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打印 加入Vip

石仲泉:以科学的态度解读“中国梦”

 时间:2013-09-10 10:05:00 |  | 字体:【 】| 阅读: 161

原标题:以科学的态度解读“中国梦”——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

编者按: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对炎黄子孙是极大的鼓舞。“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是什么?应当怎样科学地解读“中国梦”?中国人应当怎样实现“中国梦”?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

正确认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记者:近期以来,媒体对“中国梦”的解读热情高涨,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好文章,很多学者和领导干部以及社会各界都在不同层面,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梦”进行了多元解读,形成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但其中也有一些对“中国梦”认识上的分歧。您认为“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石仲泉:我看到,近期对中国梦的解读风风火火。这是一个好事情。“中国梦”既有国家之梦,也有个人之梦;既有长远之梦,也有近期之梦;既有宏大抱负之梦,也有温馨康乐之梦;既有专家学者的理论阐述,也有老百姓的通俗宣讲等等。各人经历、视野和文化底蕴不同,其解读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琳琅满目。这说明“中国梦”有很大的包容量,能调动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具有高度的凝聚力,释放出了巨大的正能量。

首先,我们要厘清一个概念:“中国梦”是发展战略,但不是理论形态。现在各个部门、各方面媒体都在大力宣传“中国梦”,这个积极性很好。但是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文风。最近,有的文章在解读“中国梦”的时候试图把“中国梦”建构成像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样的理论体系。作为学术问题,当然可以自由研讨,但这又不单纯是学术问题,有极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因此应慎之又慎。因此,我认为这样做不妥。宣传的热情要肯定、要保护,但宣传一定要把饱满的政治热情同科学的求是精神结合起来。

我不赞成上述做法的原因有三。第一,“中国梦”这个称谓不是理论形态的称谓。凡理论形态,都属于理论概念层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比如,我们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都是抽象概念的集合体。而“中国梦”这个称谓,显然不是这个层面的抽象概念。它是一个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的形象表述。说“中国梦”不是理论形态的称谓,并不是说新的中央领导没有理论创新,也不是说不能构建新的理论。这是两码事,不要搅和。与时俱进,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理论创新的建构,当然可以。我只是说“中国梦”这个称谓不适宜用于做创新理论形态的表述。说“中国梦”不是理论形态的称谓,也不是说不需要加强对“中国梦”的宣传。作为战略思想,作为凝聚民族力量的奋斗目标,当然可以而且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这无可非议。因此,也不要将这两个问题混为一谈。这里丝毫没有不赞成加强“中国梦”宣传的意思。第二,构建新的理论形态,需要时间沉淀和实践检验,是一段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不是理论概念的推演。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作为指导思想的每个理论,都是那段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都经历了一段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从初步形成到科学的概念称谓提出,再到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整整15年时间。邓小平理论,从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再到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概念,正式明确为党的指导思想,则经过了19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江泽民任党的总书记到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十六大将其提升为党的指导思想,也有13年。科学发展观,从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任职,到2003年提出这个科学称谓,再到十八大明确为指导思想,也有10年。第三,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八大换届后上任才半年时间,“中国梦”这个战略思想提出还不到半年,许多思想还没有展开。既然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那么新的理论就应当是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还在发展,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这就需要有时间在解决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新矛盾的过程中来总结经验和积累认识。只有到了一定时候,实践经验丰富了,理论认识成熟了,就会水到渠成,实至名归。到那时,想不总结、不概括都不可能了。瓜熟蒂落,自然会进行从实践上升为理论的新飞跃。如果现在硬要去拼凑理论体系,就不能不是将过去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内容重新组装攒在一起。这就很难有很多具有原创性的新内容。弄得不好,会变成炒理论概念、搭理论积木的文字游戏。这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不是在释放正能量。

