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海宁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十三届市政府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抢发展 抓统筹 求创新 重实干 全力完成“十一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 在海宁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十三届市政 府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 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嘉兴市有关会议精神,回顾总结 今年工作,研究部署明年任务,审议通过《中共海宁市委关于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动员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 大干部群众,抢发展,抓统筹, 求创新,重实干,全力完成 “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开创加快“三市”建设、实现“两 个率先”新局面! 一、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 ,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 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保增促调,推进创业创新,有效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社会事业全面 进步,“三市”建设加快推进。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0亿 元,同比增长10.7%左右;财政总收入48.5亿元,其中地方财 政收入23.95亿元,分别增长10 %和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256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20元,分别增长11%和 9%。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 1.全面落实“保增促调”要求,经济运行企稳回升。针对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在全市深入组织开展“招商引 资年”、“工业投入百亿攻坚”、“奋战八十天”、“涉企收 费集中清理月”等活动,着力优化服务环境,积极引导和推动 企业加大投入、拓展市场、转型提升,工业经济实现难中求进 、稳步回升。预计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35亿元,增长 3.7%,利税总额超50亿元;实现工业生产性投入110亿元,增 长10%;完成自营出口24.7亿美元。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 展方式转变,制订实施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产业提升规 划和计划;加强行业创新平台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注重创新 型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引进,积极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省 级太阳能产品检测中心投入运行,经编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列入 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进品牌培育和企业上市工作 ,“海宁皮革”区域名牌进入公示阶段,皮革城上市成功过会 。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落实。成功整合“一节两会”,积极 培育发展总部经济、现代商贸、物流等服务业,预计全市完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增长15.9%。大力发展高效生态 农业和休闲旅游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新提升。深入开展 “招商引资年”活动,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质项目,预计全市实 现合同利用外资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引进内资 26亿元。 2.牢牢把握宏观调控机遇,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抓住国家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大融资力度,适 度超前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市区环东西山区块旧城改造有序推 进,海昌路南延、城南大道西延等一批城市道路竣工通车,城 南金融中心、城西“双百万”市场群建设启动。连杭经济区内 农发区扩容、临杭新区开发、科教新城建设加速推进,接轨杭 州工作不断深化,人民大道建成通车,东方学院迁建工程进展 顺利;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正式设立,中国兵 器凌云产业园落户尖山,经编总部商城建成开业;沿江百里长 廊开发建设全面启动。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硖许公路长 安至许村段、08省道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一批重点工程建 成使用。征地拆迁、要素保障等工作得到加强,成功发行12亿 元企业债券,新增贷款余额超百亿元,拆迁建筑面积超百万平 方米。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增长15.8%。 3.启动实施“两新”工程,城乡统筹迈出新步。全面启动 “两新”工程建设,完成各镇(街道)“1+X”村庄布点规划 ,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意见,并按照做大城区、改善生活的要求 ,率先实施了农村宅基地置换市区公寓房和农村集体土地承包 经营权置换生活保障的政策。许村、斜桥两个镇的试点工作有 效推进。结合村庄集聚,有重点地推进村庄整治,健全落实环 境建设长效机制。组织开展新一轮“两违”专项整治。启动实 施第四轮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扶持工作,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的监督和落实。 4.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群众生活有效改善。深入开展 “六城联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国家园林城 市创建达到预期目标。扎实开展“农村文化成果展示年”活动 ,成功举办第三届农村文化艺术节。全面启动“轮滑星城”建 设,2009年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圆满成功。开展首届海宁市道 德模范评选和市民行为规范月活动,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热点面对面”访谈直播节目实现常态化。稳步推进城乡教育 均衡发展,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工作。扎实推 进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 病等重点传染病,顺利通过省卫生强市考核。加强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工作,被评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十小”行业整规 工作全面推进。重视劳动就业培训和服务,完善创业创新扶持 基金,积极推进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 系建设,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等覆盖面进一 步扩大、待遇标准不断提升。支持发展慈善福利事业,社会救 助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计生、广电、史志、档案等各项事业 全面进步。 5.多管齐下加强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法 治海宁”建设,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开展工作,推动了依法行 政和司法公正。支持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建设,爱国统一战线 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务、老干部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围绕打造“全省最具安全感城市”目标,深化“平安海宁 ”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扎实开展秋季治安“大巡防”工作,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 提高。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 ”活动,严格安全生产监管,及时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 件,确保了社会安定。 6.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建设进一步加 强。按照“提升人、推进事”的要求,精心组织开展深入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两优三服务”、“一企一干部,合力 促发展”驻企蹲点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充分发挥“一把手 ”抓班子带队伍作用,加强干部交流培养,开展机关干部“应 知应会”业务能力测试,完善上挂、外派和新录用公务员基层 锻炼等制度,干部能力素质有新提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成功开展第十次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和中层干部跨部门竞岗 交流工作,率先实施正职职位公开选拔。加强市、镇(街道 )两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全面推进“创业创新·活力和谐 ”企业创建工作。继续加强执行力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 革。坚持把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完 善惩防体系,推进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实名举报“无障碍 ”体系建设,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推 进。 在面临复杂形势和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取得这样 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和衷共济、 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 政协,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 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工作中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 的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持续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民间投资 还不够活跃,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国内市场的开拓还需时日 ;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成效 还不够明显,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平台建设推进不快,征 地拆迁有效性还不够,招商引资质量还不高。社会民生方面 ,部分人群就业困难与部分行业劳动力紧缺问题并存;城市管 理还比较粗放,“两新”工程推进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生 态建设与节能减排任务依然繁重;市民文明素质养成还需长抓 不懈,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 务繁重。自身建设方面,少数干部缺乏敢于负责、真抓实干的 精神,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作风建设、党 风廉政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 作中予以重视并认真解决。 二、认清形势,牢牢把握新一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 求 2010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和“比学赶超”三年行 动计划的冲刺之年,也是我市负重拼搏、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 。做好明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需要我们充分认清形势,准 确把握大势。 