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0.04.17安徽师范大学校长张庆亮:培养大学生完善的君子人格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第 1页 共 2页  学习时报/2020年/4月/17日/第 006版 文化教育 培养大学生完善的君子人格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 张庆亮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工作的目标之一是完善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能够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这就是传统文化孕育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诸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 坦荡荡”“君子一 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等等。千百年来,君子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中道德楷模的化身,君子人格已成为中华儿女不断追求的理想人格。 “君子”从“君”而来。《说文》曰:君,尊也。“君”字的本意是社会上有权位的人、处于 高位的人。“君子”一词最早在西周时期出现和使用时,主要是对诸侯国的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 通称,这些人俸禄优厚、衣食无忧,侧重于政治地位而非道德品质。此时“君子”与“小人”对 称,前者是统治者(劳心者),后者是被统治者(劳力者)。后来,“君子”的内涵开始不断演变 和丰富发展。 春秋末期,孔子对“君子”内涵的最终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 一词出现了多次。孔子反复与弟子们探讨、阐释“君子是怎样的”“如何把自己培养、塑造成一 名真正的君子”。由此,“君子”一词的内涵开始转为个人修养的品格典范。此后,“君子”逐渐 被赋予更多道德品质的属性,并取代了政治地位方面的含义,一个人无论地位高低,无论贫富贵 贱,只要胸襟坦荡、作风正派、品行端正、人格高尚,都可以称之为“君子”。虽然孔子并没有 在文字上对“君子”做出明确的定义,但在与小人的行为对比上,表达出了“君子”应有的做人 与做事的态度和标准。在坚持内圣外王的基本构架下,孟子更注重君子的内在心性特质,荀子更 注重君子的外在礼义。仁、义、礼、智、信,以及忠、孝、廉、悌等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和美好 品德最终都固化到“君子”这一理想人格上。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都应该具有完善的新时代君子人格,为 此高校需要特别注重大学生的君子人格培养。 价值追求是新时代君子人格的灵魂。大学生新时代君子人格的培育,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中君子人格的优秀成分,更要发展和创新适应新时代君子人格的新内容。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君子人格的价值内核,高校必须注重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高校要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树立共产 主义远大理想,在大学生君子人格的培养中要将理想信念铸魂贯穿其中。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