明确“逐梦”战略和路线图

记者:要正确认识中国梦,除了在思想上廓清迷雾之外,还要了解“逐梦”目标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的90多年的历史虽然是追逐“中国梦”的历史,但提出“逐梦”的战略目标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而真正制定“逐梦”的科学发展战略又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请您介绍一下“逐梦”战略和路线图。

石仲泉:“逐梦”的科学发展战略,首先由邓小平提出,随后由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来不断推进和实施,并在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化。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就是说,从现在起,已经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奋斗了9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还肩负着三大历史重任。这三大历史重任实际上以此前的发展战略为基础绘制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从宏观而言,它可分解为四个大阶段,这里先看前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未来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1979年底用“小康”一词形象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之后在1981年提出的。1984年3月,他将小康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战略联在一起,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1987年3月以后,他多次指出:从1981年开始到20世纪末,花20年时间,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花50年时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4000美元。那意味着到下个世纪中叶,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党的十三大将邓小平的这个构想概括为“三步走”发展战略。十四大进一步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20年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完整的制度;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达到第三步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国家在1997年提前3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任务后,党的十五大提出在21世纪前半叶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要求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对邓小平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党的十六大宣布,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十六大昭告全党: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此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报告还明确提出如何从“总体小康”提升为“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和实现途径。

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又提出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十八大提出坚决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要取得新的跨越发展。到2020年建党100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第一个奋斗目标就会实现。

第二阶段: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就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奋斗目标的求实和深化。

一是邓小平对毛泽东时代发展战略目标的调整。邓小平自1979年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后,首先对1960年代的“两步走”战略步骤开始调整。他说:“我们开了个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到20世纪末“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随后,他又对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进行调整,由原来提出的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改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1987年3月始,他说:我们“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然后在下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战略目标的重大变化,主要考虑到国家基础弱、底子薄的实际状况,也进一步认识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实事求是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

二是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邓小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深化和丰富了实现小康社会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十四大明确了到建党100年时,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十五大和十六大在强调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明确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十七大再次强调到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使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于上述党代表大会明确的奋斗目标,十八大进一步将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看作党的历史重任。这就进一步提升了它的目标性。

第三阶段:在本世纪中叶以后,全面实现现代化。对于在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后的发展战略,在目前的党代表大会文献中均没有涉及。但是中国还要继续前进,奋斗目标是什么?需要心中有数。

毛泽东早在1954年一届人大会议上就说,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的伟大国家。经过困难时期,到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讲话时就比较清醒了。他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时间我看是不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明确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党和国家的头等任务,邓小平最初在讲发展战略时还是认为几十年内可以接近世界上发达国家水平。他在1982年8月会见外宾时说:在达到小康水平以后,“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此后三四年内,他还是讲,只有到那时接近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才是发生大变化,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有如上述,1987年3月后,他降低了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将此前讲的到21世纪中叶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改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个变化与当时正在准备的十三大报告有关。十三大报告全篇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对国情的重新思考,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不能不作调整。

既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后,是否就圆了民族复兴中国梦呢?我以为还没有。因为那时只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只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因此,联系到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上述构想,在本世纪中叶以后,继续奋斗,努力接近、赶上和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应当是“逐梦”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显然,这是一个更长远的目标。因此,十八大将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在基本实现化后的进一步全面实现现代化,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这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表,在建党100年之后到迎接新中国成立100年之前会明确起来的。

民族复兴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记者:放眼历史长河,如果说“逐梦”的前三个发展阶段,都是在为中国梦大厦一层一层地盖楼,那么第四阶段要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则是封顶。民族复兴号召的提出与“中国梦”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

石仲泉: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和信念愈益强烈。它集中地反映在党的重要文献中。2001年庆祝建党80周年讲话指出:我们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希望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2002年十六大报告强调: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前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07年十七大报告继续强调,建党以来,我们党就勇敢地担当地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讲话号召全党,要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1年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进一步指出:今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十八大报告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看作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概括为中国梦。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示。

记者:既然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党的政治宣示和历史重任,那么它的科学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

