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司法局 2025 年度工作总结
本年度,X 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司法
行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
十大、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立足东部发达县经济活跃、开放度
高、治理需求多元的县域实际,以“法治 X”“平安 X”建设为
核心,统筹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提升法律服
务、法治保障、基层治理质效,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全
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聚焦法治引领,筑牢高质量发展法治根基。作为全省法
治建设示范县,我们始终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
以系统思维健全制度体系、规范执法行为、强化监督问责,为县
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精准发力制度建设,夯实依法决策基础。紧扣县委、
县政府中心工作,健全“立改废释”全流程管理机制,全年共审
查县政府规范性文件 32 件,其中制定 18 件、修订 10 件、废止 4
件,涉及产业升级、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确保行政
决策于法有据。创新推行“事前评估+合法性审查+事后备案”闭
环管理,对 126 项重大行政决策、58 份重大合同进行合法性审
查,提出审查意见 320 条,纠错率达 100%,有效防范决策法律
风险。建立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精准解读”机制,开展“优
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清理行动 3 次,清理失效
文件 46 件;通过“政策解读会”“法治微课堂”等形式解读新
规 28 场,覆盖部门、乡镇(街道)及企业负责人 800 余人次,
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二)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质效。以“行政
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为抓手,统筹推进执法监督提质增效。制
定《常见行政执法事项操作指引》,规范市场监管、应急管理、
生态环境等 12 个重点领域执法流程,明确裁量基准 260 项,有
效压缩执法自由裁量空间。组建“行政执法监督专班”,开展“规
范执法提升年”活动,通过“案卷评查+现场督导+专项检查”方
式,抽查行政执法案卷 860 卷,发现并整改执法不规范问题 156
个,推动执法单位整改率达 100%。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
衔接”机制,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全
年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42 起,杜绝“以罚代刑”现象。创新“柔
性执法”模式,指导各执法单位推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
清单,全年适用柔性执法案件 1200 余起,既维护执法权威,又
彰显执法温度,相关经验获市级推广。
(三)强化行政争议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行政
复议+行政应诉+行政调解”联动化解体系,全年受理行政复议案
件 186 件,审结 180 件,综合纠错率 18%;办理行政应诉案件
210 件,胜诉率达 9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创新行政复议
“关口前移”机制,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行政复议受理窗口”,
提供“一站式”咨询、受理服务,全年现场解答群众咨询 360 人
次,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建立“行政争议协同化解”机
制,联合法院、相关职能部门对 48 起复杂行政争议开展联合调
解,成功化解 36 起,化解率达 75%,有效减少行政争议进入诉
讼程序。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管理,全年行政机关负责
人出庭应诉率达 100%,通过“庭审观摩+案例研讨”提升行政
机关依法行政意识。
二、聚焦服务赋能,激活高质量发展法治动能。立足东部发
达县市场主体密集、民生需求多元的特点,以“普惠均等、便捷
高效”为目标,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为企业发展、
民生改善、社会治理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一)深耕企业法律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法
治护航企业发展”专项行动,组建由 120 名律师、公证员、基层
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的“企业法律服务团”,对接全县 20 个重点
园区、500 家规模以上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建立
“企业法律需求清单”机制,通过“上门走访+线上调研”收集
企业需求 320 条,提供合同审查、知识产权保护、股权设计等法
律服务 860 次,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 2 亿元。针对我县跨境
电商、外资企业集中的特点,设立“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站”,聘
请 5 名涉外律师提供双语法律服务,办理涉外法律事务 36 件,
助力企业防范跨境法律风险。创新“法律服务+金融”模式,与
银行、担保机构合作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法律服务机制”,帮助
28 家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重新获得融资资格。
(二)升级民生法律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构建“实体+
线上+热线”三位一体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县 20 个乡镇(街道)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26 个村(社区)法律服务点实现全覆盖,
配备专职法律顾问 326 名,全年提供法律咨询 1.2 万人次,办理
法律援助案件 1560 件,受援群众达 1800 余人。深化“法律援助
惠民工程”,扩大援助范围,将农民工讨薪、老年人维权、未成
年人保护等纳入“绿色通道”,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针
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上门服务”260 次,切实
解决群众维权难题。优化公证服务质效,推行“最多跑一次”改
革,实现 32 项公证事项“全程网办”,网办率达 85%;设立“涉
企公证专窗”,为企业办理股权质押、招投标等公证业务 180 件,
办理时限压缩至 1 个工作日。
(三)创新乡村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紧扣“城乡
融合发展”战略,开展“法律服务进乡村”专项行动,培育“法
律明白人”1200 名、“学法用法示范户”320 户,实现村(社区)
“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建立“乡村振兴法治讲堂”,结合农村
土地流转、宅基地改革、婚姻家庭等常见法律问题,开展普法宣
讲 180 场,覆盖村民 5 万余人次。创新“调解+法律服务”模式,
在村(社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配备专职调解员和法
律顾问,全年化解农村土地纠纷、邻里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