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学校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和对 XX 学校未来发
展的高度期许,来到这里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刚才,我们实地察
看了学校的食堂管理和校园环境,听取了 XX 校长代表学校领导
班子所作的全面、详实的工作汇报。总的来看,XX 学校开学以
来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亮点纷呈,校园里处处洋溢着积极向上、
朝气蓬勃的良好氛围。特别是 XX 校长在汇报中提到的学校在党
建引领、班子建设、安全管理、教学改革以及对“十五五”时期
的前瞻性思考,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奋发有
为的精神状态和全体教职员工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怀。
XX 学校作为我们县一所具有优良传统和深厚底蕴的学校,
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 XX 县的教育事业发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如何在新起点上
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必须共同面
对和解答的重大课题。刚才,县教育局的 XX 同志就校园安全工
作作了非常具体、非常有针对性的强调,我完全同意。安全是学
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底线。希望学校
务必将安全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确保万无
一失。
借此机会,结合今天的调研情况和对当前教育形势的思考,
我讲六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筑牢办学治校的“压舱石”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学校不是单纯传
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因此,旗
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是每一所学校的首要政治任务。
一是要坚决贯彻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这是我们党对中
小学领导体制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制度
基石。学校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
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党组织书记和校长要自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往一处
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学校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凡
属学校重大问题,都要经过党组织研究讨论,确保党的教育方针
和中央、省、市、县的决策部署在学校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执行。
二是要着力锻造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队伍。“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一个学校的发展面貌,关键取决于领导班子。XX
校长刚才的汇报,体现了新班子的新气象、新思路。希望你们能
继续巩固和发扬这种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良好局面。班子成员
之间要坦诚相待、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形成强大的
工作合力。要不断加强学习,既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提高政治
站位,也要钻研教育教学规律和现代学校管理知识,成为懂教育、
善管理的行家里手。要胸怀全局,有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
定有我的境界,带领全体教职工共同擘画和实现学校发展的美好
蓝覆。
三是要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党建不是空洞的口
号,必须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找到实实在在的抓手。要通
过高质量的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
干,把教学骨干发展成党员;要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带动全体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
动,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要让师生们真切感受到,
党组织就在身边,党员就是榜样,党的领导是学校发展的最可靠
保障。
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激活内涵发展的“主引擎”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社会、家长和学生最关心、最
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所学校口碑的好坏、吸引力的强弱,
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教育教学质量。XX 学校有着辉煌的过去,我
们有理由相信,也必须要求你们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一是要向课堂要效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必须牢固
树立“课堂革命”的理念,引导广大教师在“备好课、上好课”
上狠下功夫。备课要深,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新课程
标准、备学科前沿动态。上课要活,要摒弃“满堂灌”的陈旧模
式,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
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
新精神。
二是要向教研要成果。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协同作战
才能赢得未来。县教育局近期推出的教研协作区一体化发展模式,
就是要打破校际壁垒,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形成教研合力。XX
学校要主动融入、积极作为,不仅要在协作区内学习借鉴兄弟学
校的好经验、好做法,更要勇于担当,发挥自身优势,在集体备
课、课题研究、成果培育等方面作出示范、贡献力量。教研活动
不能搞形式、走过场,必须聚焦教学中的真问题、难问题,每一
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实在的收获,最终要体
现在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学业水平的进步上。根据统计,
我县去年在市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的教师,超过 85%是校级以
上教研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个数据充分说明了有效教研的重要
性。
三是要向评价要导向。要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
评价体系,从“唯分数论”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评价教师,不仅
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看其在立德树人、专业发展、课堂创
新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评价学生,不仅要看学业水平,更要关注
其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劳动实践能力的养成。要通
过评价改革,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兴教的“硬支撑”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
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现有教职工
约 120 人,其中青年教师占比接近 40%,这是一支充满活力、潜
力巨大的重要力量。
一是要倾心关爱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
希望,尤其是在乡村学校,他们面临着工作和生活上的双重挑战。
学校领导班子和老教师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弟妹一样,在
政治上引导他们、在业务上指导他们、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