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传达学习全会精神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传达学习全会精神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 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刚才,相关同志已经对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核心要义进行了系统传达。大家围 绕学习内容,结合工作实际,谈了认识、讲了体会、议了举措,达到了统一思想、 深化认识、明确方向的预期目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向第二个百年奋 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 擘画的“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不仅是对未来五年的顶层设计与战略擘画,更是乘势 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学习好、宣传好、贯 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单位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务。下面,我就如 何推动全会精神在XX单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关键时期”的历史方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统一思想与行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领会全会精神,首先要从历史和时代的高 度,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的特殊重要性。全会公报科学判断,“十五五”时期是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一定位,精准标注了我国发展的历史坐标,深 刻揭示了未来五年奋斗的重大意义。 一方面,这是实现宏伟蓝图的“冲刺阶段”。从现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只有十年时间。“十五五”正是这十年征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棒。这一棒跑 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基础是否坚实、动能是否充沛、优势能否巩固,决定了我们 能否在2035年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异答卷。全会提出的到2035年基 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需要我们以“冲刺”的姿态 全力以赴。 另一方面,这也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攻坚时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繁重。前进道路 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只会更多、不会更少。全会强调要统筹发展和 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正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清醒认识。我们必 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 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全单位各级干部职工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 上来,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锤炼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 实践。要坚持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深刻理解全会提出的一系列 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两个确立”的决 定性意义和“两个维护”的实践要求,体现到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举措和检验 工作的成效之中。 二、精准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以扎实的工作成效服务国家大局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贯穿“十五五”规划 建议的一条主线。全会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 重大部署。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找准自身定位,将单位发展深度融入国家发展 大局,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彰显担当作为。 第一,要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全会强调,要以科技创 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XX单位作为XX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主动对标 这一要求。要围绕XX地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充 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例如,我们的政策研究部门,要加强对前沿产业发展趋势 的研判,为地方政府优化产业政策、布局未来产业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考。我们的 项目服务部门,要持续优化工作流程,以“XX护航”等机制为抓手,为高新技术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周期、精细化的优质服务,助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 期的法治化营身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二,要在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贡献新力量。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摆在 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们虽 然不直接从事科研攻关,但同样是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要强化知识产权 保护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侵犯专利权、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的打击与防 范力度,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要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 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协同,为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扫 清障碍、厚植土壤。 第三,要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上迈出新步伐。全会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 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新要求,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路径。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我们要在自身运营中率先垂范,严格执行节能降 耗标准,推行无纸化办公,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节约型机关。更重要的是,要 运用我们的职能手段,服务于XX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涉及环境保护的项目审 批、监管执法等环节,要坚持最严格的标准,守住生态保护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