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中国残联邓朴方:在中国残联第四届主席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中国残联第四届主席团第四次全体会议 上的讲话 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 各位主席团委员,同志们: 昨天,第三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开得很成功 ,回良玉副总理接见了先进县的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 ;我作了工作报告,张勇副秘书长作了总结。今天上午主 席团会议,小泉理事长的工作报告,世明同志的职业道德 建设总结,大家进行了讨论和审议,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 建议。下午,还要召开工作会议,新宪、小泉同志将布置 全面工作。我今天只谈谈今年的几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今年是国家和 残疾人工作“十五”计划结束,“十一五”规划开局。我 们的“十一五”发展纲要,核心还是“小康”二字。党的 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 10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2010 年要使经济总 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一个大台阶,为后10年的 更大发展打下基础。我们在四代会时,提出了“带领残疾 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四条要求 ,其中第一条是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根本改善”,“绝 大多数人过上富足的小康生活”。这次我们制定“十一五 ”发展纲要时,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目标归纳为“总体初 步达到小康水平”,一个“总体”,一个“初步”,既强 化了目标,又留有了余地,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 10年的要求。 残疾人实现小康这个事,这几年一直在我脑子里转。 过去,我考虑比较多的是基层问题,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小 康。说实话,扶贫,我心里有底。国家对扶贫很重视,只 要资金、措施到位,帮助最困难的那些残疾人脱贫是有把 握的。但实现小康,我心里没底。我们说,残疾人和全国 人民共同进入小康社会,这话是虚的;共同实现小康,这 话才是实的。但实现小康,不是钱到位、工作再努一把劲 就能成功的,还要做很多工作。一是水涨船高,国家富裕 了,大部分人生活好了,农村的面貌变了,残疾人跟着受 益,这靠国家大局;二是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加大 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残疾人受到更多关爱,这靠社会风 气;三是残疾人和他们家庭成员的素质整体提高,在不断 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这 靠自身努力。所以,今后若干年,小康是残疾人工作的主 题,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想法。我不是打击大家的积 极性,工作只有一步一步做,慢慢积累,才能做好,不是 喊喊口号就能完成的。 同志们也许注意到了,最近两年来,关于改革问题 ,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争论。我们的改革到底成功不成功 ?今后改革的路究竟怎么走?理论界、社会各阶层议论纷 纷。关于改革的较大的争论,自改革开放以来,这已经是 第三次了。不过前两次主要发生在理论界,老百姓基本没 有参与。第一次是1981年到1984年,就计划经济与市场经 济的关系展开争论,最后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决议 ,坚持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二次是1989年 到1992年,焦点是市场经济“姓社姓资”的问题,最后以 小平的南巡讲话统一了思想,中共十四大肯定了多种经济 成分共同发展,为市场经济正了名。这次的争论,始于 2004年,最早是所谓的“郎顾之争”,就是郎咸平和顾雏 军,郎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顾是广东格林柯尔集团的 老板。他们争论的问题是企业管理人员是否利用国企改制 侵占了国有资产。郎认为是,顾认为不是。许多主流经济 学家都不同意郎的意见,只要少数人支持他。顾后来因为 严重的经济犯罪被捕,这场争论实际以顾的失败告终。但 关于改革的争论显然并不限于国企改革这一个问题,所以 “郎顾之争”之后,争论并没有停止,反而扩大了范围 ,举凡劳动就业、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地区差距、贫富 差距、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无不包括在内。 这都是些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不仅经济学家,一些社 会学家、法学家也参加进来,写文章,作讲演;普通老百 姓也很关注,通过网络和其他媒体积极参与,提出了各种 各样的看法。一些权威的研究部门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心就声称卫生改革基本不成功(世界卫生组织的“医疗公 平性”排序中,中国倒数第四)。一些政府官员也对改革 中涉及的问题发表了意见,比如卫生部长、教育部副部长 都公开讲过话,认为自己分管的领域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改革方向对不对?改革还要 不要坚持下去?怎样坚持下去?似乎成了一个问题。理论 界也有个别同志开始质疑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平心而论,在这次辩论中,绝大部分意见不是反对改 革,不是不要继续改革,而是反思改革的成败得失,总结 改革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探讨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以使 社会全体成员都能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反对改革的人有 没有呢?