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休宁县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休宁县 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及 2020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2019年,我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行动 指南,以问题整改工作为重要抓手,以“四季攻势”为重 要载体,全面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年度 脱贫攻坚任务目标,聚焦奋力攻坚。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压紧压实责任,锻造过硬尖兵队 我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一号工 程”,构建“脱贫攻坚、人人有责”的工作格局。新增 2名 县委常委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成立“2+4+38” 的高规格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11 次)、县政府常务会(12次)、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扩 大)会议(10次)等会议专题部署。 一是抓学习提站位。认真开展《习近平扶贫论述摘 编》“四学”行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 论述作为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理论中心组学习会 议必学内容,通过层层召开会议集中学、手机报移动学、 订发材料自主学和上门入户忙送学的形式,及时组织县、 乡、村干部开展学习,通过开展“四送四通”走访帮扶活 动,及时向贫困人口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 述和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提高贫困人口对扶贫政策的知 晓度和满意度,确保广大干部群众学懂弄通、学深悟透, 把各项工作推向深入。 二是抓联动提效力。压紧压实“七位一体”联动责 任,即:县级党委总指挥的责任、县级领导联系责任、县 直部门帮扶指导责任、乡镇主体责任、村级组织的堡垒责 任、驻村工作队的管道作用和纪委监委的监督责任。所有 的县“四大班子”领导都有联系乡镇和联系村,县党政一 把手先后开展脱贫攻坚调研 27次,遍访贫困村 33个、贫困 户 129户;4位副组长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分别对 21个 乡镇 101个村 620户贫困户进行了暗访,并提出了整改要 求;21个乡镇党政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户及边缘 5741户;52 家县直单位主要领导走访贫困户 1098户。 三是抓奖惩严规矩。加大管理培训,印发《关于严格 落实选派帮扶干部请销假制度的通知》等,规范帮扶干部 管理;先后为 2558人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 23期。加强奖励 激励,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县直单 位的考核;出台《休宁县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励关怀办 法》,先后在扶贫一线提拔重用 97名扶贫干部、20余名干 部获得省市县各类表彰。加大关心爱护,按时发放驻村扶 贫干部生活补贴,为他们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落实选派 帮扶干部食宿、交通保障,使扶贫干部安身驻村、安心帮 扶。加大问责查处,2019年以来,查处扶贫领域问题 19 件,处理 17人(党纪政务处分 5人,组织处理 12人),对 3个单位进行问责。 2.落实落细工作,打赢年度攻坚战 紧盯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注重“三个三”,落实 落细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注重“三整改”,举一反三,确保整改质量。高 度重视中央专项巡视和国家考核反馈问题以及省考核发现 问题整改工作。周密部署压责任,第一时间成立专项整改 办,制定整改方案,召开整改动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工 作。对标对表找根源,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等, 结合我县实际,对各个问题进行再查摆、再细化。精准施 策抓整改,强化问题整改跟踪督办,对整改工作实施全过 程督查。建章立制促提升,印发《关于打造自身建设强和 群众工作强“双强”型村(社区)党组织的若干意见》等 制度性文件,持续放大整改效应。目前,2月份中央脱贫攻 坚专项巡视反馈的 58个问题、省考核和县本级排查发现的 39个问题和省暗访反馈的 16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 二是注重“三精准”,重锤响鼓,把握核心要义。把 好精准识别关。坚持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严格执行识 别、清退标准和程序,高质量完成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 作,已新识别 3户 11人,自然增加 269人,自然减少 80户 496人,不断提高扶贫信息系统数据精准度(第二季度全省 排名第 1名)。筑牢精准帮扶关。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 量,强化精准帮扶、精准施策,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 度、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大对驻村工作队的选派与管理, 实现全县 153个村选派帮扶力量全覆盖。抓好脱贫质量关。 根据预脱贫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 施”,近年已实现 5454户 15168人脱贫、33个贫困村出列 (2018年脱贫 689户 1682人,2017 年脱贫 1821 户 4634 人、14个贫困村出列,2016年脱贫 1268户 3296人、19个 贫困村出列,2015年脱贫 824户 2742人,2014年脱贫 852 户 2814人)。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出列村开展“回头 看”;为被纳入“红色预警”的 411户贫困户每户制定至少 一项具体的有成效的帮扶措施,切实防止返贫。 