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区 2025 年度冬季供热安全保障工作情况
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 XX 市、XX 区关于冬季能源保供和安全生
产的系列决策部署,确保全区人民度过一个安全、温暖的冬季,
我区始终将冬季供热工作置于民生保障的突出位置。自 2025-
2026 年度供热季启动以来,相关职能部门与各供热企业紧密协
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开展
了供热前的准备工作与运行初期的保障工作,总体形势平稳可控。
本报告旨在系统总结当前供热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深刻剖
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进行规划部署。
一、当前工作基本情况
本年度供热季,我区聚焦“保安全、保供热、保民生”的核
心目标,通过前瞻性规划、系统性排查与精细化管理,构建了多
维度、全链条的安全保障体系,为供热工作的平稳开局奠定了坚
实基础。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责任体系日益完善
为统筹推进全区供热保障工作,区委、区政府高位推动,成
立了由区主要领导牵头的冬季供热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明确
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
的监管责任与协同机制。进入供热季前,我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传达上级精神,研判供热形势,对热源保障、管网运行、应急处
置等关键环节进行周密部署。近期,为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多部门及行业专家,对区内 XX 公
司 A、XX 公司 B 等重点供热企业开展了联合指导帮扶,重点检
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体系及特种设备运维状况,有力
推动了监管责任与企业主体责任的同频共振。
(二)供热准备扎实充分,设施基础不断夯实
我区供热体系规模庞大,截至 2025 年,全区集中供热总面
积约 3648 万平方米,服务人口众多,下辖供热站点 25 个,热源
结构涵盖热电联产、燃气锅炉、地热等多种形式,清洁能源供热
比例持续提升。为确保庞大系统的稳定运行,我区深入实施“冬
病夏治”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 2025 年供热季开始前,已
高标准完成 96.64 公里的老旧供热管网改造任务,有效解决了部
分区域长期存在的“跑冒滴漏”问题。各供热企业全面完成了对
锅炉、换热站、水泵、阀门等关键设施设备的检修、保养与调试
工作,设备检修率达到 100%。同时,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积极协
调上游能源企业,已提前完成天然气、煤炭等燃料的合同签订与
储备工作,为整个供热季的能源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智慧监管效能凸显,运行监测精准高效
我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供热管理,市、区两级
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在本年度供热保障工作中发挥了“智慧大脑”
的关键作用。该平台能够对全区所有供热站点的供水温度、回水
温度、压力等核心运行参数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与数据
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监管部门能够精准掌握各片区供热运行
状态,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运行异常。平台建立的“监测-预
警-派单-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流程,极大地提升了故障响应与处
置效率。在供热初期,平台已累计处理各类运行参数异常报警
30 余次,均由专人跟踪并指导企业快速解决,确保了问题在萌
芽状态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供热质量的稳定达标。
(四)应急准备全面加强,安全防线初步筑牢
安全是供热工作的生命线。我区将应急能力建设作为供热安
全保障的重中之重。各供热企业按照要求,均已修订和完善了本
年度的供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内容涵盖设备故障、管网泄漏、
能源中断、极端天气等多种情景。在区应急管理部门的指导下,
各企业均组建了专业的应急抢险队伍,并实行 24 小时备勤制度,
确保一旦发生突发状况能够迅速出动。同时,对抢修车辆、备用
泵机、管材、焊接设备等应急救援物资进行了全面盘点与补充,
建立了物资储备清单。近期开展的联合指导帮扶工作,也着重检
查了企业应急预案的实操性、应急队伍的备勤状态和应急物资的
完备情况,推动企业应急准备工作从“纸上”落到“实处”,为
应对各类供热突发事件构筑了坚固的第一道防线。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冬季供热安全
保障工作仍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通过近期的联合检查
与日常监管发现,部分环节的短板与弱项依然存在,安全风险不
容忽视。
(一)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存在温差,安全管理精细化不足
部分供热企业对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仍有偏差,“重
生产、轻安全”的惯性思维尚未彻底根除。主要体现在:一是安
全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真正分解
到岗、落实到人,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执行不严,
存在制度与实际操作“两张皮”的现象。二是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未完全形成闭环。源自上级单位推广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
度”工作机制,在部分企业的执行流于形式,排查不深入、不彻
底,对发现的隐患未严格按照“五落实”原则进行整改,缺乏有
效的跟踪、销项和复盘机制。在近期检查中发现,有企业存在日
常巡检记录不全、风险辨识更新不及时、员工安全培训档案缺失
等问题,反映出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
(二)设施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参差不齐,源头风险依然存在
尽管我区近年来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老旧管网和设施改
造,但由于供热系统建设年代不一、标准各异,部分设施设备的
本质安全水平依然不高,成为潜在的风险源。一是部分老旧设备
超期服役或带“病”运行。个别换热站内的阀门、压力表、传感
器等关键部件老化严重,存在仪表失灵、内漏等风险,虽未立即
造成停暖事故,但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