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何杏仁:把握历史新阶段担负教育新使命加快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何杏仁:把握历史新阶段 担负教育新使命 加快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 ——何杏仁同志在全省设区市教育局书记局长读书会上的 讲话 (2017年8月2日)   利用学校暑假的时间,我们召开设区市教育局书记局 长读书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 重学习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 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贯彻落实省十四次党代会精 神,加快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这一主题,大家谈认识、谈 体会、谈思路、提建议,交流发言质量很高,听了很受启 发。   下面我重点围绕“怎么看、怎么干、谁来干”谈点看 法。   一、提高站位从政治高度、全局视野看教育   教育不仅是业务工作,教育里面有政治,教育里面有 大局。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跳出教 育看教育,提高政治站位看教育。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省教育实现新的进步,许多普 及指标位居全国前列。2004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基本普及 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目前学前三年到高中段 的15年教育普及率为98.47%。2015年,我省成为全国首批 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的五个省 市之一。目前全省已有35个县(市、区)通过了基本教育 现代化县评估认定,17个县(市、区)通过了预评估。 2016年,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7.5%,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77.4%);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净入学率99.99%,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99.92%);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96%,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8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42.7%),居全国省区第一位。总体上看 ,我省教育普及化程度已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总书记要求浙江“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省十四次 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两个高水平”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全 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和教育现代化战略。站在“两个 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用新的维度看待浙江教 育:对照历史发展新阶段赋予教育的新使命;对照省十四 次党代会提出的教育发展新任务;对照浙江老百姓接受更 好教育的新期盼;对照兄弟省市大手笔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的新态势,我们感到坐不住、慢不得,必须奋起直追、奋 发有为,以更加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有效的工 作举措,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提高政治站位,首先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总揽战略全局,把握时代大趋势 ,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以大气魄治党治国 治军,大手笔运筹国内国际大局,大智慧推进改革发展稳 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领域工作,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伟大 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事业的全新局面。这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 战略,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精神博大,体 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造,升华了马克思主 义发展新境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 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 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 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 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 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学习宣传总书记 “7·26”重要讲话,是全省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迅速行动起来 ,组织干部师生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要深刻认识和把 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那就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 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 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进经济社会各 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从“站起 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新阶段,积极为 “两个一百年”的第二步奋斗目标做好准备。要深刻认识 和把握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认识新要求,不断 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省教育系统要把 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牢固 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真正做 到思想上拥戴核心、政治上维护核心、行动上紧跟核心 ,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作为教育系统,我们还要全面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和论述,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重要 教育思想。总书记强调,“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对高 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 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总书记指 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要承担好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上,总书记首次提出教育的“四为”方向,即教育“为人 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 意识,并就“好老师”提出了“四有”标准和“四个引路 人”的要求。我们要从大处着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 书记这些教育思想中蕴含的新理念新战略;又要从小处入 手,深入对照自己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政治站位上的差 距、规划部署上的差距,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 和要求上来。   (二)提高政治站位,就要深刻领会省十四次党代会 精神,不断增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意识、责任意 识。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 ”指引的路子走下去这一主线,确立了“两个高水平”的 奋斗目标和建设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 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的具体目标,突出了“改革强省 、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的要求,为今后一个 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举旗定向,对于我省高水平谱写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和深远历史意义。   学习领会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教育肩 负的新使命。我们坚持“八八战略”,最需要发扬的是教 育的优势、人才的优势;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充 分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我们高水平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六个浙江”建设,必须依靠高水 平的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技术支撑和智力支 撑;我们坚持“四个强省”的发展路径,必须以教育强省 作为前提和基础,把教育作为集聚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 才的重要载体。   