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古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正是依靠一批批勇于担当的“英雄人物”,才赢得民心、巩固政权、长盛不衰。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机遇稍纵即逝、问题一拖就炸,科学发展需要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应对危机需要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群众期待需要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党员干部能负责、敢担当的精神,须臾不可或缺。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的历史时期,看一个党员干部称不称职,是不是“好干部”,关键要看他在大是大非前是敢于亮剑,还是置若罔闻?在矛盾纠纷前是敢于迎难而上,还是绕道而行?在危难关头是挺身而出,还是畏缩不前?在失误失败前是敢于担责,还是推诿塞责?在歪风邪气前是坚决斗争,还是消极对待?归结到底,看一个干部好不好,就要看他有没有勇于担当之品性。那么党员干部如何做到勇于担当?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加强学习,提升勇于担当的思想境界。面对难题,之所以有强者与弱者之分,关键在于两者境界不同。党员干部要有崇高的政治理想,才能担重任、扛大梁,才能把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党员干部要有深厚的忧民情怀,才能与广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彰显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要求;党员干部要有较高的人格修养,才能以正直负责、慷慨无私的人生态度,规范自我。而政治上的坚定、理论上的清醒和人格修养的提升都不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因此,党员干部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是安身立命之本;才能在风口浪尖的考验中坚如磐石,做到思想上有境界、政治上有定力、有坚守;才能始终保持一种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政治勇气和精神境界,真正做到不畏艰难困苦的挑战,不怕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的生命;真正坚定不移、矢志不渝,排除干扰、守住阵地;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廉洁自律,坚守勇于担当的行为操守。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不良风气的影响、名利得失的诱惑无所不在。要排除干扰,守住思想阵地,就需要坚持勇于担当的行为操守。那么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才能练就勇于担当的行为操守?笔者以为:清正廉洁才能刚正不阿,自己行得正才能敢担当。试想: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自己不干净,何谈领导?何以率众?又怎么去要求别人,要求群众跟你走呢?公生明、廉生威,廉洁自律自有正气来。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廉洁从政廉洁自律作为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把党纪法规作为带电的高压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若干规定。要带头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把好小节关、亲情关、社交关。要时刻自重自省、慎独慎微,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只有自己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有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底气、胆气和操守,才能忠诚尽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才能扛起走在前列的时代重任。
强化责任,练就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担当是立身做人之所求。作为党员干部,能否担当,直接反映出其思想境界、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行。只有具备了勇于担当的境界、精神和品行,才能在困难矛盾面前不缩手,顶着压力也要干。对于应该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上;才能在歪风邪气面前不低头,维护做人尊严,坚守做人底线,体现做人价值。担当是履职尽责之所需。职责意味着担当。只有勇于担当,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敢于拍板,敢下决心;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气,不随波逐流;才能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不回避、不推诿、不扯皮,主动靠前请命,勇挑重担。因此,作为党员干部要有履职尽责的强烈愿望、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舍身忘我的工作热情;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的强烈责任意识,面对问题和困难,不能束手无策、怨天尤人,要积极想对策、下功夫、求突破,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增强谋发展的本领和责任意识,真正带着责任躬身实践,带着感情解决问题。
无私奉献,铸就勇于担当的幸福体验。幸福的本意体现在理想实现后的身心愉悦,只有这个时候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肯定。而勇于担当就意味着要比别人多一些付出,少一些休息;多一些吃苦,少一些享受。这同样是一种价值的体现,是一种幸福。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无私情怀,就应该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样才能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懂得,革命是做大事不是做大官,做大事就要舍得奉献,就要吃苦、吃亏,如果只想做官不想做事,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又怎么能做到敢于担当?作为共产党的党员干部就是要以吃苦为乐,以奉献为荣,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把为事业履职尽责、为人民呕心沥血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和成就。
勇于担当的背后是责任。责任是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而勇于担当是完成这一责任最有力的行动。要完成人民群众的重托,需要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志士仁人对履责担当的坚定信念。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有幸被历史选中,成为人民公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一职责,自觉修好“担当”这门课,练就勇于担当之品性,铸就担当的境界和能力,用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推向前进。相信我们也会在担当中有更坚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