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务院参事室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何来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何来     中国经济动力何来这个题目被提出是因为自从1978年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持续高速增长。四十年前 ,中国是全球第三个最贫穷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 ,1978年,中国人均GDP只有155美元,比撒哈拉沙漠以南 非洲国家平均数的三分之一还低。但是从1978年开始,中 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到2017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5%。 以如此高的速度,在一个人口庞大的贫穷国家持续这么长 的时间的增长,这在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凭借这样的增 长速度,去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9400美元。这四十年间 ,超过七亿人口脱离了贫困。     展望未来,到2025年,中国很可能人均GDP达到1.27万 美元,成为二战以来,继中国台湾和韩国,第三个由低收 入转型成为高收入的经济体。     现在回归主题,究竟什么驱动了在过去四十年中国经 济的迅猛发展?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对此有如下解释:首先,中国 人民为自身生活的改善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企业家为盈利 展现企业家精神抓住各种获利的机遇,以及中国各级政府 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其任期内为繁荣做出的努力,无 疑都是动力之一。不过,这些动力在1978年之前也有,并 且,在其它国家也同样存在。     在世界银行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任上,我去过非洲、拉 丁美洲、中亚、南亚等许多国家。那里的人民也有着同样 意愿和渴望,企业家和社会精英也有着同样的聪明才智和 追求,那里的政府也同样想促进国家的繁荣。所以,我觉 得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何在,而 是什么造就中国四十年间的迅猛发展。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个我正在倡导 的经济发展理论,那就是新结构经济学。在我看来,经济 发展无疑意味着收入的持续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点,则需 要持续的结构变迁,包括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技术和产 业不断创新和升级,以及降低交易费用的软硬基础设施的 不断完善。只有这样,工人和农民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才 会不断提高,生活才能不断改善。     这个结构性变迁需要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发现新的获 利的增长点,并冒风险来创新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同时 ,政府的作用也十分必要。政府要给予先行的企业家必要 的激励,同时,完善新产业所需的软硬基础设施以降低交 易费用,使新产业得以变为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所以在我看来, 经济增长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 结合,发挥各自所应有的作用的结果。这个公式不仅对中 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适用,对高收入国家也适用,比如在 美国和欧洲。      有一点不同,对于高收入国家来说,这些国家的技术和 产业已经在世界的最前沿,开发新技术,创造新产业,需 要自己发明,投入很大,风险也很大。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技术和产业水平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可以借鉴先行 的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技术和产业,成本和风险较低,从 而有可能比发达国家更加快速地发展。二战以后,世界上 有十三个经济体找到利用这个潜能的秘密,取得7%以上、 持续2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1978年以后的中国就是其 中之一。      所以,中国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