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2012年度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州市海洋与渔业局2012年度 201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 一年,也是全市上下在比学赶超,克难攻坚中负重奋进的 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海洋与渔 业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全市海洋与渔业系统紧紧围绕 “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战略部署,以“学赶杭甬,比 追青厦”为目标,大力服务海洋经济建设,加快促进渔业 产业转型发展,全力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重点实施 创先争优“八大项目”,海洋与渔业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全市海洋与渔业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度,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预计为1690亿元,海洋 经济总产值预计为585亿元,预计同比分别增长10.31 %和 10.79%。全市水产品总产量57.69万吨,总产值(第一产业 )为57.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和11.47%;水产加工 总产量和总产值约为25.82万吨和36.3亿元,其中水产品出 口量3.51万吨、创汇13172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5.79%和 10.34%(贸易壁垒、绿色壁垒、新兴市场缺乏等原因 );全市水产流通交易量79.56万吨,交易额83.89亿。 (一)优化用海管理和服务,海洋管理再创佳绩 1、重点突出瓯飞工程用海报批服务。瓯飞工程是省、 市政府部署的重大项目,是温州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我 们倾全市之力在20个月内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予的重托 ,国家海洋局批复瓯飞工程用海规划面积13.3万亩,与已 批的龙湾二期、丁山三期形成总面积达20余万亩的用海规 划区域。瓯飞工程创造了全国单体面积最大、技术审查最 为规范、审批时间最短等六项记录。陈德荣书记批示 :“瓯飞审批创造了我市工作新的范例,提振了全市的信 心,提升了温州的形象,提高了我市的竞争力”。 2、全面提升海域综合管控能力。2012年市、县两级倾 尽全力向国家局、省局争取用海指标,落实建设围填海项 目51个,面积8400多亩;落实农业填海项目14个,面积 7600多亩。全市验收填海竣工项目2个,面积730多亩;上 报堤坝登记项目2个,面积1300多亩;上报养殖用海项目 5个,面积 5600多亩;全市权限审批项目7个,面积1900多 亩。苍南、瑞安、瓯江口新区等地依据“海域直通车”落 实建设用海指标1900多亩。 此外,各地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基础工作:顺利 完成《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温州部分)修编工作,编 制上报《天成南片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平阳新兴产业 园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开展飞鳌工程、大小门岛港区用 海报批的前期工作。实施海域监视监测工作,地面行程 3000公里,形成图表34份。开展坐标系统转换、海籍调查 等工作,参与指导重大围垦项目的政策处理。这些举措有 效地保障了我市海洋经济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 (二)加大政府投资项目推进力度,发展平台日趋完善 1、加快温州海洋科技创业园建设。2012年投资目标1亿 元,实际投入1.3亿元,完成了基础工程和部分主体工程 ;提前开展项目审查、筛选和签约工作,确定5个优质科技 项目预入驻园区。陈金彪市长在互学互比活动中对海洋科 技创业园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 2、推进标准渔港体系建设。严把投资进度和质量关 ,2007年至2012年,全市投入渔港建设资金近8亿元,建成 了5个标准渔港。2012年投资目标1.9亿元,实际投资2.3亿 元,竣工验收1 个渔港(苍南舥艚一级渔港),交工验收 1 个渔港(瑞安东山埠渔港),完工2 个渔港(苍南石砰渔 港、苍南炎亭渔港配套工程)。 3、抓好两大执法码头建设。中国渔政浙南基地码头 2012年投资目标1000万元,实际投资1100余万元,完成了 水工主体工程和陆域管理用房结顶。此外,妥善解决了渔 政安置码头的泊位安置、工程立项、建设资金等问题。 4、启动“智慧海洋”系统建设。投资近1000万,实施 重点海域渔港视频监控系统项目,研发“温州市渔船智慧 终端”项目,推广全市60马力以下近海渔船“一键报警定 位”手机应用,渔船安全救助系统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 (三)加快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渔业发展成绩喜人 1、实施现代渔业工程项目建设。一是壮大现代渔业园 区规模。2012年全市投入园区建设资金达8300余万,争取 财政资金1100余万元,园区总面积达2万余亩,新增省级特 色渔业精品园3个,省级休闲渔业园区1个,市级渔业主导 产业示范区1个,市级特色渔业精品园9个。二是推进水产 健康养殖。建成碳汇渔业(浅海贝藻养殖)7.4万亩,全市 稻田养鱼面积达11.2万亩。三是培育水产流通、加工龙头 企业,市级以上水产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国家级1家 ,省级10家。组织水产企业参加各大博览会,参展产品荣 获20余个金奖。瑞安打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水产干制品 加工船——“华盛渔加2号”正式投入生产。 