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3.12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__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_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收稿日期:2020-01-31     作者简介:杜飞进(1960—),男,浙江东阳人,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委宣传部长,高级编辑,高级记者,法学博士,中央实施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组主要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现代化理论、法治中国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第 2 2 卷 第 3 期 2 0 2 0 年 0 5 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IT(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2 No.3 May, 2020 ·政治文明与法律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 杜 飞 进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 100743)     摘  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正确把握时代潮流、应对世界大变局、解决当今世界主 要矛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提出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其理论资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 思想、新中国不同时期的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其理论体系包括:以 当今世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规律为研究对象,以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为 主题,以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为主线,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逻辑起点,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 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理论内核。 其中国实践在于“七个”坚持:坚持做好自己的事 情,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维护国际和平安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 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 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促进互学互鉴的人文交流;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坚持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构建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 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关键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外交思想;全球治理;“一带一路”;人类文明进步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1971(2020)03-0001-1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把 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揭示历史前进方向、着眼 于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2013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 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 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 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从那以 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多个国际场合和国内会议 上深刻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重大 意义、丰富内涵、实现途径,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 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习近平外交 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深入把握这一理念的科学内涵 和重大意义,加强对这一理念的学理性阐释和学术 化研究,是深入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的内在需 要,也是进一步扩大这一理念的国际影响、充分发挥 其引领全球治理改革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推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走深走实的客观要求。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类发展 趋势的深刻揭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有其客观 ·1· DOI:10.16822/j.cnki.hitskb.20200311.001 网络首发时间:2020-03-12 14:39:57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448.c.20200311.0922.002.html 规律的。 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就能掌握历史发展 和社会变革的主动权,实现更好发展。 违背历史 发展规律,就会走向衰落甚至灭亡。 当前,面对 严峻的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再次来到何去何 从的十字路口。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 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 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深入思考、深刻回答了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 的时代命题,用深邃的思想、系统的论述、严密 的逻辑,深刻揭示出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 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当今时代人类文明的发 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一)对时代潮流的正确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 40 年改革开放给 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 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 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 展。” [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整个世界也 是如此。 那么,当今时代的潮流是什么呢? 习近 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首先,时代潮流是时代主题深化发展的结果。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注意到世界 范围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发展,注意到“和平的 力量和制约战争的力量有可喜的发展”,以政治 家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作出和平与发展是时 代主题的重大判断。 30 多年后,全球生产力进一 步发展,国际生产分工协作进一步加强,和平与发 展的时代主题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大大深化了。 当前,人类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 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 发展,大国相对地位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发生有利 于和平的积极变化,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 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 在这一新形势下,和平、 发展、合作、共赢成为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 择。 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 日益增多的时代。 地区安全局势持续紧张,热点 问题层出不穷,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 交织,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 在全球信息流、技术 流、人才流、资金流快速流动的大背景下,没有哪 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全球 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不仅要谋求和平、促进发 展,而且要推动合作、实现共赢。 正是在这样的时 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和平与发展仍然 是当今时代主题”、“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 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加强劲”的重大判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这一人类社会“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 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的正确方向。 其次,时代潮流是世界人民呼声的体现。 人 民的行动推动历史前进,人民的呼声最能代表文 明进步的正确方向。 20 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 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免于战争、缔造和平是世 界人民的呼声。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 普遍觉醒,他们最强劲的呼声就是摆脱枷锁、争取 独立。 冷战结束后,各国人民最殷切的诉求,就是 扩大合作、共同发展。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 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为世界经济蒙上 阴影。 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在开放中扩大共 同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成为世界人民的 呼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世界人民呼 声、顺应历史前进方向的正确选择。 (二)对世界大变局的正确应对 历史发展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重要节点。 回顾人类历史,每一次重大产业革命都成为一个 重要节点,促进生产力大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发展 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近代 以来,工业革命更是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互促共进, 其影响范围遍布全世界。 从 18 世纪第一次工业 革命的机械化,到 19 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 化,再到 20 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一次 次颠覆性的科技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 和世界格局的大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 的发展轨迹。 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 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这可被称为第 四次工业革命。 