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遵义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2201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遵义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22年1月6日在遵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遵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  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 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遵义取得历史性发展的五年,也是遵 义检察工作发展进步的五年。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领悟践行 习近平法治思想,忠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市 委和省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 监督下,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对遵义检察 机关的满意度为99.23%,较五年前上升0.51个百分点。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 监督工作的意见》1;12月,贵州省委制定《关于加强新时 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赋予新时代新征 程检察工作更大政治责任、历史责任,为检察事业新的更 大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2021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张军 检察长莅遵调研,勉励我们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从长征精 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的“检 察长征路”!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检察工作注入了奋进力量 。 ——五年来,我们始终立足检察职能,落实服务保障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一、在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中接续奋斗。护航金 融安全。批捕经济金融领域犯罪427人,起诉573人,向金 融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221份。助力脱贫攻坚。起诉扶贫 领域“蝇贪”745人。向因案致贫的210个受害家庭发放司法救 助金344万元。帮助538名农民工讨回“血汗钱”670万元。添 彩绿色遵义。持续开展“一江一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 项3活动,起诉污染环境等犯罪1605人,办理生态环境领域 行政和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154件。引导当事人补植复绿 1.1万亩、增殖放流330万尾,实现环境资源保护和被告人改 过自新“双恢复”。 二、在更高水平的平安遵义建设中全力以赴。依法惩 治刑事犯罪,确保政治更安全。批捕24136人、起诉 35676人,其中起诉泄露国家秘密等犯罪30人。深入推进扫 黑除恶专项斗争,“是黑恶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一个不凑 数”,起诉涉黑涉恶犯罪1192人;一体推进打伞破网、打财 断血,提出财产刑建议659人次,移送“保护伞”线索179条 ,起诉12名充当“保护伞”的公职人员。严厉打击暴力犯罪 ,确保社会更安定。对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始终保 持严惩态势,严重暴力犯罪起诉人数实现五年连降,年均 下降5.53%;“两抢一盗”犯罪下降47.94%;三年以上有期徒 刑刑罚占比从36%降至20%。延伸触角助推治理,确保人民 更安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诉源治理,在村(社区 )、园区等设置检察联络室131个,掌握社情民意,处理涉 检信访,开展公开听证等工作,化解矛盾纠纷2000余个。 积极参与网络治理,确保网络更安靖。批捕电信网络犯罪 847人,起诉731人,起诉人数五年连升,年均上升 83.37%。 三、在更高层次的法治遵义建设中勇毅前行。支持法 治经济建设。坚持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与引导企业守法合规 经营并重,惩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起诉701人,对 企业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不捕不诉率分别为43%、36%。支 持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 讼检察无缝衔接,促进相关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监管职能 ,督促移送涉罪案件156件。依法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促使 公职人员依法履职、审慎用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前侦查 210人、起诉199人;改革后,加强监检衔接,起诉275人。 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33人、科级以下干部441人。侦查司 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 职务犯罪17人。加强司法监督制约。完善法定法律监督纠 错防错机制,制定《遵义市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法 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以参与、跟进、融入式监督促进办 案机关重新审视并自我纠错,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在职责 范围内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共同维护公正司法。 ——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司法为民宗旨,更好满足 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 一、倾力守护群众身边安全。保护群众“个人信息安 全”。起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219人。守护群众“舌尖 上的安全”。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 95人。红花岗区检察院对销售明矾浸泡米粉的刑事被告提 起公益诉讼,提出十倍惩罚性赔偿金300余万元,获判决支 持。