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0.04.16桂永浩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项目团队本报记者颜维琦张春雷:提升医学教育能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第 1页 共 2页  光明日报/2020年/4月/16日/第 007版 光明视野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桂永浩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颜维琦 张春雷 3 月 3 日,在武汉抗疫前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 文通过网络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学生们开讲特殊一课。课前,他对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肺腑之 言:“这段时间,我在武汉的感慨是,医学是一个好专业,希望大家珍惜。”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成为新时代最闪亮的英 雄。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在思考,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健康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医 学教育能级,培养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尤其是具有全球视野的公共卫生拔尖 人才? 当前,我国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全球化背景下新发 和输入性传染病不断出现,疾病谱和群众主要健康问题发生转变,这次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绝不 会是我们人类面临的最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更需要精准发力,为 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打出“组合拳”。 新时期医学教育要以整体思维贯穿 3 月 1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 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指出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 设。和临床医学相比,公共卫生被称为“看不见的战线”,而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学和公共卫 生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不可分,此次疫情中两者的紧密关系更为凸显。因此,当下的医学教育必 须进一步加强整体观念,打破限于各自专业系统内培养人才的局面,形成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整 合行动的大气候,让更多顶尖公共卫生人才脱颖而出。 在学科布局方面,医学教育尤其应注重基础、临床、公卫“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既各自发 挥学科优势,又互相融合,协同发展。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领域的“预防医学”是 所有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公共卫生学院专设预防医学教研室,给非公卫专业医学生开好 相关课程。此外,还在社区医院等建立实习基地,让临床医学生也能接受公共卫生系统的训练, 将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培养既有良好的临床技能又 有宽广的公共卫生视野的医防结合的临床拔尖人才,应成为未来的目标。 学科的融合不应仅限于医学内部,当今,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除了要肩负起应对传染性病和慢 性病的重任外,同时也面临着环境变化、新发再发传染病和人口结构改变等重大挑战。除了医学 专业素养外,信息学、基因组学、传播学、文化能力、基于社区的参与性研究、政策和法律、全 球健康和道德等,都是新时代公共卫生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 用好、用足综合性大学办医学教育的整体优势,全力推动实施医学各学科在交叉融合创新发展上 的重大改革,致力于培养一批医、工、理、文融通的,适应全领域、具备多种岗位胜任力的公共 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 新时期医学教育要做到顶天立地、放眼全球 时代纷繁变化对于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传承,对于拔尖人才的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