在其推动下,科技创新以指数级 而非线性速度展开,生产力快速发展,相应地带来 人类生产生活、世界格局和力量对比的革命性变 化。 习近平总书记正确判断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 革命性变化,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 “当今世界的变局百年未有,变革会催 生新的机遇,但变革过程往往充满着风险挑战,人 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3] 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正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机遇、应 对挑战、化危为机的重大战略抉择。 首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世界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强大杠杆。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 ·2· 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科技革命是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 方式深刻变化和社会巨大进步的强大杠杆。 当 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 突破的历史关口,将对人类生产模式、生活方式、 价值理念产生深刻影响。 一方面,信息技术、生命 科学、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前沿领域不断突破, 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将开辟更多增 长源泉,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展;另一方面,技术 进步对就业的挑战日益突出,公平和效率、资本和 劳动、技术和就业的关系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课 题。 这些课题处理得当,将缩小南北差距,扭转发 展失衡,让各国都能通过自身努力和国际合作从 科技创新中受益,使世界经济获得长期增长源泉; 处理不当,将导致科技鸿沟扩大、资本和劳动力回 报差距扩大、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削弱世界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创新合作,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朝着 正确方向发展、让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让科技创 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有效举措。 其次,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 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表现。 当今世界 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 近 些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抓住世界科技进步机遇和经济全球化机遇快 速崛起。 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 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 80%。 按汇率法 计算,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 40%。 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10 年后将接近世界 总量的一半[4]。 这是世界格局发生的积极性变 化,将使全球发展的版图更加全面均衡,使世界和 平的基础更为坚实稳固。 但要看到,当前,霸权主 义和强权政治抬头,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内顾 倾向加重、负面外溢效应增强,一些发达国家搞知 识封锁,制造甚至扩大科技鸿沟,构成对新兴市场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不利因素。 保持新兴市 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良好势头,推 动大变局继续向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 展,必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走深走实,加强 发展战略对接、经验交流、能力建设合作,共建开 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维护公 平正义,推动互利共赢。 再次,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是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客观要求。 当前,全球 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 未有。 以联合国为主体,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制的全球治理框架 和治理体系,是二战以后建立起来的,为过去几十 年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要看 到,这一治理框架和治理体系并不完美,特别是随 着时代发展和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演变,其不适 应性逐渐显现出来。 主要是,全球治理体系未能 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世界 多极化深入发展的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 够;全球产业布局在不断调整,新的产业链、价值 链、供应链日益形成,而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 新形势,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十分突出;全球 金融市场需要增强抗风险能力,而全球金融治理 机制未能适应新需求,难以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 场频繁动荡、资产泡沫积聚等问题[5]。 因此,在 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和国际体系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 国际秩序变革,是大势所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的客观要求,也是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 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强调国与国 平等相待、互谅互让,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积极推 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推动全球治理 体系和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顺应了世界大变局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世界繁荣 稳定。 (三)对当今世界主要矛盾的正确解决 当今世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各国面 临的共同挑战,也是许多问题甚至战乱和冲突产 生的根源。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世界人民要发 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世界 的主要矛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平 衡发展、充分发展,对于满足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正确解决当今世界主要矛盾具有重大意 义,将推动世界进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 阶段。 发展不平衡,至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 先,表现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 家的南北差距仍很明显。 发达国家凭借垄断地位 和资本技术优势,长期占据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 端,获取全球经济增长的绝大部分利益;而发展中 国家长期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利润率很低, 因缺乏投资资金和自主技术,陷入全球价值链低 ·3· 端锁定困局,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长期难以得 到改善,贫困和饥饿问题依然严重。 目前,全球仍 然有 7 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难以拥有 温暖住房、充足食物、稳定工作。 其次,表现为全 球范围贫富两极分化,全球最富有的 1%人口拥 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 99%人口财富的总和,收入 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令人担忧。 现在世 界基尼系数已经达到 0.7 左右,超过了公认的 0.6 “危险线” [5]。 在各国内部,也都不同程度存在发 展差距。 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在持续扩大。 不平等程度加剧,成为一些国家社会动荡、恐怖活 动增加的重要原因。 再次,表现为经济与社会发 展不平衡,一些国家社会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民 众的生活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获得相应改善。 最 后,表现为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不平衡,全球 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气候变化、海 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突出。 发展不充分,突出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不 充分。 发展中国家存在贫困人口多、生活水平低、 健康状况差、就业率低、生产效率低、技术落后、产 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国际地位低等多方 面问题。 这些发展问题,很大程度是由历史原因 造成的。 很多发展中国家过去是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剥 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品种单一,建设资金不 足,造成了今天的贫困落后。 因此,发达国家有责 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 当然,缩小南北差距的 关键,并非要让发达国家减缓发展速度,而是创造 条件,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然而,国际金融危 机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受到危机冲击导致本币汇 率和资金流大幅波动、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增速下 滑,少数发达国家不仅没有对自己造成的全球性 经济危机负责,反而在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道 路上越走越远,导致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 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呈现恶化趋势。 发展不充分, 还表现为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不充分。 近年来,人 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虽然正在积聚力量,但世界经 济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增 长基础不够牢固,受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影响,贸 易和投资低迷,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 这些制约 因素,造成世界经济增长潜力难以释放,仍在较低 增长区间徘徊,难以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难以满 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世界人民要发展、要合 作、要和平之间的矛盾,投射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 运行层面,突出表现为四大赤字。 一是治理赤字。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中 却仍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秉持我赢你输、赢 者通吃的旧思维,导致全球治理体系既不能反映 世界格局变化,又不能发挥应有效能。 