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11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先避免局部休克__再考虑经济全面恢复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第 1页 共 3页 第一财经日报/2020年/2月/11日/第 A11版 第一评论 先避免局部休克 再考虑经济全面恢复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张岸元 笔者多年前曾参与汶川地震救灾及恢复重建研究工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面之广、直接 间接损失之大、经济社会影响之深远,都已经远远超过前者。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发展,我们无 绝对权威可尊,无现成机制可用,无完整经验可循;必须保持足够的谨慎和谦逊。不能基于不完 整的统计数据,通过模型假定参数推算疫情演进;不能刻舟求剑,基于 SARS经验得出结论。 当前,疫情管控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也要考虑经济问题。参照汶川地震后“抗震救灾” 和“恢复重建”两个阶段的划分,当前也似应按“疫情管控期间”和“管控解除之后”两个时间 段,谋划出台更有针对性、立竿见影的政策。 疫情管控期间,致力于维持经济机体存续 疫情本身对经济影响有限,是管控疫情所必须采取的严格举措,极大抑制了当期经济活动。 流行病学的发展,比经济学成熟。此方面的决策,应遵从流行病学专家的意见,按照毕其功于一 役的思路,确定管控力度和持续时间。至少目前阶段,仍应是经济给防控让路。 (一)当务之急是让企业存续。 按照乐观估计,疫情能在二月份以内见顶,但严格管控措施至少在疫情见顶后持续实施一个 月。而三个月时间,是部分微观市场主体在几乎没有现金收入情况下存续的极限。因此,疫情管 控期间的政策目标,应是维持遭受重创企业的存续,避免经济有机体局部由于“休克”,现金流 断裂,出现缺血坏死。这就需要围绕遭受创伤最严重的行业、最集中的地域,区分企业类型,采 取专门政策。 遭受重创的行业中,有些行业国有经济占比较高,如高铁、民航、城市公共交通等。这些企 业抗冲击能力较强,易于获得来自财政、金融部门的支持,不会出现倒闭。而有些行业则以民营 经济、中小微企业为主,面临的局面相对严峻。 近期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了一批政策,如中央财政、金融部门的举措,上海的 28 条、湖北 省的 19 条等。梳理下来,这些政策的基调是“少取多予”或“不取多予”。“少取”或“不取” 的政策包括降低税费,延迟缴纳五险一金,免除国有企业经营性房产租金等。“多予”的政策包 括释放流动性、降低 LPR(贷款报价利率)、融资担保、定向提供超低利率贷款等。预计这些政 策能够部分发挥作用。 关于上述举措,我们要认识到,“少取”政策发挥效力的前提是企业能正常经营。如,只有 企业正常经营才缴纳增值税,只有出现盈利才缴纳所得税,但如果企业此刻已经歇业,没有进项 销项、没有盈利、没有税基,减税政策则不发生效力。此时,只有那些核减当期定额征收税费的 政策起效。 真正帮助企业续命,显然更需要“多予”。目前看,指向性较强的信贷政策集中在应对疫情 的个别生产领域。而对于无法经营的其他行业企业而言,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此方面,总量政策 难以发挥作用。试想,即便在正常情况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都得不到有效解决,当前情形下, 更不能指望商业银行体系向现金流严重萎缩的民营中小微企业输血。 (二)直接发放补贴最为有效。 从此前报道的一些调查问卷结果看,民营中小微企业存续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员工工资、 房屋租金、信贷本息三项支出。其中第一项,员工工资发放面临的困难最为突出。建议考虑在疫 第 2页 共 3页 情管控期间,由社会保障部门出面,根据此前社保缴纳信息,按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直接向特定 行业员工发放工资,并要求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劳动合同关系。该举措结合中央和地方出台的 房屋租金、信贷政策,有望将企业从三大支出压力下解救出来。 以上做法符合社会保障的本意,不会带来当期财政压力;资金流向明确,没有中间环节;发 放方式便捷,能够立刻发挥作用。如有必要,经济恢复后还可有效追索。执行过程中,部分企业 借机卸责,转嫁人工成本支出压力的行为一定会发生。对此应采取部分容忍态度。毕竟最大限度 维持微观经济组织存续,有利于在疫情期间稳定员工劳动关系,避免大量失业;有利于稳定民生, 避免危及社会安定;有利于疫情管控解除后,经济快速恢复。 疫情管控解除后,启动经济恢复方案 此次灾疫对经济的冲击不是 2003 年 SARS 可比。对全年的冲击,取决于疫情严格防控措施 持续时间。仅就一季度而言,我们不妨做以下估计。 (一)一季度经济有望出现正增长。 目前,第一产业总体受冲击有限(去年一季度现价当季增加值为 8769亿元,下同),可参照 去年同期增速,按实现 2%的正增长估计。第二产业的工业和建筑业(81807 亿元),由于春节假 期延长,一季度工作日至少比去年同期少一周时间。假设开工后,产出能够通过赶工部分回补, 可参照去年同期增速,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