正是基于这些战略考虑,省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全 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和“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两 大战略的新部署新要求。两大教育战略,既揭示了面对 “两个高水平”目标存在的教育短板,也显示了实现“两 个高水平”迫切需要的教育支撑。我们要认真分析教育所 处的历史条件、教育面临的形势挑战、教育承担的责任使 命,进一步强化现有优势,深入挖掘潜在优势,加快补齐 短板并创造转化为新的优势,积极谋划建设高水平教育现 代化的对策思路,扎实回答好今后五年“干什么、怎么干 、干成什么样”的课题。   省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代表了全省人民的意志,需要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个系统、各条战线去共同落实;省 党代会关于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对全省教育系统的要求 。各地教育工委、教育局党委、教育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 省党代会精神,对标落实具体任务,对照细化工作措施 ,对表排定工作进度,把省党代会勾画的蓝图转化为施工 图、效果图、实景图。   (三)提高政治站位,就要认真分析和回应人民群众 的呼声和关切,增强推进教育改革的紧迫感。   目前,我省从总体上解决了人民群众“有书读”的问 题,教育普及率居全国前列。但由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也居全国前列,人民群众对于接受更多 更好教育的需求也领先全国。每次省“两会”,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关于教育的建议提案是最多的,讨论是最热烈 的。近年来,社会对教育的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减负、 补课、择校、课外培训等教育热点问题一直“热度不退 ”,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师德师风的要求日益提高。出 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近年来浙江出国留学的学生每 年增长10%左右,超过1.5万人,且出国留学低龄人数在增 加,出国读高中的约占20%。总书记说:“人民群众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且总书记把“期 盼更好的教育”摆在人民对美好生活“十大期盼”的第一 位,充分显示教育是民生之首。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在教育日益开放、日益多元的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强化 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 育的呼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谱写好浙江“两个 高水平”的教育新篇章。   (四)提高政治站位,就要充分运用好省党政代表团 赴沪苏皖两省一市学习考察的成果,主动找差距、找短板 ,对标先进、赶超跨越。   对比沪苏皖两省一市,让我们看到了在高等教育、工 业园区建设、制度创新和开放水平、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科技创新等五个方面的短板。我们决不 能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必须增强忧患感、紧迫感,加快 找不足、补短板、扬优势。   二、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总书记的“7·26”讲话中,再次 强调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我国社 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 发进行思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 ,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推动经济发 展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我们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首先必须继续坚持“发展 是第一要务”,进一步凝聚优先发展、加快发展教育的共 识,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 进教育公平,为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 支撑。   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发展教育,必须有一以贯之的指 导思想,才能使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习近平总书记 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集中体现了今后一个时期包括教育在内的我国各项事业 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我们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 领,统筹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   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既包括创新教育,又包括教育创 新。创新教育,就是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的主目标 ,把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作为教育改革的攻坚战,把创新体 制机制作为教育发展的新动能。建设创新强省、实现创新 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必将成为我省人才 战略的核心,而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我们要 把教育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从小培养学生 的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必然要 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学 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更加注 重培养兴趣,强化实践,发挥特长,鼓励探究。教育创新 ,就是通过教育管理机制、办学体制和教育教学创新,推 进教育供给的改革创新,不断满足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不 断激发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活力,不断激发每一位校长、 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成为真正实践“创新”发 展理念的第一线战士。   推进教育协调发展,就是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 发展、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补齐各类教育的“短板 ”,抬高各地教育的“底部”。推进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重点是“补短板”。对全省而言,重点是补高等教育和 学前教育两块短板;对各地而言,重点是补学前教育和职 业教育的短板。只有补齐短板,才能实现普职协调发展、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重点是 “抬底部”。要把教育资源更多地向薄弱学校、薄弱地区 倾斜,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各地要 按照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区域教育协调发 展统筹机制建设,落实各级政府的统筹责任,不断缩小教 育差距。   推进教育绿色发展,重点是要回到教育的本原上去思 考教育问题,按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办学治校 ,实现教育的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要关注教育的生 态,彰显教育的情怀,提升教育的品质,让教师乐教,让 学生乐学。当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普遍反映学生的 课业负担过重、教师的非教学负担过重。负担到底来源于 哪里?怎么样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各地都要进行深入 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   推进教育开放发展,重点是拓展视野,博采众长,加 强交流,扩大合作。要树立开放的理念,秉持开放的心态 。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追赶世界教育先进地区的过程 。要扩大对外开放,“放眼看世界”,坚持取长补短、择 善而从,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尤 其要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契机,积极参与“一带 一路”教育行动,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中提升自身的发 展水平。要积极扩大向内开放,加强地区之间、学校之间 的教育开放合作,深化教育对口支援、协作帮扶,使校校 协同、城乡统筹、科教结合、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成为普遍 常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大范围。   推进教育共享发展,重点是维护教育公平,使教育改 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我们一手抓发展,一 手保公平。抓发展,就是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增加 入学机会,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 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保公平,这是教育的底线。一方 面,要确保各类弱势群体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决不让一 名学生因贫辍学,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关爱;另一方面 ,要全面实施“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