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
论内涵和实践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美丽中国建
设不断开辟新境界。7 月 18 日和 7 月 30 日,人民日报社先
后同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理论宣传座谈会。
本报理论版今日起推出“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
卷专家谈”专栏,刊发系列理论文章,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推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引向深入。欢迎广大读者积极交流学习贯
彻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
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
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对生
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
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
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
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全面阐
释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重
大关系,集中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
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
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为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
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提供了最新的权威教
材。《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
2012 年 12 月至 2025 年 4 月期间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
最基本的著作,其中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标识性概念充分体
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
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标志着我们党对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
理论成果在生态文明领域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实现永续发展必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中指出:“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
历史观,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认识论和生态辩证
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在生态文明领
域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
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然界先于人与人类社会存在着,它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存在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
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人靠
自然界生活。”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
对自然界的胜利。”这些观点说明人类是通过劳动实践而从
自然界分化独立出来的,但人类从自然界分化独立出来以后
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继承了辩
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更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创造性提出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实现了对马克思主
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了将自然
仅视为实践改造对象的认知局限,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生态本体论思想,实现了从“主体—客体”二元对立向共
生共荣整体协同、从“工具理性”单向索取向“价值理性”
和谐共生的哲学范式革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本质是人
与自然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协调发展,是生态经济统一运动的
过程。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
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
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以及自然条件”,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指引。由
此可见,生产力不仅包括社会生产力,还包括自然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提出“我们既
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破解了保护环境必然牺牲发
展的形而上学困境,雄辩地论证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
发展并非非此即彼、相互排斥,而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的关系,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同时,习
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范畴,在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中作出了“绿色发展是
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的科学论断,蕴含着对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
丰富和发展,彰显了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
产力质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马
克思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的一个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中指出:“加强生态文
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
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习
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旗帜鲜明地将生态文明建设定位为关系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并将其深度融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深刻表明,优美的生
态环境、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应有
之义,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条件。这
就从科学社会主义角度阐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体现
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压迫,更体现在能够系统性
解决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人与自然矛盾,为社会主义国家实
现现代化提供全新实践样本,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
时代性丰富和升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洞见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马克
思深刻洞悉社会形态演进规律,指出:“资本一出现,就标
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创造文明新形态是人类
的一种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俄国十月革命后,各国无产阶
级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形态
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
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构成部
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洞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
衰则文明衰”的历史发展规律,超越了传统工业文明以征服
自然、掠夺资源为代价的不可持续模式。这一文明新形态不
仅是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