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江苏省人民政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江苏省人民政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9日在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 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 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党的十八大 、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十 二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紧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 ,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六大战略,推 进八项工程,落实十项举措,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 工作,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目标 任务。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万亿元,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7.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6%、9.3%。公共财政预 算收入6568.5亿元,增长12.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 2.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 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4%。城乡居民人均收 入预计分别达到32500元和13550元,增长9.6%和11%。居民 消费价格涨幅2.3%,城镇登记失业率3.03%。人口自然增长 率2.43%。。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 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两个率先”迈出新步伐。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 表团审议时,勉励我们把已经取得的成绩看作事业新的起 跑线,按照“两个率先”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 面。我们把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 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项要求,作为 促进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举,细化为十项举措,认真抓好落 实,努力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   (一)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作为主线,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按照调高调轻 调优调强的思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实施创新 驱动战略,扎实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8.5%,大中型工业企业研 发机构建有率达到85%,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创 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加大,人才综合竞争力和 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连续 五年居全国首位。实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新 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8%。抓住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机 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超过2.66万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加强信息化和 工业化融合,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87.2,传统 产业竞争力提升。实行分业施策,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 剩产能取得积极进展。克服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粮 食总产684.6亿斤,比上年增10.1亿斤,实现十连增,新增 设施农业面积90.4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12万亩,农业 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二)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在困难和挑战较多、经济 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 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消费新 增长点,制定实施促进信息消费措施,加快发展旅游、文 化等消费,扩大环保节能产品消费,开展江苏产品万里行 活动,积极拓展消费市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50.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服务 业投资增长22.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6%,工业企 业技改投资增长26.2%,民营企业投资比重达到68.2%。全 省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产业升级等投资项目进展顺利 ,省级200个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境内南水北调工程全线通 水,宁杭城际铁路通车运行,临海高等级公路基本建成 ,连盐铁路开工建设,禄口机场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南京 博物院二期建成开放。加强对外贸重点行业和企业服务 ,加快外贸生产基地、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推 进贸易便利化,促进内外贸结合、进出口平衡,外贸实现 难中有进、稳中提质,进出口总额5508.4亿美元,增长 0.5%。开展企业技改推进、增量培育、产品扩销、要素保 障“四项行动”。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新增人民 币贷款7208亿元,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 比重达54%,发行各类企业债券2590亿元。   (三)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制定实施20条政策 意见,扎实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率 达到64.1%。实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区域供水通水乡镇 、污水处理设施建制镇覆盖率分别达到83%、70%,新解决 3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行政村客运班车基本全覆盖 ,镇村公交开通率达到48%。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部 署。在保持苏北政策连续性的同时,主攻薄弱环节,补缺 补短补软,制定28条政策意见,启动六项关键工程,加大 扶贫开发力度,苏北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推动 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的意见和沿江地区转型发展推进计 划,制定出台促进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发 展的政策,苏中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苏南现代 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苏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发展能 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全省 前列。制定实施促进沿海地区科学发展的政策意见,沿海 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第一阶段任务顺利完成。扎实做好对口 支援工作,援疆、援藏、援青等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得到 受援地充分肯定。   (四)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 设,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划定全省生态红线保护区域 ,建立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单位 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 氮氧化物排放削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实施900项大气治理工程,完成2450万千瓦发电机组脱硝 改造和56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升级改造,在沿江8市推广 使用国V汽油,PM2.5监测实现县(市)全覆盖。加强秸秆 禁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强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重 点流域治理,太湖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南水北调江苏段水 质达标,城乡河道治理力度加大。加强城乡环境整治 ,3580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进展顺利,完成6.3万个村 庄环境整治任务。加强绿色江苏建设,林木覆盖率达到 21.9%。国家生态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   (五)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 “十二五”前两年取消和下放422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 ,又取消和下放154项。强县扩权改革、省直管县(市)体 制改革试点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扎实开展 ,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营 改增”试点企业增加到24万户,减税170亿元。整合财政专 项资金,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 ,部省共建教育现代化试验区,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 深入开展。南京科技体制、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无锡 “两型”社会建设等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重要进展。加快开 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服务贸易增长37.5%,一般贸易进出口 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实际到账外资332亿美元,对外投 资中方协议额61.4亿美元,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认真学 习、主动对接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政策措施。国家级 、省级开发区和各类开放载体功能进一步提升。外事工作 、对台事务、港澳工作、侨务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努力办好民生实事,积 极推进“六大体系”建设,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 保障改善民生。制定28条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 入,农村居民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城镇居民。积极拓展就业 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城镇新增就业136.9万人,失业人员再 就业81.6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6.4%。加强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险主要险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全 面启动大病保险试点,建立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动态调整机制 。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企业 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2027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人均最低标准提高到每月80元,城乡低保人均标准分别达到 每月487元和412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 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80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15%。新 开工保障性住房26.2万套,建成23.9万套,发放廉租房租赁 补贴户4.9万户,支持2.5万户农村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家庭 住上安居房。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新增128万农村低收入 人口脱贫。各级各类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认定的义务教 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达65个,高校优势学科和协同创 新基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高校、科研院所人才集聚和科技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大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力度,国家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城乡居民健康重点指标控制水 平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扎实有 效。公益性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 明显,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 展,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话剧《枫 树林》获国家文华大奖。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 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亚青会,圆满完成第 十二届全运会参赛任务。