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姜淑萍: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搞调查研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搞调查研究 姜淑萍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 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 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 有决策权。鉴往而知来,温故而知新。学习老一辈革命家 的调查研究方法,对于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响应习 近平总书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深入实际搞好调查 研究,把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一、凡担任领导工作的人,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 济的实际调查 老一辈革命家搞调查研究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特点,调 查研究亲力亲为,身体力行,亲眼看,亲耳听,亲手掌握 材料,亲自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对调查研究的作用和意义认识最 早最深刻。他认为,凡担任领导工作的人,一定都要亲身 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无论在革 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都坚持进行亲 身调查。1930年5月,毛泽东花了10多天时间做寻乌调查 ,《反对本本主义》就是这次调查的成果之一。毛泽东在 这篇文章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个著 名论断,并深刻阐释了调查研究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毛 泽东后来讲到《反对本本主义》时说,这篇文章的主题就 是“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 ”,“那里提出的问题是作系统的亲身出马的调查,而不是老 爷式的调查”。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特别强调 领导干部亲身调查研究。1958年1月,毛泽东主持起草了《 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其中第25条专门对高级领导 干部调查研究作出规定:中央和省、直属市、自治区两级 党委的委员,除了生病的和年老的以外,一年一定要有四 个月的时间轮流离开办公室,到下面去做调查研究,开会 ,到处跑。 毛泽东这样说也带头这样做。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后 ,为解决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左”的问题,毛泽东亲自 组织和领导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的农村社 队,进行深入细致的农村调查,从而对农村人民公社的管 理体制、社队规模、分配制度、公共食堂等多方面的问题 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也是如此。年事已高的朱德,从新 中国成立一直到1976年去世,每年都要拿出两到三个月或 者更多的时间,深入厂矿、农村考察。视察回来后,他常 常不顾旅途劳顿,亲自主持起草调查报告,提出解决问题 的办法和建议。1951年到1966年,他向党中央提交了108份 调研报告,其中98份报告是他亲自主持起草的。在改革开 放的过程中,对有争议的问题,邓小平坚持亲身到实践中 去调查了解清楚情况,然后再下结论、作决断。经济特区 创办后备受争议,邓小平说:我要来看一看。1984年初 ,他先来到深圳,深入商业区、工厂、蛇口工业区、渔民 村等了解情况。离开深圳后,他写下题词:“深圳的发展和 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随后,再 经过对珠海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调研,他明确提出:“我们建 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 不是收,而是放。”他以自己亲自调研的所见所闻和深入思 考,作出给予经济特区充分肯定的结论,推动进一步搞好 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调查研 究的作用和要求没有变。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 平总书记要求中央委员会的每一位同志,搞调查研究要扑 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 ,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 二、要眼睛向下,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 不做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 言权。做正确的调查,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诚心诚意拜 人民为师,真正联系群众,和群众做朋友,从而调查出真 情况来。这一点,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展调查研究 时反复强调的。 毛泽东对不做调查、不同群众商量作决策深恶痛绝 ,他称这样关在房子里作决策是“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 政策”。他说,我们搞调查研究,如果“没有满腔的热忱,没 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 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甘 当小学生,是毛泽东进行调查研究的切身体会。1941年3月 ,他在《农村调查》序言中回顾之前的几次调查研究,说 自己在湖南五县调查和井冈山两县调查,找的是各县中级 负责干部;在寻乌调查找的是一部分中级干部,一部分下 级干部,一个穷秀才,一个破产了的商会会长,一个在知 县衙门管钱粮的已经失了业的小官吏;在兴国调查和长冈 、才溪两乡调查,找的是乡级工作同志和普通农民。“这些 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 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 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尽。”毛泽 东还总结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 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1941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党 内兴起了调查研究的良好风气。 对 于 拜 人 民 为 师 的 重 要 性 , 刘 少 奇 也 深 有 体 会 。 1961年4月1日至5月15日,他到湖南省宁乡县和长沙县调查 研究。下去前,他就对中南局和湖南省委负责人说,要采 取过去老苏区办法,直接到老乡家,睡门板,铺禾草,既 不扰民,又可以深入群众。人要少,一切轻装简从,一定 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刘少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 么做的。在一次座谈会上,他摘下青呢帽,露出满头银发 ,诚恳地说:“我是向大家求教的。这次中央办了错事,我 们对不起大家,向大家道歉。但是改正错误要了解真实情 况,希望大家帮助我,向我提供真实情况。”这让在场的干 部群众十分感动,开始真实地反映情况。刘少奇还来到生 产队,和社员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发现困难的严重程 度已远远超出原先的估计,造成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政策错 误,得出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论,并客观地向党中 央和毛泽东作了汇报。 老一辈革命家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经验和方法告诉我 们:领导干部只有深入群众,真心对待群众,与群众打成 一片,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才能切实把群众关注的 热点问题了解清、分析透、解决好。因此,习近平总书记 要求搞调查研究身入更要心入,对群众动真情,把群众当 亲人,和群众 “坐一条板凳”,倾听群众呼声,既要听群众 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 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三、为了解决问题而调查,不是为调查而调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的问题。我 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 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调查研究弄清问题性质、 找准症结所在,进而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是老一辈革命 家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 刘少奇特别强调做调查研究要有明确的目的。他说 :为什么要做调查研究呢?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调查,不是 为调查而调查。那末,首先脑子里面要有问题才能调查。 你脑子里面连一个问题也没有,就去搞调查,那就会搞得 没有个边。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遭遇严重困难 ,正确认识客观实际,对国民经济作出调整,成为紧迫任 务。为此,毛泽东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次调查 研究目的很清楚,就是为了了解清楚实际情况,找到应对 严峻形势的办法,毛泽东为此提出:要做到“情况明,决心 大,方法对”。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中 央领导同志都纷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花了大量时间,深 入工厂农村搞调研。由于目的明确,调研充分,情况摸得 准,我们党及时调整了政策措施,为解决严重的经济困难 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设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过程中,邓小平也是 带着问题不断进行实地调研。比如,党的十二大提出,到 2000年实现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 ,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翻两番”靠不靠得住?“小康 水平”是什么样子?带着这样的思考,邓小平1983年2月专 程前往经济发展较快的苏浙沪地区,进行了3个星期的调查 研究。在苏州,江苏省负责同志向他详细汇报了全省及苏 州工农业生产情况,表示像苏州这样的地方,准备提前5年 实现“翻两番”。当邓小平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 后的社会面貌时,江苏省负责同志具体汇报了6条:人民的 吃穿用问题解决了,住房问题解决了,就业问题解决了 ,人不再外流了,中小学教育普及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变 化了。和江苏一样,浙江、上海等地也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坚定了邓小平对“翻两番”、实现小康目标的信心。回到 北京后,他约请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介绍这次调查的 情况,高兴地说:“看来,四个现代化希望很大”。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全 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 繁重,这就愈加需要领导干部在调研时坚持问题导向,把 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把问题弄明白,从而“对症下药”、 科学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 是解决问题。他要求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 ,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要力求准 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避免出现“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