2、推进捕捞渔船转型升级工程。2012年争取财政补助 460余万,帮助引导160多艘渔船安装节油产品;全市渔船 救生筏更新改造总数近530艘,年度检验的渔船通用报警系 统已全部配置到位。 3、强化渔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加快技术成果转换和 科技推广,实施科研示范项目42个,扶持科技示范户527个 ,示范面积4.9万亩,推广面积12.4万亩。强化病害防控和 会诊能力,全市设立61个监测点,对7个主养品种实行病害 监测预报,网上诊断84例病害,检疫苗种51个批次。 (四)强化三大安全监管,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1、在渔业安全生产方面。深化渔船安全社会化管理 ,严把渔船、渔民安全关。开展渔业航标维护,完成苍南 县百亩田礁航标改建工程;实施渔民素质提升工程,全年 培训渔民近1万人次;推进渔船互保工作,全市已有2200多 艘渔船参加渔船互保,13000多人参加雇主责任互保,可保 渔船与出海渔民参保率均达98%以上。开展柴油补贴的申报 、审核、发放工作,国家油补下达资金6.5多亿元,补助用 油量18万吨。苍南县联合银行创新推出“油贷宝”政策 ,挂牌成立渔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效破解渔民贷款 、信访等难题。2012年全市渔船安全生产形势继续好转 ,事故发生10起,死亡6人,经济损失80万,分别比去年下 降了33.3%、57.1%和63.3%。 2、在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建立初级水产品质量 安全可追溯系统和质量安全动态监测网。全市抽检水产品 477个,合格率99%;新增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12个,产 品认证3个。开展质量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检查生产经营 单位1314次,查处违法行为18起,立案4起,处罚金额 2.8万元。 3、在海洋生态防灾方面。在省内率先出台实施《关于 开展海洋灾害防御有关工作的通知》(温政办〔2012〕66号 文件),获得省政府海洋防灾减灾指挥部的通报表扬。健全 防台应急响应机制,及时修订《防台手册》,确保防台抗 灾“不死人、少伤人”。加大对重点水域的监测工作,依 法发布《2011年温州市渔业水域环境质量公报》和《 2011年温州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五)注重资源环境保护管理,生态质量持续改善 1、加强保护区建设和资源修复。一是开展洞头国家级 海洋公园、苍南七星岛海洋特别保护区、龙湾树排沙海洋 公园建设、申报工作。其中,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获国家 海洋局批准建立,标志着洞头成为国家第二批、省内首个 获此称号的县城。全市已建、在建的海洋保护区面积达 524平方公里,占全市海域总面积的5.8%。二是实施生态资 源修复项目。投入600余万开展南麂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乐清实施西门岛红树林移植工程项目,开展岸线修复、 整治等工程,使用生态补偿金种植红树林15万多株。沿海 、内陆地区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扩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规 模。 2实施陆海联动整治海洋污染。制定实施《温州市 “811”生态文明建设蓝色屏障行动实施方案》,加强排污 口、海洋倾废区监控,严格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全市经审核的建设项目共计25个。2012年度,全市海洋 功能区水质较上年度有所提升,达标率近43%。 3、合理保护开发无居民海岛资源。完成全市无居民海 岛的岛名标准化处理和80个岛碑设置工作,以及我市第一 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的7个单岛规划。在省内率先开展《 2012年温州市海岛监视监测实施方案》,通过海、陆、空 多种监测手段,全面掌握海岛的生态保护、开发利用、防 灾减灾等动态情况。 (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各地渔政渔监站、海洋与渔业执法 大队基本实现参公管理,市委决定对执法支队的支队长按 副处级高配。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从县农办中分离出来 ,与南麂保护区管理局实施合署办公;洞头县海洋与渔业 局增挂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瓯江口分局牌子。二是深化 “海盾”、“碧海”、“护岛”、“水下文保”等专项行 动。全市查处海监案件22起,做出处罚金额6000余万元 ,罚款总额再创历史新高。龙湾、经开区等地积极对接国 家海监执法,为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 。三是深化“护渔”等专项行动。全市开展渔业执法 1152次,收缴罚款330余万元。内陆地区在维护渔业资源 ,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等方面特色鲜明、成效突出。四是深 化“安全生产年”、“打非治违”、“安全生产大检查大 整治”等专项行动。推行安全执法分类监管和量化考核新 机制,全市排查渔船安全隐患540处,整改510处,查处违 规渔船160余艘,罚款金额90多万元。五是深化行政审批改 革。理顺许可权限下放事项,创新“一审一核制”、“容 缺办理制”,实现行政审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 2012年,全市海洋与渔业系统以“五型机关”和文明机 关创建为抓手,着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机关公开 、透明、高效运作,强化了“情系海洋,心系渔民”服务 品牌。各地新班子、新团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 作,真抓实干、积极有为,有效推动了海洋经济和生态文 明的良性互动发展。 