三是注重“三攻势”,一鼓作气,完成脱贫任务。扎 实推进脱贫攻坚“四季攻势”,已经完成的“三季攻 势”,成果显著。就业促进换动力,先后出台了《休宁县 就业创业脱贫奖补政策暂行办法》等政策,核定县级以上 就业扶贫基地 5家,完成年度帮扶 12人就业任务,完成 76 个公益岗位开发,发放就业补助资金 324.12万元。我县龙 跃铜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就业扶贫基地。金融 扶贫促增收,累计对 312户贫困户发放贷款 1413.83万元, 贷款余额为 8076.81万元,涉及户数 1663户,密切关注抱 团发展的“分红”发放工作。同时,对经营不善,存在还 款风险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测。社会扶贫聚合力。充分发挥 民主党派、工商联、驻军部队、企业、社会组织等作用, 积极开展社会扶贫日活动,做好社会扶贫网爱心人士注册 和认领对接工作,共筹集社会扶贫资金 3300万余元,“三 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日益完善。黄山新安源有机茶开发 公司获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称号,为黄山市 唯一、全省 7家之一的企业。综合保障助改善,2014年以 来,我县连续每年都提高农村低保、特困人员分散供养补 助标准,分别由 2014年的每年每人 2400元、2460元提高 到 6780元、6000元。大力实施惠残民生工程,累计发放重 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559.58万元,惠及 83849人次,发放困 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448.77万元,惠及 73480人次;大力支 持残疾人创业就业,为 360人次发放资金 108万元。“双 基”建设夯基石,目前,已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村道路 畅通工程、“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 治、卫健、教育、文化、科技、通信等资金上亿元,用于 提高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贫困人 口生产生活环境。 3.瞄准瞄稳方向,奏响成果巩固曲 我县在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强化 “五个化”,瞄准瞄稳今后攻坚方向,全方位激发内生动 力,巩固成果防范返贫。 一是夯基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无忧化。为持续巩固 脱贫攻坚成果,休宁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标 准,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各项工作。教育扶贫提气神。在全 省率先实施从学前教育到硕士研究生教育资助全覆盖的资 助体系,向 2797人次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各 类资助资金 182.475万元。建立完善“1+6”(即以政府部 门为主导,全面争取企业、社会团体、外出创业人士、共 建单位、公益基金以及社会爱心人士 6类社会力量)的助学 体系,共获得捐助资金 600余万元。坚持“输血”与“造 血”并举,以本县徽匠学校木工技能培训为抓手,培养毕 业的 400余名学生全面实现就业、创业,年平均收入达 8万 元-30万元,少数达百万元;多名学生在世界青年家具制作 大赛等大型赛事上获奖。健康脱贫保健康。全面落实“三 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采取“2+1+1”形式 (县级医疗机构 2名骨干医师,乡镇卫生院 1名医师与 1位 驻村医师结对)组建帮扶医疗团队,目前,省级专家已带 领我县医疗团队接诊 2352人次,开展健康教育 14场次,走 访贫困人口 340户,家庭医生履约 688人,力争 2020年后 建立一支带不走的专家团队。同时对全县边缘贫困户实行 “1579”政策,有效防范返贫、新增贫困人口。农村危房 改造保安居。超额完成 41户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为 98户 危改户拨付资金 93.6万元,“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出 154 户危房户已全部整改销号完成,提高贫困人口幸福感和获 得感。饮水安全提品质。投入 975万元实施 52处人饮工 程,解决 2.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我县农村集中供水 率 93.6%、自来水普及率 86.4%、供水保证率 95%饮上、城 镇自来水管网覆盖小行政村的比率为 35%,供水水质达标 率有明显提升。同时,针对当前旱情,对农村贫困人口生 活饮水问题重点持续关注。 二是舞龙头,聚焦特色种养产业市场化。进一步激活 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扶贫项目的内生动力,全力做好 产业扶贫工作。政策领动。先后出台《休宁县产业扶贫到 户项目奖励扶持办法》等文件,完善产业到户奖补标准, 投入扶贫资金 2262.17 万元实施到村到户产业项目 5793 个。创新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扶贫奖补办法》, 鼓励、支持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入股分红 等途径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增收。遴选了 143 名农技人员每人包保服务 6个科技示范户和 2个贫困户开展 技术帮扶。产业带动。围绕茶叶、箬叶、菊花、泉水鱼等 主导特色产业,推广“四带一自”和“三有一网”点位扶 贫模式,全力打造“流口茶叶”“蓝田徽菊”“板桥泉水 鱼”“璜尖箬叶”“白际山芋干”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 小产区。近年来,板桥泉水鱼、榆村网红粉丝(建成全省 首家徽州古法粉丝展示馆)、山斗猕猴桃、白际红薯干等 特色产品声名远播。通过发展泉水鱼等特色农业产业带动 全县贫困户户均增收 4000元以上,帮助 3834户 1万余人实 现稳定脱贫。全县 15个贫困人口集中乡镇的 40万野生箬竹 林年采摘箬叶 1.2万吨,价格达 3-4元/斤,生产加工产值 超 2亿元,被贫困群众誉为“绿色银行”。消费拉动。强化 “四力”联动,即政府借力、企业发力、能人助力、全员 合力,推进消费与扶贫有效互动,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 里。近年来,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购买贫困村、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