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王微:促进我国物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政策建议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促进我国物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政策建 议 加快促进物流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方式 创新,对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具有重 要支撑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物流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基础设施完善、生产消费格局调整和技术创新活跃的 条件下,我国物流产业创新发展面临机遇,而且物流领域 的创新日益活跃。然而,在物流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诸 多体制机制障碍或瓶颈,其中准入监管体系不透明、标准 体系不完善、税收制度不合理、创新投入机制不健全等 ,都明显影响和制约了物流创新的加速和深化。未来需要 在监管、金融、税收、标准、开放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 ,构建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激励,进一步激活和释 放物流创新活力。   我国正处于实现物流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不仅 需要破解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更需要按照物流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加快 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更为完善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激励,为 物流产业发展释放活力和新的发展动力。   我国物流创新面临体制机制的约束   ——准入制度亟待深化改革与开放   1.现行行政审批制度制约多样化创新。目前,我 国物流领域的市场准入主要采取行业主管部门审批、行政 许可等方式,涉及道路、水路、港口、船舶、运输站(场 )、通用航空、快递、报关检验等领域的经营许可和资质 审批多达30多项。各部门审批标准及程序较为复杂,透明 度较低,存在多头审批、重复审批等问题,造成市场准入 门槛及成本较高,与国际通行“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式准入 方式存在明显的制度差距,成为阻碍物流服务创新、组织 创新乃至方式创新的重要原因。   2.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远未形成,不利于 民营经济和中小物流企业创新活力释放。在铁路运输、航 空运输、大型物流枢纽及场站设施的投资和经营等方面 ,还未实现对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在已开放的领域,民营 物流企业也仍然面临一些政策限制或不公正待遇,不利于 民营和中小物流企业释放创新活力。   ——高效合理的监管体制有待形成   1.政出多门、政策不一。与物流行业管理有关的 国家部委和机构多达13个,监管内容涉及价格、场所、车 辆、资质等诸多方面。由于各部门管理职责和政策目标不 同,在物流企业的认定标准、报表制度、监管要求等方面 存在较大差异,企业需花费较大精力来应对不同监管部门 的申报、检查、审核等工作,许多物流企业专门配备了专 事审批、监管的公关部门或“证照专员”,大大增加了企业的 管理成本。   2.各地政策实施差异较大。各地方实施国家政策 和相关规定时,由于对政策的理解、执行的尺度存在较大 差异,使物流企业在开展跨地域经营、经营全国性业务时 面临较大的经营困扰。例如,在公路运输、异地通关等物 流活动中,经常发生多次查验、重复执法等问题。   3.监管方式和手段落后。目前各管理部门主要采 取的是年检、审核、抽查、换发证照等行政管理措施,一 些事中、事后监管仍然存在空白,以行政执法取代合规监 管,罚款、停业、集中整治、吊销证照等成为常规手段 ,运用行业信用体系、黑名单制度、对标评估、监管信息 共享等现代化的监管方式及手段相对不足。   4.社会化监管机制缺失。突出表现在行业协会、 征信机构、保险金融等中介服务组织发展水平较低,行业 服务能力不强,在资质检查、违规记录、信用评估、标准 实施等方面的服务作用尚未形成,难以有效发挥行业自律 、社会监督的作用,也没有形成运用保险费率、融资利率 等市场手段促进企业规范守法经营的激励机制。   ——缺乏先进合理的标准体系与标准化体制机制   1.标准体系不合理。现行标准体系中,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定位不清,存在着国家标准和地方 标准重复、交叉和相互矛盾,不同地方之间、不同行业之 间的标准难以衔接等问题。同时,有利于供应链上下游企 业和不同物流企业之间合作的团体标准缺失,不利于多式 联运、冷链、供应链管理等物流创新活动开展。   2.标准的形成机制和实施机制尚未理顺。在标准 制定方面,仍然是由各级政府及其行业管理部门主导,而 由行业协会主导、以企业最佳实践为引领的标准化形成机 制尚未形成。