石仲泉: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明确三个问题: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般地说,不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历史过去几百年,疆域沿革变化很大。我国遵守通行的国际法律法规,不可能去改变现在各国的疆域。1989年5月,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谈到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后遭受10几个列强侵略奴役的情况,历数了从中国得利最大的日本和沙俄侵略中国的历史。然后,他说:讲清历史问题对解决遗留问题有好处。但是,“历史帐讲了,这些问题一风吹”,“结束过去,开辟未来”。邓小平的这个胸怀是正确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是恢复过去的疆域版图。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多次重申,中国永远不称霸,不侵略别国。因此,那种对我们国家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散布“中国威胁论”的言论是没有根据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决不容许别的国家无理挑衅。对于我们国家的神圣领土和领海,一寸也不能丢。

第二,我们讲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份额尽量增大。比如科技水平,当代中国科技的总体水平肯定比古代中国要高出许多,但是当代中国科技的总体水平与当代世界发达国家科技的总体水平相比却落后许多,因而对人类贡献的份额比起古代中国来小了许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象当代发达国家那样对人类的贡献占很大份额。毛泽东在上个世纪说:六亿人口的国家,在地球上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过去人家看我们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你没有什么贡献。我们这个国家要建设起来,完全改变过去100多年落后的那种状况,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你赶不上,那你就不那么十分伟大。经过许多年,应该赶过人家,这是一种责任。“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国现在的人口翻了一番多,对人类的贡献要更大,任务就更加艰巨。这就是说,我们所讲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是在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的意义上讲的。这是它的要义。当然,要像古代中国盛世那样达到一半以上,也不一定现实。但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大体相当,乃至超过一些,还是有可能的。毛泽东那时也讲过:“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符合它的人口比重的。将来这种状况会改变的”。这就是要求我们国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大体相当。既然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不仅仅是复兴历史盛世,更重要的,或者准确地说,是超越历史盛世。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有着辉煌灿烂的前景,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但这又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按照党和国家目前的规划,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后,尽管赶上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根据有关方面计算,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日本的10%。半个世纪后,我国的经济总量即使超过最发达国家,但如果用10几亿人口一除,讲人均指标,其差距还是很大的。换言之,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仍然有限。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非常长期的历史过程。邓小平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当是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同步的过程。这就是说,它是需要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不断接力奋斗的更伟大的愚公移山工程。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十八大报告说得好: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变成现实。

筑牢“中国梦”的四大基石

记者:“中国梦”就像一座宏伟的高楼大厦。万丈高楼凭地起,盖楼首先要打牢根基,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您认为我们应该筑牢“中国梦”的基石?

石仲泉:“中国梦”既然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怎样实现这个梦想呢?习近平同志在人代会的闭幕会上讲了“三个必须”。一是必须走中国道路,二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三是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从最高的宏观层面,也即顶层设计角度讲的。将其具体化,我以为,要坚持以下四点。

一要坚持信仰宗旨。十八大报告讲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第一条讲理论信仰,第二条讲党的宗旨。有的解读将其视为两个孤立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维度。理论信仰是从形而上的世界观这个抽象层面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从形而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具体层面讲的。或者说,一个是理论维度,一个是实践维度。我们讲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就是唯物史观,即群众史观。毛泽东讲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个论断,只要辩证的解读,而不去片面地钻牛角尖,我以为不存在什么问题。既然如此,如果从信仰角度说,将人民奉为上帝,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个信仰是真诚的,有理论支撑。商家宣传的“顾客就是上帝”,如果基于信奉马克思主义理论而真诚的对待顾客,那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许多商家将其当作虚假的广告词,那就不屑一顾了。同样地,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如果不像这类商家那样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群众史观,就应当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实意地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最大利益。习近平同志讲道:“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也是将两者统一起来了。很难想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坚定信仰的人,能够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够真心实意地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最大利益。因此,实践“中国梦”,追逐和实现“中国梦”, 一定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一定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伟大宗旨。