新的一年,是加快发展机遇年。机遇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今年我们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全面落实“保增促调 ”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抓早抓 主动,积极推进平台拓展、项目建设、产业提升,抓住了机遇 ,积蓄了力量。分析新一年海宁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是机遇 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多于今年。国际经济形势总体 趋于稳定,好于今年;国内经济已经进入回升通道,中央将继 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市经济发展 呈现“稳步回升”的良好势头,工业生产、工业用电、有效投 入、企业效益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加速回暖,干部群众 和广大企业的信心在应对危机、保增促调中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明年我们还面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沪杭高铁开通 、上海世博会举办等重大机遇。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 宏观政策强调针对性和灵活性,存在随时调整和完善的可能性 ,可以说困难和挑战也不少,机遇稍纵即逝。我们一定要全面 认识和把握其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超前谋划、灵活应对 ,趋利避害,抢抓机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新的一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年。前不久召开的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提 出了新一年经济工作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推进发展方式 转变,既是贯彻上级要求的具体行动,更是全面提升海宁经济 竞争力,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们在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加强社会管理 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只是初步的 ,对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 当前,海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期、社会发展转型期、 资源要素制约瓶颈期,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我们一定要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 海宁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力求在推进转型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效。 新的一年,是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 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要求,重点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环境保 护与整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但这些工作主要还停 留在建设层面,没有触及体制机制。去年以来,根据省里的统 一部署,嘉兴市以推进“两分两换”为重点,全面推进统筹城 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标志着统筹城乡发展进入了体制创 新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从全局发展的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 重要意义,坚持从海宁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 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及难点问题,落实改革举措,制定完善有 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努力在体制机制构建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乡统筹奠定扎实基础,走出一条符合 海宁实际的发展之路。 基于上述形势分析和把握,2010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 精神,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着力加强平台载体开发建设,加大有效投入力度;着力推进 “两新”工程,提高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水平;着力提升社会 发展水平,有效改善群众生活;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 队伍建设,增强领导和服务发展的能力,全面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 完成“十一五”发展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 的基础,努力开创加快“三市”建设、实现“两个率先”新局 面。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0%、力争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力争12%;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增长12%、力争14%,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118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力争15%;自营出口总额增长 8%、力争10%;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力争2.4亿美元,引 进市外内资3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1.9%;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 排放量下降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力争10%;新增就业岗位8500个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必须 坚持抢发展、抓统筹、求创新、重实干。抢发展,就是要始终 突出发展主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抓住经济建设中心 不放松,学习借鉴苏鲁经验,大力弘扬海宁精神,牢记责任、 争先创优,深刻认识并正确把握新一年发展面临的形势,顺势 而为,趋利避害,抢抓机遇,抢先发展。抓统筹,就是要牢固 确立统筹理念,按照推进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资源整 合,优化要素配置,加强工作统筹,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城乡和区域统筹开发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资 源与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快推进“三市”建设、 实现“两个率先”的步伐。求创新,就是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 ,敢于和善于突破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 ,以更开阔的思路、更超前的理念看问题、谋发展,用敢想敢 做、敢闯敢试的精神抓工作、求突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披荆斩棘,勇创新路。重实干,就是 要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对看准了的问题,要敢于决策;对决定 了的事项,要善于落实;对已经在做的事,要勇于推进,从年 初开始排计划、定责任,真正做到敢于负责、敢抓敢管,积极 面对考验,勇于承担压力,真正做到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层做 给一层看,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三、突出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的各项举措 新一年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举措,把推进开 发开放作为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把改善社会民 生、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突出重点、狠抓 关键,集中精力、克难奋进,全力以赴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发展。 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贯彻 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更加注重”的工作要求,从海宁实际出 发,以培育现代产业集群为目标,以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为重 点,以招商引资、有效投入为抓手,着力引进大项目、培育大 企业、提升竞争力。 要优结构、上水平。推动工业创新提升。继续深入实施 “三五”产业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壮 大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各项政策举措。继续加强企业服务,以 实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为抓手,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做强主 业,支持企业开展资产重组和优化,实施股份制改造并上市 ;认真研究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资金等困难,积 极培育优质中小企业。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加强和发挥行 业协会作用,提高行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把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 和重要抓手,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积极推动皮革、经 编总部商务区建设,加大皮革品牌风尚中心、经编商城培育力 度,鼓励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大力培育发展研发设计、销售采 购、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实施市场强市战略,加快城西“双百 万”市场群建设,有序推动家纺市场提升发展。创新举办“一 节两会”,培育发展会展经济。充分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大力 引进发展仓储、物流等产业。以实施沿江百里长廊开发建设为 重点,拓展提升旅游业。做精做优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 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花卉、水果、苗木、特种水产等特色优势 农业的提升发展,加快形成01省道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带和沿江 休闲农业产业带。完善为农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生产模式,积 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要抓创新、促转型。重点组织实施好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 关、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带动和科技型企业培育三大科技创新工 程,大力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和行业创新平台建设,突出企业创 新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开展产学研 合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办好企业经营管理者学院,组织开 展规上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高技能创新 型人才,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优化提升。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 准化和名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抓好省级区域名牌的管 理和运用,鼓励支持企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