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
性变化
孙金龙
2020年11月20日
来源于:人民日报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
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
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
新,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从生态
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
学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
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
现新进步,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基本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更加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以贯之大力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
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
精深,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环境与民生的关系、自然生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系统
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
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生态
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生态文明建设谋篇布局更加成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
根本大计,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谋划开展一系列具
有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作出一系列事关全局
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
是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条基本方略;在
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
防治是一大攻坚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是一个重要目
标。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党章增加“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生态
文明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
高度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把“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作为新
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十个必须”之一,把“必须践行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
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中的一条。这些都集中体现了生态文
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
党中央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党的十九大对加快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系统安排,部署实
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2018年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
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组建
自然资源部,统一履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
修复职责。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改革文
件或方案出台实施,排污许可、河(湖)长制等改革举措
加快推进。同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为推动各地区
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党的十九届四
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
体系基本形成。
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性成就更加彰显。协同推动经济高
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更加优化,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
生活方式进一步普及,区域绿色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截至
2 0 1 9年年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 2 0 0 5年降低
48.1%,提前完成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污染防
治力度加大,生态保护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
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有8项在2019年底提
前完成,今年前三个季度保持向好态势。到今年年底,“十
三五”规划纲要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确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有
望圆满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世界影响更加深远。我国认真落实生态
环境相关多边公约或议定书,牵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国际联盟,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努力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
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
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