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贾瑞云:在全市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贾瑞云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教育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部署 要求,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工作,动员全市 上下更加重视教育、关心支持教育、共同抓好教育,全力 打造区域教育高地,不断开创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 府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兴攀 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抓公平促普惠、抓内涵提质量、抓 改革激活力、抓党建强根基,推动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取得 新进展新成效,展现出四方面特点:一是总体水平全省领 先。近5年,全市教育投入达140多亿元,办学条件不断改 善,教育发展能力和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教育综合发展 水平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二是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普通高 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十年增长,高考万人上线人数、本科 和一本上线率均居全省前列,职业教育毕业生连续两年在 世界技能大赛摘得金牌,高等教育发展势头强劲,基础教 育具有很强吸引力。三是均衡发展成效明显。学前三年教 育普及率达98.2%,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学位比例达 84%,义务教育各项发展指标位于全省前列,5个县(区 )全部通过县域内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成为全省 继成都之后第二个全域通过国检的市(州)。四是教育改 革不断深化。先后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化管理和集团化办学 、普通高中开展选课走班和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教育落实 现代学徒制试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县 管校聘”等系列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这些成绩来之 不易,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担当使命、教书育人、 默默奉献,为社会培养了人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 平凡的业绩。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奋战在 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 期以来关心支持攀枝花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 衷心的感谢!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最长远的规划、最重要的国 计民生,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一个民族不灭的“灯”。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优秀人才和高素 质劳动者,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务必站在全 市改革发展的高度,将教育事业深深根植于内心,锐意进 取、扎实工作,奋力推动攀枝花教育事业实现更高质量的 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明确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发展道路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改革 发展,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 一根本问题,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系列新理念新思想 新观点,特别是去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 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把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概 括为“九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 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 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教 育改革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体现了对四川人民的深切厚 爱,为我们推动教育事业更好发展指明了方向。 省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教育摆在全 省工作大局的优先位置来抓,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补 齐教育短板,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 去年11月27日全省教育大会上,省委彭清华书记深刻阐释 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教育工作的 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深 入分析了我省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当前 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教育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为我们抓好 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各级教育部门和广 大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 我市教育事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前 进,不断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 二、聚焦聚力,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区域教育高地建 设 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还面临 着教育经费投入不够、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缺乏、 主城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不足、“大班额”现象依然 存在、教师总量不够特别是名师名家和音体美、信息技术 学科教师缺乏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切实 加以解决。 (一)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 前途命运”。要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 协力共育的良好环境。一要坚持德育优先。把思想政治教 育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理直气壮开好 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更好地听党话、跟党走,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加强品 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起步,以品德润身、公德善心、 大德铸魂,成为有情怀有大爱的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线建设奋斗精神、伟大民族精神鼓舞感召学生,让优 秀传统基因代代相传。二要转变智育方式。尊重学生、理 解学生、信任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不以分数为学生贴标 签,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改变“灌输式”“填 鸭式”传统方式,大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 与式教学,让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都得到发挥。教育 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知识,以文学滋养心灵,以哲学锤炼思 维,以科学丰富内涵。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踊跃 参与研学旅行活动,大胆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尝试 解决问题。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持续整治规范校外培训 机构,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扭转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 局面。三要强化健康教育。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尽孝报国 、发挥价值、奉献社会、成就自我的基础。要树牢健康第 一理念,把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 重要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 生养成热爱运动、终身锻炼的习惯。推动体育场馆、社区 运动场所、公共健身场所与学校共享,为学生锻炼身体提 供更好的条件。积极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交流平台,积极有效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心理 辅导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四要注重以美育人。全面 加强和改进美术、音乐教育,配齐配好任课教师,丰富学 校美育体系,鼓励将书法、舞蹈、戏剧等纳入课程体系 ,积极组建学生兴趣小组和课外文艺中心,推动民族民间 艺术进校园,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缤纷世界、聆听鸟 叫虫鸣,引导他们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 造美。五要引导崇尚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 劳动、养成劳动习惯,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 产劳动和公益劳动。 (二)坚持严管厚爱,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师者,传 道授业解惑也。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着 力打造一支可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