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取得新 成效,社会治理工作绩效考核和公众安全感评价继续保持全 国领先,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 稳,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信访、统计 、档案、史志、参事工作取得新进展,计划生育、妇女、儿 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助残、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 。   制定新形势下加强双拥共建和军民融合发展两个意见 ,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质量提高,优抚安置、民兵和预备役建设、人民防空工作得 到加强,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一年来,我们重视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开展党的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反对“四风”,贯彻落实中央 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工作作 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服务型政府建设 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奋斗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到,实现江苏经 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经过 30多年高速增长,支撑经济发展的因素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江苏经济到了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 展的关键阶段。要聚焦转型升级,着力提质增效,真正使江 苏经济行稳致远。必须更加重视发挥改革创新的强大作用 。依靠改革破解难题,着力推进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 机制创新,有效发挥我省科教人才优势,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市场潜力和创新活力。必须更加主动 扩大开放。顺应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新趋势,对内对外开放 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以扩大开放的主动赢 得经济发展上的主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必须更加突出 民生优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 目标,心系群众所思所盼,持之以恒办好民生实事,着眼根本 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保障水平、 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让全省人民的生活一 年更比一年好。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 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省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 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表示崇高敬意和 衷心感谢!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 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苏人民 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表示衷心感谢!向关心和支 持江苏建设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 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稳中有忧、进中有难。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 突出,市场主体的活力尚未充分释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出 口产品竞争力不强,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一些企业生产经营 困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等形势严峻;民生工作还存在 不少薄弱环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还不均衡,城乡居民增收 难度加大,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政府职能转变不到 位,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还不强,一些制度法规尚未得到有 效落实,转变作风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反腐倡廉任务依然艰 巨。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 解决。   二、2014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 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 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 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 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稳中求 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 个环节,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面推进八项工程,着力抓好十 项举措,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生态、惠民生各 项工作,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基本公共服务 体系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 高质量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 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适度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 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 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 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人 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左右。这些指标是根据国内外经 济形势变化和江苏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的,既有利于稳定市 场预期,又为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留出空间。   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把“稳”作为“进 ”的基础,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作为 “进”的关键,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坚持“高 轻优强”调整取向,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优化需求 结构,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 动经济发展;着力优化城乡结构,坚持“四化”同步,积极稳 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 力优化区域结构,坚持统筹兼顾,巩固和发展不同区域各展 所长、优势互补、协调共进的好局面;着力优化收入结构 ,按照“两个同步”的要求,保持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逐 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坚持标本兼治、 综合施策,更大力度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让人民群众 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的实际成效。   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统领全局,把 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进一步 解放思想,以更大勇气和智慧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回 应人民群众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期待,从最急迫的事项改起 ,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 的问题改起,全面展开改革工作布局。坚持胆子要大、步子 要稳,加强整体设计,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制定科学有 序分类改革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 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 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支持非公有制经 济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紧紧围 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 围绕更好保障改善民生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 好江苏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 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 产经营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创 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制度、深入推进各项综合改革试点等 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按照“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以全面深化 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发展改革一起部 署、协同推进,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综合竞争力。坚持市场导 向,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大力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高端引领,主攻关键技术,扩大市场应 用,培育领军企业,加强重大项目和特色基地建设,加快培育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新的支柱产业。发展壮大金融、现 代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基于网络的数字 化制造、内容服务和平台经济等新型业态,大力培育电子商 务骨干企业,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 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品牌培育力 度,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品牌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 和影响力。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业为重点,采 取差别化资源价格政策,调整产业准入标准,综合施策,积极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二)突出提质增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认真落实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杠杆作用。改革完善 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健全市县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财政资 金重点用于保障改善民生。落实各项减免税政策,深入推进 “营改增”试点。鼓励支持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 行等金融机构,健全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扶持互联网 金融发展,支持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缓解中小微企 业融资难,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强监管 ,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制度规定,切实防范和控制政府 性债务风险。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大力拓展和培育 信息、旅游、健康、养老、家居服务等消费市场和消费热 点,扩大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创新消费政策,加强消 费维权,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管理服务 ,提高投资质量效益。切实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鼓励 引导民资、外资投向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领域。加快现代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苏北快速铁路网和跨江铁 路通道建设,大力实施一批能源、水利、信息、环保、民生 等重大项目。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建 设,增强以品牌、技术、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力。   (三)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深化科 技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加快 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企业技术创新主 体作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源头作用、金融的支撑作用、 中介组织服务作用,提高区域创新整体效能。引导创新政策 、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高水平建设企业研发机 构,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强协同创新,有效促进企业、高校、 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好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进一步实施江 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健全产业技术联盟、校企联盟等创新 合作组织,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加快创新成果资本化、产业 化。切实加强技术服务、成果交易、科技金融、人才支撑 等创新和服务载体建设,强化高新区创新要素集聚功能,提 高科技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更好地创造、运 用和保护知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