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从系统和全局把握践行全球治理倡议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从系统和全局把握践行全球治理倡议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 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冷 战思维、霸权主义、保护主义阴霾不散,新威胁新挑战有增 无减,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 口。”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将世界各国联系成为紧密的利 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同时,人类日益面临 各种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恐怖主义等 直接威胁人民的安全与福祉,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全 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合作应对,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 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 议上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又一原创性 概念、标识性概念,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 慧和中国方案。全球治理倡议将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 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一道,有力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 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全球治理倡议系统回答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 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 命运共同体。”加强全球治理,必须回答好由谁治理、如何 治理、为谁治理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以 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 本、注重行动导向为核心理念,直面当前全球治理存在的问 题,现实性、针对性强,对未来全球治理应该基于什么样 的前提、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如何才能取得治理成效等重大 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出了科学解答。 主权平等是全球治理的首要前提。习近平主席强调: “坚持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在全球治理中平等参 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升发展 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各国要加强协调、共同应对全 球性挑战,合作是基础。实现有效合作,一个重要条件是主 权平等,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 尊重。在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中,西方大国享有主导地位,发 展中国家经常被视为治理对象,而非平等的治理主体,全球 南方国家代表性不足、发言权较弱,利益和诉求经常被忽视。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 不断变化,必须坚持主权平等、相应提升全球南方在国际事 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奉行主权平等成为改革完善全球治 理体系不公正不合理之处的前提,不仅可以激励各国积极参 与全球治理,也能够提升全球治理体系的代表性、包容性、 普惠性。 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习近平主席指出: “全面、充分、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等公认的国 际关系基本准则,确保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平等统一适用,不 搞‘双标’,不将少数国家的‘家规’强加于人。”国际法治 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各国应平等地参与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 制定,全面、均衡、公平体现各国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兼 顾各国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当前,国际法治受到严 重侵蚀,一些国家对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严重侵 蚀了国际法治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国际社会面临失范风险。 这成为干扰全球治理的重要原因。遵守国际法治,意味着国 际法和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共同维护、共同执行, 没有也不应该有例外。各国必须严格遵守条约和国际习惯法 等国际法规则,依法行使权利,履行国际义务和责任,不能 刻意曲解国际法,确保国际法平等和统一适用。 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的基本路径。习近平主席强调: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加强团结协作,反对单 边主义,坚定维护联合国地位和权威,切实发挥联合国在全 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团结协作是全球治理的内 在要求,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才能实现持久有效的团结协作。 联合国成立以来,多边主义得到践行,成为战后全球治理的 重要基石。但是,近年来多边主义受到严重冲击,联合国作 为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机构,其权威性不断 受到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削弱。少数国家“毁约退群”“撤 资断供”,不时搞“小圈子”“小集团”,组建排他性联盟, 以合作之名行对抗之实,导致大国博弈、地缘冲突加剧,世 界陷入分裂对抗风险,严重阻碍团结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 主义,意味着全球治理是大家的事,关系每个国家的切身利 益,要靠协调合作,而不是单边霸凌,才能确保全球治理体 系顺畅有序运行。 以人为本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取向。习近平主席强调: “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保障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全球治理、 共享全球治理成果,更好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更 好弥合南北发展鸿沟,更好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当前, 少数国家为维护自身优势和霸权地位,阻碍联合国、世界贸 易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改革进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 行等国际机构改革缓慢,难以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诉 求,难以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无 法保障各国人民享有公平参与全球治理并从全球治理中受 益的权利。全球治理需要解决可能影响全人类的全球性问题, 能否切实服务各国人民,成为检验全球治理有效性的重要标 准。当前,贫困、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已经十分紧迫,解 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切实增进各国人民福祉。 行动导向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原则。习近平主席强调: “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统筹协调全球行动,充分调动 各方资源,打造更多可视成果,以务实合作避免治理滞后和 碎片化。”加强全球治理,必须凝聚各方共识,促进各国相 向而行、采取一致行动,产生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随着冷 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 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关系民主化大潮滚滚向前, 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更高水平、更深程 度、更广范围参与到全球治理中。由于各国利益不同、文化 各异,加之少数国家迷信实力地位、大搞本国优先,阻碍某 些重要全球治理议程,各国达成共识、采取行动面临更多困 难。以行动导向为原则,就是要增强全球治理体系的执行力 与有效性,更好应对全球性挑战,确保全球治理取得实实在 在的成效。 全球治理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 明倡议有机统一、连为一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 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面对 当今世界的全球性挑战,习近平主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相继提出全球 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 四大全球倡议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共同构成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体系,为破解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和平赤 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提供了全面方案。我们 要把全球治理倡议放在四大全球倡议的整体中加以把握,运 用系统思维深刻认识全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