考得还不够深入,办法还不够多。人才 服务的精度、温度和深度仍有提升空间,距离打造一个真正让 人才有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人才友好型”环境还有很 长的路要走。第四,人才工作的“齐抓共管”合力有待进一步 凝聚。从工作机制上看,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协同联动不 足,信息共享不畅,存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现 象。人才工作专班的统筹协调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未能完全 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部分单位对人才工 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将其摆在突出位置,存 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这些问 题,都是我们下一阶段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硬骨头。 二、把握机遇,精准施策——深刻领会并全面落实上级人才 战略部署 同志们,当前,我们正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人 才工作的战略机遇前所未有。省委部署的“百万英才汇*”行动 计划,为我们广纳天下英才提供了行动指南。市委、市政府推 出的新一轮“1+6”人才政策体系,为我们破解人才发展瓶颈提 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工具。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将上 级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我镇人才工作的生动实践。 (一)以“百万英才汇*”为总牵引,构筑近悦远来的人才 集聚“强磁场”。“百万英才汇*”行动计划的核心,是聚焦吸 引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广大青年才俊来粤就业创业。我们要 主动融入这一全省大战略,结合*镇实际,拿出实实在在的举 措,让我镇成为青年人才向往的“首选地”之一。一要织密校 地合作“联动网”。要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系统梳理我镇 重点企业的人才需求,形成需求清单,带着清单走进高校、走 进院所,开展精准对接。经济发展局、人社医保分局要牵 头,联合工商联(商会),定期组织“*名企高校行”活动,不 仅要去招聘,更要去做宣讲,讲好*故事,展示*机遇。要深化 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层次,探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就业 创业基地,把引才的触角延伸到校园。二要做实青年人才“孵 化器”。青年人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也最需要舞台和机 会。我们要大力实施“青年人才见习计划”,鼓励和支持更多 企业开发高质量的见习岗位,并给予企业和见习人员相应的补 贴。对于来我镇实习、见习的大学生,要在住宿、交通、生活 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便利,让他们在*镇感受到第一份温暖。 要积极对接“粤菜师傅”“*技工”“*家政”三项工程,大力 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没有进入大学的青年提供另一条 成才之路,培养更多符合我镇产业需求的能工巧匠。三要搭建 招才引智“大平台”。要继续办好、办活各类青年人才交流活 动,并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可以考虑设立“*镇青年人才 驿站”,为前来求职面试的非本地户籍青年人才提供短期免费 住宿和就业指导服务。要充分利用我镇的产业园区、孵化器等 载体,举办创业大赛、项目路演等活动,吸引和发掘有潜力的 青年创业项目落户*镇,并提供启动资金、场地免租、导师辅导 等一系列支持。 (二)以市新一轮“1+6”人才政策为总蓝本,打造全周期 服务的人才发展“生态圈”。*市新一轮“1+6”人才政策,是 一个覆盖人才评价、服务、创业、培养与激励的完整政策闭 环,主线就是推动人才发展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