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中共XX区委书记XXX在区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的讲话——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加快结构调整 转变发展方式 —— 在区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XX区委书记 XXX (X年X月 X 日) 同志们: 这次区委中心组学习的主题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 展方式。之所以选择这一主题做为区委中心组学习的内容 ,是因为今年中央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刻不容缓的 重大事情来安排和部署,同时也是响应党中央提出建设学 习型机关的号召。希望大家通过此次学习,深入领会中央 突出“调结构、转方式”的深刻用意,积极推动我区经济 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来 学习和探讨“调结构、转方式”这一课题:第一,什么是 “调结构、转方式”;第二,中央为什么要“调结构、转 方式”;第三,中央在“调结构、转方式”上采取了哪些 政策措施;第四,如何结合我区区情,做好“调结构、转 方式”工作。 一、加强学习,全面掌握“调结构、转方式”的丰富 内涵 什么是“调结构、转方式”?这是这次学习首先要解 决的问题。 第一,要深刻理解“调结构”的内涵。调结构,即调 整经济结构。所谓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 ,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需求结构、要素 结构、分配结构、所有制结构等七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 构,去年国家出台了“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城 乡结构,目前我国为“城乡二元结构”。地区结构,国家 正在实施“东部率先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 起、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需求结构,过去是“小三全 ”,现在是“大三全”。要素结构,主要是指要资金、技 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分配结构,主要是指 老百姓的收入在国民经济收入中所占比例、国家和地方的 收入分配比例。所有制结构,主要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 济、民营经济的结构。可以看出,经济结构调整的内涵十 分丰富,它既包括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也包括投资 和消费结构的调整;既包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包 括各产业内部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既包括区域经 济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既包括所有 制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国有经济内部结构的调整。调整国 民经济结构的目的,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国 民经济中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各种经济成分 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进行调整,藉以改善各物质生 产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比例关系,利用技术进步的主导 作用,促使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向前 发展。 第二,要深刻理解“转方式”的内涵。转方式,即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 现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和 模式。经济发展方式组合类型多种多样:按需求要素划分 ,有投资拉动型、消费推动型和出口带动型;按要素投入 划分,有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按增长 主体功能作用划分,有政府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按市场 供求内外部因素划分,有内需驱动型和外需拉动型;按数 量与质量关系划分,有外延粗放型和内涵集约型。所谓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 型增长,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 “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 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 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 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 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三 个转变”都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发展低碳经济。 二、立足高远,深刻认识“调结构、转方式”的重大 意义 第一,“调结构、转方式”是经济发展永恒的课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质就是一部生产方式的演进史。从世 界的发展历程来看,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经历了5次重大 的转变,从农业文明时代,到蒸汽机时代,到电气化时代 ,到信息化时代,再到绿色科技革命时代。从我国的发展 历程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在不断调 整。产业结构方面,过去是以农业为主,现在逐步向一、 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方向转变;工业内部结构方面,过去 是轻工业占主导,转到现在的轻重工业共同发展;要素结 构方面,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到现在的劳动、资 本、技术密集型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方面,过去是单一 的公有制,现在是产权多样化;城乡结构方面,过去是城 乡区别分明,现在是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这一系列的 转变成就了中国的崛起。世界和我国的历史经验表明,调 整经济结构绝不是一调即成,一劳永逸。经济结构永远处 于动态变化之中,即使某种合理的经济结构,随着时间的 推移、环境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也会变得不合理,所以 每个时期都要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可以说,调整结构 与经济发展永远都是相生相伴,发展不止,调整不息。 第二,“调结构、转方式”是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任 务。 