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贯彻党的全会精神宣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
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
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为“十五五”时期深入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当前,我市正处于“十四
五”收官冲刺、“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全市上下要把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市重要讲话
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与全面落实省委赋予我市的“建设世界
历史文化名都、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做
强区域一体化核心引擎”战略定位一体推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
代化建设我市实践的崭新篇章。
一、深刻领悟全会核心要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扛起时代使
命
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科学擘画“十五
五”发展蓝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动力。对我
市而言,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关键在于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将
国家战略部署转化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把握历史方位,凝聚奋进共识。全会高度肯定“十四
五”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建议》,其
中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
等重大部署,为正处于转型攻坚期、能级提升期、机遇叠加期
的我市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是践行“两个
维护”的政治检验。要将全会精神内化为推动我市发展的强大动
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汴梁大地落地生根。这是融入国家战略
的必然要求。我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
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必须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展现更大担
当。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全会精神为破解我市发展
瓶颈、激发内生动力、塑造竞争新优势指明了方向路径。这是增
进民生福祉的根本保障。必须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历史主动,在新征程上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和
显著优势。全会深刻洞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强调
必须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这对于我市这
样一座正致力于打造科创我市、智造我市的城市而言,既是重大
机遇,也是重大责任。我市拥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
验区、国家量子科技研发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在量子科技、人
工智能、生物医药、空天信息等领域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我们
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首要任务和关键抓手,充分发挥科教资源富集、产业基础雄厚的
优势,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走在前列,
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
迹”贡献我市力量。全会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扩大高水平开放。我市作为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在深
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肩负着探路使命。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
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高标准建
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我市片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
制度型开放上取得新突破,以改革的“关键一招”和开放的“最
大优势”激发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聚焦核心任务,明晰我市路径。全会提出的“六个坚
持”重大原则和重点任务,是我市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我们要立足“八朝古都”的资源禀赋和“区域同城”的区位优势,
找准发力点:突出“新质生产力”驱动。发挥我市科教资源优势
和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以及国家文
化出口基地等平台作用,在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产业焕新、新兴
产业培育上求突破,打造区域科创走廊重要支点。强化“改革开
放”赋能。用好全国首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等金字招牌,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
境。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标准建设自贸区我市片区,
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激活发展新动能。坚守“安全发展”底
线。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尤其要扛牢黄河安澜的重大
政治责任,筑牢生态屏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设韧性安全城
市。
二、紧扣我市特色精准发力,以全会精神引领现代化我市实
践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
发力的关键时期。全会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重大原
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省委书记楼阳生多次对我市工作提出
明确要求,强调要“把我市建设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都、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区域一体化核心引擎”。迈上
“十五五”新征程,我市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深化落实省委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
略”,科学谋划、走稳走好“十五五”奋进之路。
(一)以区域一体化为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全
会提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格局”。我市将坚决扛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坚持与省
会“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生态同建、产业同链、民生同保”,
在深度融合中实现借势发展、错位发展、协同发展。一是提升同
城化硬联通水平。全力配合推进区域城际铁路延长线、省会地铁
8 号线我市段等轨道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区域快速路、安罗高速
等交通干线,构建内联外通、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实
现与省会主城区“半小时通勤圈”和“一小时生活圈”。二是深
化产业协同发展。主动承接省会产业辐射和创新资源外溢,聚焦
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文化旅游、绿色食品等重
点产业,共建一批产业协作示范园区和创新共同体,推动产业链
供应链深度融合,打造区域产业走廊重要增长极。三是推动公共
服务共建共享。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推动政策衔接、
标准互认、服务联动,加快实现社保一卡通、医保异地就医直接
结算等,让市民共享同城化发展红利。高水平规划建设区域一体
化示范区,打造同城化发展的先行区和样板区。
(二)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着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全
会提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我市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文创融合高
质量发展,让古都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一是擦亮宋文化
核心品牌。深入实施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程,高水平打造宋都
皇城省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大宋不夜城”等文旅 IP 影响力,
推出更多沉浸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