有,但是极少数。这些意见多数是很好的。随着 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不认真对 待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改革就很难继续得到全体人民的一 致支持,改革也就很难按照预定的目标顺利地进行下去。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来到上海代表团驻地 ,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同时还表示,要注重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 顾到各方面、照顾到各方面关系,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拥 护和支持。人大会议结束以后,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的开 场白中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前进中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 出路。”他还谈到20个字:“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 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随后,他回答了记者14个 问题,除了中外关系的3个,港台的各1个,金融政策的两 个,其他8 个都是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比如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农民和土地问题、医疗、教育、环境污染、 安全生产等等,温总理重申了政府在这些问题上改革的决 心。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说明,中央领导同 志与老百姓的想法是一致的,老百姓关心的,正是中央要 解决的。 对于这场争论,我的看法是: 首先,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尽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改 革开放的大方向没有错,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史无前例的巨大变 革,既然是变革,就要付出成本和代价。要承认我们必须 付出成本和代价。问题是这些成本和代价是否可以减到最 小?这些代价是否应由社会全体成员,而不是部分成员承 担?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需要积极而不是消极、认真 而不是敷衍地不断调整和修正我们的政策。 第三,改革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 改革的初级阶段,必须突破阻力,解放生产力,积累社会 财富;紧接着就要调节社会各类人群的利益,特别要照顾 到弱势群体的利益,使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走上良性循 环的道路。 最后,必须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并且要走好自己的路 。目前,中国社会聚集的矛盾确已十分尖锐,社会差距继 续拉大、基尼指数突破警戒线、三农问题未能妥善解决、 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等等。但是,这些问题的产生,是改革 造成的吗?是实行市场经济造成的吗?也是也不是。既要 改革,就会有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因为改革进行得还不 够彻底,恰恰是我们的市场经济还存在许多缺陷。这就有 个不断弥补缺陷,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有个恰当地 、适时地调整改革路径的过程。二战以后,世界进入和平 发展时期,许多国家进行了改革,但发展和改革的路径有 所不同。一些国家注重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运用政治、 经济和法律手段,有效地控制了贫富差别、城乡差别的扩 大,保持了社会稳定,实现了良性发展;另一些国家或者 只重国力提高,忽略民生改善,或者只顾经济发展,忽视 社会公平,结果都发生了重大挫折,造成经济停顿,政治 腐败,分配不公,社会动荡,发展失衡。许多国家因此失 去了成为发达国家的机会。面对这些经验教训,我们要有 所借鉴,有所警觉,有所选择。 值得庆幸的是,党和政府在这些问题上是十分清醒的 。这次争论,与前两次不同。前两次是在争论之后产生结 论,而这次是在争论之前已有结论。早在党的十六大,新 的一届领导集体已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观,后来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施政理念。贯彻落实这些 理念,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首先解决群众意见最大的、目 前严重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使我们的人民都能安居乐 业。在这次制定“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党和 政府已经把这种执政理念变成了具体的施政蓝图,变成了 一系列可以触摸到的数字。 大家仔细看看“十一五”规划,就可以发现,这个规 划特别强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促进城乡区域 协调发展,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 成果。这个规划有许多亮点,比如,有专门一节讲保障残 疾人权益,在其他章节,还有5处涉及残疾人的各种需求。 在国家的五年规划中,用这么多的笔墨谈残疾人,这是前 所未有的,这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残疾人工作比以往更加 重视。我们以前说,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 。我们还要说,残疾人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残疾人问题解决不好,构建和谐社会也要大打折扣,这 一点,领导层和我们的认识也是完全一致的。大家都知道 ,国家各个部门有几十个“十一五”发展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