在标准实施方面,基础性、通用性、安全环 保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强制性不足,缺乏必要的立法保障 ;而对于大量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实施,则缺乏必要的 政策引导机制,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在标准推 广、监督、评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在标准 研究方面,国家及相关部门的标准化研究投入较少,对行 业及大型企业支持和引导不足,基础研究工作和标准研制 人才严重不足,普遍存在被动跟踪、简单转化国际标准等 问题。   ——税收制度和政策设计仍需深化改革完善   1.“营改增”分档税率设置不尽合理。目前实施的 “营改增”试点方案中,交通运输行业与其他物流行业分别适 用11%和6%两档税率,甚至对企业内部不同经营业务(如 快递行业运输业务与收派业务)适用不同税率。这不仅容 易造成不同行业、不同服务类型企业间的税收歧视,而且 不利于多样化物流服务、不同物流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和 一体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   2.企业所得税统一缴纳制度不完善,不利于大型 物流企业创新发展。一方面,我国企业所得税总分机构汇 总纳税的征管分摊政策比较复杂,拥有大量分支机构和经 营网点的物流企业很难适用以减轻税收负担;另一方面 ,各地从保障当地利益角度出发,要求进入本地的物流营 业机构进行法人注册,并在本地缴纳所得税。这不仅增加 了企业税收负担,更不利于物流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加快 创新。   3.对物流创新缺乏明确的税收激励。近年来,我 国仅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服务企业等,出台了一 些旨在鼓励创新的税收政策,包括减免税额、降低税率、 创新支出税前加计抵扣、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一系列所得 税优惠政策,而物流产业尚未进入国家创新政策的支持范 围。   ——物流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面临体制机制困扰   1.物流资源整合程序复杂、成本较高。物流企业 进行跨行业、跨地域整合和兼并重组,要按相关程序进行 一系列资产评估、审计,并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审核 ,并交纳由资产转让而形成的所得税、增值税、契税、印 花税等大量税费,使得上下游物流环节之间的纵向整合和 一体化发展面临较大成本,影响了企业整合和优化配置资 源的积极性。   2.有利于资源整合的制度创新滞后。例如在运输 中介或“无车承运人”制度创新方面,虽然我国已在国际贸易 和对外运输方面引入了国际货代、无船承运人制度,但在 国内货物运输法规中还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不利于第三 方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发展。对物流企业整合资源 、开展一体化服务形成了明显制约。   ——缺乏有效的创新引导机制和措施   1.物流创新的融资机制缺乏。近年来虽然供应链 金融得到较快发展,较好地解决了物流企业运营资金等短 期融资问题,但很难解决企业扩张、提升能力和整合资源 所需要的投融资问题。大量物流企业主要是依靠自有资金 和银行贷款进行投资和兼并重组,只有极少部分大型国有 物流企业可以借助上市和发债等方式获得资本市场支持。 物流产业通过投资银行、产业基金、财富管理公司获得资 本市场支持的渠道尚未打通,养老金、保险资金、私人财 富资金等长期资本仍然难以顺利进入物流领域,不能对物 流基础设施、仓库、物流园区等的开发和资产运营提供有 力支持。   2.创新投入机制亟待建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尚未形成支持物流创新的稳定投入机制。对企业乃至行业 创新的带动性和引导性不强。同时,缺乏对风险投资支持 物流创新的必要引导和鼓励政策,社会投入规模较小且高 度分散。   3.对绿色和低碳物流的引导扶持政策相对滞后。 发达国家近年来促进物流发展的政策重点已加快转向绿色 物流。相比之下,我国对物流产业节能减排等政策支持还 比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快政策探索和创新。   推进物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点领域与政策建 议   加快推进物流业创新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积 极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创造更为完善的制度环 境和政策激励。   ——放开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公平统一的物流市 场   1.加快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促进物流领域行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