保障群众“脚底下的安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职能 部门整修影响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的窨井盖、雨水篦2111处 。维护群众“头顶上的安全”。对广告牌等安全隐患问题 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职能部门整治。播州区检察院发现被害 人许某被不明线缆脱落挂伤未获赔偿,支持起诉4,帮助其 获赔17万元。 二、倾情细化检察为民措施。落实“群众来信件件回 复”。两级院检察长带头接访,办理信访申诉复杂案件。 受理群众信访5823件,全部实现7日内告知“已收到、谁在办 ”和3个月内办结的承诺。建立“快受速办”通道。建成启用 “12309”检察服务中心5。上线运行公益诉讼线索举报平台 6,收到并向行政机关移送或跟进监督群众举报571条。保障 律师执业权利。受理并办理阻碍辩护人等诉讼权利行使控 告案件152件。 三、倾心彰显检察司法温情。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 原则。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12人,对涉罪未成年人当诉 则诉的同时依法不诉305人。将检察履职贯穿未成年人司法 保护全过程,促进强制报告、入职查询、儿童监护责任、 专门学校建设等规则落实落细,“六大保护”7相融与共、 携同发力。坚持司法救助8因案致贫弱势群体。受理国家司 法救助案件520件,同比增长461%;发放司法救助金672万 余元,同比增长161%。坚持公开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改变书面审查为主的传统办案模式,聚焦疑难争议案件、 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开展检察公开听证9643件,邀请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社区居民等参与,以公平、公正、公开推动 难啃的“骨头案”妥善化解。 ——五年来,我们推动“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 调充分发展,构建法律监督新格局 一、持续做优刑事检察。把好指控证明犯罪关。依法 履行指控证明犯罪主导责任,既做犯罪追诉者又做无辜保 护者。对依法当捕、应诉而未移送的,追捕追诉2695人。 全面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政策,对无社会危险性不捕 6608人、对犯罪情节轻微的不诉11088人,对不构成犯罪或 者证据不足的不捕2954人、不诉231人,不捕率、不诉率较 五年前分别提升6.45、15.36个百分点;对诉讼中不需要继 续羁押的,建议或者决定变更强制措施4337人。对认为确 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135件。把好刑 事侦查程序法治关。在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派驻检 察室,加强立案与侦查活动同步监督,监督侦查机关依法 立案、撤案1507件,从源头上防止冤假错案发生。着眼监 督侦查机关合法有效,实现故意杀人、毒品犯罪等重大疑 难复杂案件提前介入“全覆盖”。把好刑罚执行监督关。 坚决整治“纸面服刑”“提钱出狱”问题,监督纠正减刑 、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862人次,核查纠正脱管漏管 543人。把好程序公正与效率关。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10,适用比例从67.16%提高到86.02%;一审服判率 94.3%,提升8个百分点。区分案件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 程度,重罪依法从严追诉,轻罪依法从简从快从宽,推进 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适用刑事速裁程序案件 占比14%。 二、持续做强民事检察。开展民事裁判结果监督。深 入贯彻实施民法典,对正确裁判的案件,着重释法说理 ,减少社会戾气,维护司法权威;对裁判确有错误的案件 ,提出抗诉41件,较五年前增长4.9倍;对不具有典型性但 依法应予监督的案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82件,改变率较 五年前增长4.8倍。推进执行监督。提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 1294件,较五年前增长6.7倍,法院采纳1254件。整治虚假 诉讼11。排查案件线索2767件,立案801件,监督纠正“假官 司”218件,涉案金额2亿余元,移送刑事犯罪线索13人。强 化民事审判程序和审判人员违法监督。对民事审判中违法 送达、违法采取保全措施、适用程序错误等提出检察建议 1822件,采纳率97.42%。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相结合,及 时移送或办理监督中发现的违纪违法线索。 三、持续做实行政检察。开展行政诉讼监督。对行政 审判活动中违法情形、执行活动中的违法情形向法院分别 发出检察建议174件和757件,采纳率分别为95.98%、 94.12%;对在办案中发现的行政机关违规违法问题发出检 察建议419件,采纳率90.93%。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着眼“保护权利”和“监督权力”,落脚“解决争议 ”,破解行政诉讼案件“程序空转”等问题,行政争议实 质性化解100件,其中讼争10年以上的10件。余庆县一起长 达30余年涉及41户群众的林权纠纷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检察机关虽认为裁判并无不当,但为化解多年讼争,经 公开听证,这起“老大难”行政争议得以解决。深化行政非诉 执行12检察监督。对行政非诉执行中的违法情形发出检察建 议757件,采纳率96.17%。 四、持续做好公益诉讼检察。2017年7月公益诉讼检察 制度正式确立,我们履行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相 关行政机关履行保护监管职能;履行民事公益诉讼检察职 能,对相关当事人或者单位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其承 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五年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391件 。把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司法状态。坚持双赢 共赢多赢,与相关行政机关不搞“零和博弈”,强化与环 保、食药、水务、自然资源、住建、文旅等相关行政机关 协同,实现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良性互动。在提起行 政公益诉讼前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014件,通过 磋商、圆桌会议、公开送达等方式,形成整改合力,回复 率98.2%,更多问题在诉前得以解决,以最小司法投入获取 最佳社会效果。持续跟进监督将提起诉讼做成生动法治课 堂。对发出检察建议或者公告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