一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支点。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才巍然屹立在亚洲东方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继续向前发展进步的奋斗目标。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更离不开改革开放。要实现民族复兴,说白了,就是在、也只能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竞争、大搏弈过程中来实现。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处于世界之外,也不是处于世界的边缘,而是身临世界大国的大竞争、大搏弈舞台的中心。不改革、不开放已经不可能了。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顺应者昌,逆转者亡,倒退没有任何出路,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无论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都进入了攻坚阶段,进入了“深水区”,更需要勇于前行。应当像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讲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这里讲的,“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并不是提倡李逵式的鲁莽,而是要有勇于探索、勇于改革的精神状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能有这么大的发展进步,就是坚持了邓小平提倡的“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改革精神。邓小平还讲道:“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邓小平讲的这两个方面,实质上就是既积极又稳妥。一个时期,将邓小平讲的“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同“积极稳妥”对立起来,是曲解了邓小平的思想。当下,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改革充满期待,更应当像邓小平那样,以大无畏精神,积极稳妥地“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向前推进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定会有一个新的飞跃,民族复兴的伟业定会有更加灿烂的愿景。改革开放既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三要坚持反腐倡廉。腐败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只要有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存在,只要公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衡和监督,就会产生腐败。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消灭私有制和私有观念,产生腐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像这些年接连查处的一批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乃至科级官员,都肆无忌惮地大搞权钱寻租、权色交易,却是令人震惊的。腐败现象高发势头得不到有效遏制,既严重损坏了党和国家的声誉,也在日益摧毁人们的信仰信念。十八大报告指出: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我以为,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确确实实的危险。许多老党员、老干部,乃至许多年轻人都在为党和国家的前途担忧。按照邓小平的说法,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我们的党和国家就会发生另一个方面的变质。既然腐败问题严重地威胁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那还何论什么民族复兴呢?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中国梦”就很可能成为美丽的梦想。十八大指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我们衷心希望十八大的这个决策落到实处,以雷霆万钧之势坚持反腐败斗争。这就需要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堵塞制度漏洞,努力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尽早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尽快呈现老百姓所企盼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和谐局面。只有这样,“中国梦”才能成为激励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经过若干代中华儿女的持续奋斗由美丽梦想变成美丽现实。

一要坚持艰苦奋斗。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既有着辉煌灿烂的前景,也是我们党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但这又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因为从目前的战略步骤来说,第一步就是十八大明确宣布的在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未来10年的奋斗目标。第二步就是到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十八大报告宣布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步就是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后,继续奋斗,接近和达到世界上最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毛泽东、邓小平曾经提出过的奋斗目标。如果到本世纪中叶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还不是全面实现现代化。那么,要全面实现现代化,达到最发达国家水平,就会成为本世纪中叶以后的第三步奋斗目标。这是21世纪下半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实现的。只有这个目标实现之后,才谈得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问题。到那时,如果达到了最发达国家水平,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也大体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大体相当,就可以自豪地宣布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果尽管赶上了最发达国家水平,但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还没有达到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大体相当的比率,那就还要继续奋斗。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太大,一讲人均水平,一讲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可能就还有不小距离。因此,既使达到了最发达国家水平,还不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全划等号。

从以上意义上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究竟有多长?邓小平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很可能是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同步的过程。为什么会这么长呢?要考虑到历史发展的艰巨性,甚至会有反复性。谁能保证以后历史不会出现新的折腾?谁能说今后就不会发生战争?不希望折腾,不希望打仗,这是我们的良好愿望。但历史的发展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需要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不断接力奋斗的愚公移山工程。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这就是说,我们要艰苦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

(转自《领导文萃》2013年8月下半月“高端访谈” 记者 程冠军)

公文写作,请认准公文库 https://www.gongwk.com
公文库客服

QQ扫我,联系客服

风过无痕老师,fgwh799

微信扫我

此生此时老师,fgwh7919

微信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