二是信任 赤字。 目前国际竞争摩擦呈上升之势,地缘博弈 色彩明显加重。 有的发达国家动辄退群、推卸应 承担的国际责任,大范围主动挑起贸易争端,更是 使国际社会信任和合作受到侵蚀。 三是和平赤 字。 人类今天所处的安全环境仍然堪忧,地区冲 突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恐怖主义仍然猖獗,不少 国家民众特别是儿童饱受战火摧残。 四是发展赤 字。 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保护主义的负面效 应日益显现,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已 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从根本上解决当今 世界主要矛盾指出了正确方向。 它倡导提高新兴 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新 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 它将发展 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核心位置,要求推进 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倡导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 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 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 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 分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 足安康开拓了新途径。 (四)对人民主体地位的正确坚持 历史总是伴随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向 前发展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的不竭 动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内含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理念,是对人民主体 地位的正确坚持。 首先,发展为了人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把人民福祉放在首位。 它 强调,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让 所有国家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才是最大的公平, 也是国际社会的道义责任。 因此,既不能把一己 之利凌驾于人类利益之上,也不能把某些国家的 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利益之上,而是要着眼于实 现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发展合作,补 ·4· 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南方短板,让发展更加平衡, 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 协同性;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创造全人类 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 荣,共同消除许多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 共同为全球的孩子们营造衣食无忧的生活,把世 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其次,发展依靠人民。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 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 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 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强调各国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 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 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 因 此,要顺应人民意愿,尊重人民选择,尊重各国自 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 益和重大关切,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 国与国交往新路,不搞唯我独尊、你输我赢的零和 游戏,不搞以邻为壑、恃强凌弱的强权霸道;什么 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 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 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 不同文明、制度、道路 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 强大动力,加强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因此,要以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 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 作共赢,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 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伟业。 再次,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最终目的是造福各国人民。 它坚持公平 正义,倡导共建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谋求包容互 惠的发展前景。 为了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它倡导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 是好发展,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 利;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努力形 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打造 兼顾效率和公平的规范格局,避免出现富者愈富、 穷者愈穷的局面;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 加大投入,解决好贫困、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照 顾好弱势群体的关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好生态环境,统筹经济、社 会、环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积极 推动国际发展合作,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官方发展 援助承诺,增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实现全 球范围平衡发展;把包容共享理念融入发展战略, 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都能享 受发展红利,共同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 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中国引领时 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它顺应 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准确把握世 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必将深刻影响人类社 会的前途命运,不断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前进方 向。 它树立起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的良好形象,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 好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 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资源 和理论体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之所以 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在短短几 年时间里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 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是因为它继承、创新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具有高度的 科学性和真理性;是因为它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精髓,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反映了中外 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找到了人类共 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 和现实土壤。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的重要论述,构建起科学的理论框架和完整 的理论体系。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7 年 12 月举行的中国共 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明确 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 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 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 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今世界具体 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融通古今中外 各种资源,显示出巨大的真理力量。 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马 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是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 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 ·5· 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 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 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 史。” [6]这深刻揭示了世界历史演化的方向和内 在动力。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世 界市场形成,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民族交往扩 大,整个世界逐渐形成有机整体。 今天,人类交往 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 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 更紧密。 这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 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 要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 领时代,深刻解答人类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 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鲜明指出当今时代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 一起”的新特点,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 类命运紧密相联的客观规律,提出推动世界发展 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当今世界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 物,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创新和 发展。 