二、问题和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海洋与渔业 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有: (一)渔区社会维稳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一是渔民“失海失涂”正成为社会维稳的敏感问题。个 别地方出现了集体诉讼、群体上访现象,对上级部门用海 审批造成了极大压力。二是国家油补政策引发的新问题更 加显现。国家油补资金与渔船违规生产相挂钩后,极大触 动了渔民经济利益,因油补政策引发的上访事件频频发生 。 (二)“三大安全”管理形势仍然严峻 在渔船安全生产方面,渔船老旧化、渔民老龄化进一步 突出,船证不符、套牌船舶、涉渔“三无船舶”蔓延抬头 ,成为渔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在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 方面,养殖户质量安全意识淡薄,滥用渔药等行为屡有发 生,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在海洋生态安全方面,近海排污 、海洋倾废等行为尚未彻底根治,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 ,海洋灾害时有发生。 (三)海洋管理的制约瓶颈依然存在 一是依据海域使用权证实施基本建设形成的建筑物无法 取得产权登记,需要相关配套制度予以支撑解决。二是海 域使用权评估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急需建立健全完 善的海域使用权市场化配置服务平台。 三、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各地各单位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十八大确定的“海 洋强国”战略部署,深入实施我市“两海两改”国家战略 ,牢固树立“人海和谐、海陆统筹”理念,概括起来就是 海洋经济要发展,海洋科技要创新、海洋环境要优美,海 洋执法要增强。具体要在“一个支点、两大重点、三个难 点、四个亮点”上狠下功夫,务求实效。 (一)筑牢党风廉政和队伍建设支撑点 党风廉政建设从政治高度来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 亡,从海洋与渔业系统来讲关系到队伍的形象和战斗力。 各地各单位要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 委二次全会的重要讲话和市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警 钟长鸣、防微杜渐,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 担负起“一岗双责”。2013年党风廉政工作的重点就是要 抓好惩防腐败体系建设、重大决策执行监督、群众满意基 层站所创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四大任务,积极营造队伍 廉洁高效、工作令行禁止,气氛生动活跃的工作局面。同 时,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注重学习、注重 干事、注重形象”的要求标准,努力建设一支“想干事、 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二)抓住海洋经济与生态文明两大重点 1、强化海洋强市要素保障。温州具有民营经济活跃、 城市区位突出、海洋资源丰富三大优势,各地各单位要紧 紧抓住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这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增 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我市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局、省局的联络沟通,集聚有关 部门优势力量,组建项目报批团队,确保新增建设用海指 标1万亩,力争1.5万亩;同时加大农业用海的报批力度。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项目报批领导小组的组长由市委 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海洋与渔业 局。二是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完善海洋经济发展 规划,扎实做好全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高端谋划海 洋产业发展布局,注重衔接省、市、县三级海洋功能区划 ,注重衔接城市发展有关规划。三是全力服务青灵(青山- 灵霓)海堤、大小门岛港区等工程建设,配合相关单位开 展海洋环评和海域使用论证,促进温州海港经济步入崭新 时代。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提升到 “五位一体”新的战略高度,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贯穿于海 洋工作全过程。一是开发瓯飞海区资源能源。朝着“温州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推进“碧海工程 ”建设和海洋能源综合开发,力促瓯飞二期潮汐能项目纳 入国家《海洋能十二五发展规划》。二是开展“美丽海洋 ”建设。争取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落户洞头,加大 资金投入,全面提升我市现有的4个国家级、省级海洋保护 区(特别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品位。加快建设、申报苍南 七星岛海洋特别保护区、龙湾树排沙海洋公园。规范管理 海洋工程项目生态补偿金,为海洋生态修复提供支撑。高 规格承办海洋生态文明(温州)国际论坛,深化挖掘海洋 旅游文化,提升温州海洋生态文明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知 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强化海洋综合执法管理。