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脱贫攻坚经验交流发言稿(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脱贫攻坚经验交流发言稿(二)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 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 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无数 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 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 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 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 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最后7000多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个 “硬骨头”,当务之急,正是先要除掉“头脑贫困”这个 障碍。特别是,“等靠要”的观望心态、依赖心理和功利 思想,当前还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比如人穷志短、不思进取。有的贫困户,上级给他建 了大棚,他还等着政府买种子买机械、供肥料供技术,连 换个草帘都指望政府干。一位乡镇干部曾说,每当发一些 救灾、救助物品,就会有一些群众相互“攀比”,出现争 穷比穷、“躺着当低保户”的现象。 比如观念落后、被动依赖。有贫困县的领导,把争取 到“贫困县”帽子当作荣誉和政绩,到处炫耀,甚至在政 府网站上发布“特大喜讯”。戴上“贫困县”帽子,意味 着可以多出来几亿元甚至更高的财政转移支付,可是,只 知“炫贫”,只等“救助”,怎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尽 快摘帽? 又如思路闭塞、方法单一。一些干部缺乏深入调研内 容调研,找不到病因,开不出方子。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或者只会用老办法,或者不顾实际抄别人的经验。芦笋 价高,就要求大家都种芦笋,一哄而上“烂市”了,再改 种山药,结果种什么赔什么,农民挣不到钱,不仅无法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