其次,新中国不同时期的重大外交思想和主 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高度重视推动构建和平稳定、公 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先后提出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 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重要外交理念[7]。 党的十 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 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 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 交思想,确立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 和行动指南。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外 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 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形成了“一带一路”、 全球治理观、安全观、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全球化 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7],既为实现“两个一 百年”奋斗目标创造有利条件,又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 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 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我们的 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 道理。 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 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 方面。” [8]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 同”“以和为贵”,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 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爱好和平是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基因。 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提倡世 界各国人民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 此理解,求同存异;主张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 的文明交流,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 共存,促进世界丰富多彩、欣欣向荣;强调尊重各 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 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这为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 的和平相处贡献了中国智慧。 最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2017 年 1 月 18 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 谈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吸收借鉴的人类文明 优秀成果时指出:“从 360 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 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 150 多年前日 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 70 多年前 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 60 多 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 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 这些原则应该 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9] 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各国主权平等,坚持以和平 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强调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 有效之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维护 国际法治权威,强调依法行使权利,善意履行义 务;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强调世界命运应该由各 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 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 共同分享;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强调应该弘扬 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身陷困境的无辜百姓 送去关爱,送去希望,应该秉承中立、公正、独立的 基本原则,避免人道主义问题政治化,坚持人道主 义援助非军事化。 这体现了和平、发展、公平、正 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汇聚着 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 数,站在全球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的高度,把和平、 发展与合作推向了新境界。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 要论述,构成逻辑严密、思想深邃的理论体系。 首先,以当今世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运动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规律为研究对象。 这一思 ·6· 想在当今世界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潮 流滚滚向前,同时各种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 多的时代背景中,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 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条件下,深 入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由此决 定的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民族关系、军事关 系、文化关系、宗教关系、地域关系等国际关系及 其发展趋势,深刻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命题。 其次,以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为主 题,以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为主线。 这一 主题主线的确定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和平 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 指出的:“环顾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 两大主题。 要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包括最近 发生在欧洲的难民危机,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 实现发展。 面对重重挑战和道道难关,我们必须 攥紧发展这把钥匙。 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 根源。 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唯 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 往。” [10]以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为主题, 以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为主线,就能够更 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 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 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 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 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这便站 上了真理和道义制高点,把握住了历史前进的正 确方向。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马克思主义 政党。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 话:为人类求解放。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因此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 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我们党 不仅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 兴、人民幸福,而且要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 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始终坚持为世界和平 安宁作贡献,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为世界文明 交流互鉴作贡献。 以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 展为主题,以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为主 线,才能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 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目标。 第三,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 际秩序。 同时,中国人民圆梦的过程也必将给各 国创造更多机遇,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 活力,更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以维护世界和 平、推动世界发展为主题,以服务民族复兴、促进 人类进步为主线,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再次,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逻辑起点。 如前所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本内涵是: 科技创新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对人类生产模式、生活方式、 价值理念产生深刻影响;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 国家快速崛起,深刻改变世界格局;全球治理体系 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要求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 呼声越来越高。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当 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呈现许多新特点。 比如,科 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产业链分工进一步深化和 细化,生产的全球协作性进一步增强,世界经济联 动性进一步提高;经济全球化促成了贸易大繁荣、 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 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也存在发展失衡、治 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在形式和内 容上面临新的调整,理念上应该更加注重开放包 容,方向上应该更加注重普惠平衡,效应上应该更 加注重公正共赢;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 速崛起,正在使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 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竞争呈现新特征,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