密切对接上 级海监部门执法检查,以执法服务促进“规划用海、集约 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严厉打击破坏 海域、海岛、海岸生态资源环境等违法行为。四是抓好淡 水渔政执法。珊溪水库是温州市民的大水缸,水源保护是 我市最大的民生工程,文成、泰顺等地要继续加强渔政管 理,保障三年封库管理和生态保水渔业的顺利实施。其他 地区尤其是鹿城、瓯海、永嘉、温州生态园等地要在保护 水生野生动物、维护渔业生态环境等方面保持工作特色 ,做出更多更大成效。 (三)破解安全与防灾三大难点 安全是民生的急事难事,各地各单位务必要强化危机意 识和责任意识,在2013年工作中认真对待、常抓不懈,抓 出成效。 1、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管理重点要破解涉渔“三无船舶 ”无序生产的问题,去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渔船安 全管理促进渔业安全生产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91号 ),为清理、整治 “三无船舶”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各地要吃透、吃准文件精神,结合地方实际,抓紧制定实 施行动方案。一是要疏堵结合,尽快摸清家底,建立“三 无船舶”数据库,按照船长米数和主机功率予以分类管理 。二是要源头控制,加强渔船修造企业的日常巡查,严厉 打击违规造船、沙滩造船等行为。三是要各司其职,形成 政府统一领导,社会组织协同监管,生产经营者全面负责 ,渔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管格局。四是强化治理,主动联 合交通运输、公安边防、海事等部门,加强海上安全执法 ,严肃处理未纳入安全监管的“三无船舶”。通过科学治 理和高压严打态势,有效遏制“三无船舶”蔓延势头,促 进渔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2、强化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强“三项记录 ”和投入品管控为核心的源头管理,推广完善质量安全可 追溯系统,着手实施安全信用系统建设。规范无公害水产 品的基地、产品“双认证”。提高执法和抽检力度,提高 水产品病害监测能力,确保初级水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 3、强化海洋生态防灾管理。开展海洋自动化观测站建 设,提高海洋预报精度和速度。推进海洋灾害风险调查和 评估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体系。严格海 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海洋工程建设的过程控制和批 后管理。创新世界海洋日、防灾减灾日等活动方式,增强 社会公众的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环保意识和海洋法制意识 (四)塑造海洋与渔业工作四大亮点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才能开拓海洋与渔业工作新局面。 1、创新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在省内率先实施《温州市 海域使用权市场化配置实施办法》,加快海域使用权的转 让、出资、出租、抵押等行为,推动我市海域资本市场繁 荣发展。用好用足“海域直通车”政策,以《浙江省海域 使用管理条例》出台为契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 2011〕142号文件精神,确保落实建设用海指标1500亩,切 实将我市“海域直通车”工作做出亮点、做出特色。 2、做强做大海洋渔业发展平台。投资1.5亿元加快建设 海洋科技创业园,2013年争取提前开园,尽快发挥科技孵 化器作用,吸引海洋科技企业落地。投资1.5亿元续建全市 12个标准渔港,建成7个标准渔港,兴建3个渔港经济示范 区,加快推进渔港社会化管理。投资700万元实施渔船安全 救助系统提升工程,全力打造“智慧海洋”。开工建设温 州海洋研究院、海洋大厦,启动筹建海洋学院,建成海洋 事业发展中心,争取中国海监(渔政)补给基地落户温州 。通过一批大项目的实施,核心技术的攻克,发展观念的 转变,在海洋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服务业、临 港先进制造业等四大领域抢占制高点。 3、开展对台海洋与渔业合作交流。以海峡两岸合作共 赢为基础,率先建立“两岸三地”海上安全救助、海洋防 灾减灾、海洋环境监管等协作模式。深入推进与台湾地区 的产业对接,学习借鉴台湾在海洋人才培养、现代渔业发 展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助推我市海洋与渔业事 业跨越式发展。 4、加快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努力争取国家、省级 项目和政策支持,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苗种 渔业、碳汇渔业、洁水渔业、休闲渔业、特色渔业,做好 渔业大文章。率先开展渔业养殖海域最低保有面积调查和 规划,建设若干个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的渔业产业园区 ,打造温州特色优势产业聚集区。支持建造我市第三艘海 上加工船,力争海上即时加工生产能力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 新一年的工作即将开始,各地各单位要继续发扬勇于担 当、不等不靠、积极有为的瓯飞报批精神,抢抓机遇、乘 势而上,全力推进海洋与渔业事业新跨越、新发展,为 “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宏伟蓝图的实现再立新功、再创 辉煌。 登陆后收藏 】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2012年度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