胡锦涛总书记新年伊始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培训班的讲 话中明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 方式的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书记用了 “五个必然要求”: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 我国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 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今后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必 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 然要求。据我理解,“调结构、转方式”主要是“三个需 要”:一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经济发 展不健康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短缺 ;工业品过剩,服务业不足。据统计,我国电力、煤炭、 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九大 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XX年,我国粗钢产能达7亿 吨,而实际需求仅为5亿左右;水泥产能达27亿吨,而市场 需求仅为16亿吨;多晶硅产能达3万多吨,而实际需求为 1.7万吨左右。产能过剩如果得不到有效抑制,不仅造成资 源浪费,而且可能引发经济危机,因为产能过剩和需求不 足的矛盾使得越来越多的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游离出来,与 金融经济结合,形成巨大的虚拟资本,在全球到处套利 ,制造出庞大的资产泡沫。去年的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世 界经济体制与金融体制的弊端。二是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 需要。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的不均匀 性和发展成果分配的不公平性,具体表现为“五个失衡 ”:一是投资与消费失衡。XX年,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投 资贡献了7.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94.8%;消费贡献了4个百 分点,贡献率为51.9%。就内需增长而言,投资贡献率为 69.9%,消费贡献率仅为30.1%。二是内外需失衡。长期以 来,我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这一驾马车的拉动,国际贸易 顺差较大,外贸依存度高达60%,内需严重不足。三是区域 发展失衡。东、中、西、东北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 差距。XX年,东部人均 GDP高达27567元,分别超过中、西 、东北部 15298 元、16608 元、9290元。目前,这种区域 差距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四是城乡发展失衡。城乡之 间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太大,城市居民和农民收 入差距太大,农民收入太低。XX年,全国全年城镇居民人 均收入为1717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5153元,前者是 后者的3.3倍。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协调。根据钱纳里“发展 模式”,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关联 ,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全世界城市化水平应达到 65%,西方发达国家应达到75%。XX年,我国人均GDP达到 3000美元,城镇化水平为46%,与钱纳里“模式”相比,相 差近20个百分点。工业化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化是 社会结构发生变迁,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动力。一般认为 ,二者比值的合理范围是1.4—2.5,而我国的比值是 1.01。城镇化与非农就业水平相比,也不协调。国际经验 显示:非农就业和城市人口比应该是1.2左右,而我国的比 值是1.35。也就是说,大量的人口已转移出来从事非农业 ,但却不能成为城市人口。初步统计,我国已有1.35亿农 民从事非农业,却不能成为城市人口。五是产业结构失衡 。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 我国强调重视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 已经提出,但是见效不大。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统 计,我国第三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为41.8%,而美国 达80%,低了近40个百分点;世界平均水平是60%,低了近 20个百分点。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 比重只有34%,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而且 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发展水平低于我国的印 度,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已接近50%。郎咸平教授指出,容 纳从业人数最多的不是第一产业,也不是第二产业,而是 第三产业。六是分配结构失衡。我国现在的分配结构存在 四大落差:劳动收入在国民分配中所占比例太小;垄断行 业与普通单位收入差距过大;养老保障等再分配存在不公 ;普通劳动者收入过低。这有三个表现:其一,居民收入 占整个国民收入比例太小。关于国民经济初次分配的问题 ,有资料表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例下滑。从 1997年—XX年,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下滑31%。其二 ,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跟不上税收和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 XX年政府税收增长32.4%,企业利润增长36.7%,居民收入 增长仅为10.9%。这说明,国家强大起来了,老百姓并没有 富裕起来。其三,个人收入与个人收入比例失衡。基尼系 数理论指出,一个国家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比例在 0.2——0.3之间是比较合理的,而我国已达到0.47。目前 中国五分之一的低收入者占财富的5.9%,五分之一的高收 入者占全社会财富的46.6%。三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一些不可持续的因素,主要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方式粗放。表现为高投入、低 效益。建国50多年,我国的GDP增长了大约10倍,而矿产资 源消耗增长了40倍。根据《世界资源报告》(2001- 2002)提供的资料计算,我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 源是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XX年,我国的原油、原 煤、铁矿石、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为世界消耗量的 74%、31%、30%、37%和40%,而创造的GDP却只相当于世界 总量的4%。XX年,我国钢材消耗量占世界的27%,水泥消耗 量占世界的50%,而创造的GDP只相当于世界总量的5%。目 前,我国每年有500多万吨废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 1400多万吨废纸。二是资源压力较大。过去,我们一直讲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