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王一鸣:结构调整与转型:后危机下的经济发展路径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结构调整与转型:后危机下的经济发展路 径 一、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的进程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形成 巨大的冲击,标志着中国经济新一轮调整和转型的开始。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周期性回调2007年下半年就已经显现 ,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季度经济增长率就逐季下 降,表明经济的周期性回调要早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 济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就已经面临巨 大的调整压力,投资增长偏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 过大等问题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部需求的急剧 收缩通过出口关联部门,从下游的加工贸易制造部门延伸 到上游的能源原材料部门,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形成直接冲 击。国内股市和房市迅速降温引发以房地产业为龙头的固 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通过房地产关联部门,影响到钢铁 、石化、建材、有色等重化工业部门,进一步加剧了中国 经济下滑深度,使我国面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挑 战。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如此之大,从表 层上说是由于外部需求急剧收缩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并造 成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回落和就业下降,但深层原因是主要 即有经济增长模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不仅表现在需 求结构上,内需和外需增长不平衡,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 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而且也表现在供给结构 上,低附加值产业比重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 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这些结构性矛盾在金 融危机爆发后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也必须通过新一轮调 整和转型逐步加以解决。 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的进程。中 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 资和出口,过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如 果说危机前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全球经济繁荣和市场扩 张,还可以使我们依靠扩大出口来平衡迅速扩张的生产能 力的话,那么,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 市场收缩,已经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下降;以往在 经济规模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相对不大的情况下,依靠低 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可以支撑高速增长的话,那 么随着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供需平衡条件的变化,原有的 低成本优势将持续减弱,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约束将不 断加剧。因此,继续依靠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支撑中国经 济增长,空间将越来越小,路子将越走越窄。 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这 不仅因为国际经济环境将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而且过 去30年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面临的挑战日趋复杂和严峻。新一轮经济调整和转型既 要化解过去高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要为经济复 苏后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实现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 续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也意味着这一轮经济调整和转型所 要完成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艰巨。 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对我国经济调整和转型提出了 迫切要求 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世界经济自二战以来最严重 的衰退,终结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世界 经济较快增长的态势,引发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将使我 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对我国经济调整 和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及其主要特征 1、经济全球化将在曲折中发展。进入本世纪以来,以 全球市场整合和扩大规模经济为特征的新一轮全球化高潮 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东亚、拉美和东欧等 新兴市场经济体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依靠全球分工体系深 化带动的“斯密增长”,创造出巨大的“全球化红利”。这次金 融危机标志着全球化由高潮期转向低潮期。贸易保护主义 重新抬头,“多哈回合”进程取得重大突破的难度加大,各国 对金融市场的开放也会更加谨慎,经济全球化进程可能会 放慢脚步,但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的大 趋势,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建设,重构全 球金融体系,仍将是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必然 选择。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不可逆转,但发展进程将更加曲 折复杂。 2、催生新科技革命因素增多。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美 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在网络股泡沫破灭后缺乏引 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新科技革命不取得重大突破,世 界经济便难以重现上世纪90年代依靠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 “熊彼特增长”。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 创新和科技革命,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新的就 业岗位和新的增长模式,是摆脱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在 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世界主要国家推行“绿色新政”,把发 展绿色能源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掀起了发展绿色能 源和低碳经济的热潮,很可能成为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 业革命的重要动力。绿色能源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国际竞 争的制高点,各国在绿色能源科技领域竞争更加激烈。 3、全球失衡进入再平衡调整期。全球经济失衡①是全 球化进程中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深化的必然结果,也 是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必然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讲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失衡接近极限而出现的一 次强制性调整,势必推动全球经济进入再平衡(rebalance)调 整过程。发达国家提高储蓄率和降低消费率,将使国际进 口市场出现萎缩,而发展中国家将因外部市场收缩而被迫 扩大内部需求。对东亚出口导向型国家而言,发达国家进 口市场萎缩和全球贸易减速,出口增速将持续下降,而短 期内很难找到转移出口的新增长点;对石油输出国而言,发 达国家经济衰退对石油需求下降,经常项目顺差和进口需 求将大幅减少。全球失衡的再平衡调整,不仅表现为以美 国为代表的负债消费型增长模式的调整,以东亚国家为代 表的过剩生产型增长模式也将面临再调整过程。 4、世界经济增速将在调整中恢复增长。金融危机导致 发达国家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 增速大幅放缓。虽然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 家相继采取了大规模的金融救援和经济刺激措施②,但世 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缓慢的过程,存在较大的不确 定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出现 战后最严重的衰退,预计下降1.4%,2010年世界经济将有望 出现2.5%的增长,其中发达国家有望实现0.6%的微弱增长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增长4.7%。从发展前景看,世界 经济复苏将是曲折、缓慢和复杂的过程,金融机构处置大 量不良资产和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需要持续数年,新经 济增长点短期内难以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全球经济 失衡的调整加大了复苏的复杂性。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 济将在调整中恢复增长,年均增速为3%左右,明显低于危 机前五年接近5%的增速。 5、全球治理问题更加凸显。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 金融体系的诸多弊端,以G20伦敦峰会为标志,加快建立新 的国际金融体系的进程拉开序幕,在强化金融监管、推进 国际货币多元化发展、加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的 话语权等方面将展开一系列调整。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 气候变化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当今世 界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国际金融体系和气候变化 等全球治理问题的凸显,既为增加我国在重构国际金融体 系中的话语权提供了战略性机遇,也将面临发达国家利用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制约我国发展的更大压力。 (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对我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的影响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是一个“缓 慢复苏的世界经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使我国经济调整和 转型,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是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加大了我国经济减速压力,也 增大了我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的动力。过去一个时期,我国 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依存度从 2001年的38.5%上升到2007年的64.8%,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 响,外贸依存度有所下降,仍保持在60%左右。这次金融危 机引发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使我国出口形势面临 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并对投资、消费和就业等产生广 泛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 各种限制措施明显增加,我国稳定出口市场和份额难度明 显加大;全球失衡再平衡调整,使外部需求收缩幅度加大、 持续时间拉长。这些都表明,继续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 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 效扩大国内需求,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不仅对当 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具有现实紧迫性,而且对迎接世界经 济格局调整后可能带来的新挑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是绿色能源革命使我国科技发展面临更大的竞争压 力,也增大了我国在绿色经济领域的市场空间。为摆脱金 融危机的影响,走“绿色复苏”之路,发达国家大力开发节能 环保和清洁能源技术,抢占绿色能源技术战略制高点,在 率先推进信息技术革命和发展知识经济后,又掀起发展绿 色能源和低碳经济的热潮。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期,科 技发展和人力资本条件相对落后,能源资源消耗和排放总 量大,绿色科技革命使我国在信息技术扩散尚未完成的情 况下,就要面临绿色能源革命的严峻挑战,在传统产业节 能减排技术改造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将面临发展低碳经 济的巨大压力。同时,我国经过多年发展,产业基础和市 场条件今非昔比,如果应对得当,抓住机遇,实现技术突 破,就可以在绿色能源市场领域争取到新的更大空间。 三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回归实业将挤压我国产品的 市场空间,也增大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 促使西方发达国家对过去那种“去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反思 ,出现了“再工业化”和重归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再工业 化”不是回归传统工业部门,而是通过政府扶持,实现传统 产业在新技术基础上的复兴,并加快发展绿色能源、生物 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部门。我国既要增强 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又要在新兴产业领域争取 市场空间,就必须改变依靠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模式,着 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劳动者素质,推动新兴战略性 产业发展,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我国国际地位提升有利于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 的作用,也将面临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和责任的压力。随 着我国占全球经济的份额、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 升,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出手快、出拳重,率 先实现经济复苏,积极参与推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 ,主张建立更加平衡和相互制约的国际货币体系,通过加 强区域和双边货币互换安排、试行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 ,有效地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为提升我国的国 际地位、增加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与 此同时,国际社会要求我国承担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呼声 增大。在实现反恐、防核扩散、控制流行性疫病和增加对 最不发达国家援助等领域,也面临承担更多义务和责任的 压力。 综上所述,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 ,国际经济环境将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与世界经 济的互动关系将明显增强,推进新一轮经济调整和转型 ,不仅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增强我国发展主动权的需要 ,也是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大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发展 ,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 求。 三、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经济调整和转型 面临的挑战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 要时期。这个时期,过去30年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外 部条件和内在因素,有的已经发生变化,有的正在或将要 发生变化,对我国经济调整和转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一)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工业化进入转型关键期。本世纪以来,我国第二产 业和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占国内生产总值 的份额持续提高。2001-2008年,第二产业和工业年均增速 分别为11.3%和11.5%,分别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1.1和 1.3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分别提高2.7和2.59个 百分点(表1)。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 后期,工业增速仍会快于经济增速,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或在“十二五”后期趋于稳定,但工业内部结构 会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尚未完成,仍 会拉动钢铁、建材、化工、汽车、机械、有色金属为代表 的重化工业部门发展,但随着重化工业产能趋于饱和,规 模扩张为主阶段会逐步结束,并将进入产业素质提升为主 的阶段;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竞争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 造服务化和服务知识化趋势增强,工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 ,核心是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 部门,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整体素质,提升制造业的技术 、知识和人力资本含量,推动工业化向创新型、融合型、 生态型的新型工业化模式转型。 2、城乡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2008年我国城镇化率达 到45.7%。今后一个时期虽然城镇化增速会趋于下降,但仍 将保持每年提高0.8-1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速,我国城镇化率 将可能在2013-2015年超过50%,城市社会将逐步占据主导 地位,这将为城乡结构转换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今后一 个时期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要由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 进城转向进城农民工市民化。通过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的投资需求,以及城镇人 口增加带来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扩大国内需求和带动经济 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大都市圈和城市群能够提供更多的 就业机会和生存空间,经济活动和生产要素向大都市圈和 城市群集聚趋势将更加明显。与此同时,城镇化快速发展 地区的土地、交通和生态环境矛盾将更加突出,协调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差距难度也将加大。 3、体制改革进入战略突破期。在充分肯定改革所取得 的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要看到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形成,支撑这一体制的重要支柱,包括 现代产权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市场信用制度和社会保障 制度还比较薄弱,有些深层次问题,如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的定位和职能转变问题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涉及深层 次矛盾和关键领域的改革进展还比较缓慢。今后一个时期 ,需要由过去渐进的、先易后难的、局部的或增量的改革 转向战略性突破阶段,重点突破制约经济战略性转型的关 键环节。改革还将从经济领域向政治、文化、社会领域拓 展,这不仅需要自上而下地有力推进,还需要社会主体广 泛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讲,体制改革将进入战略性突破阶 段。 4、与世界经济互动关系明显增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 引发的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将引发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 化。发达国家是这次金融危机的“震中”,摆脱危机需要较长 的时间。我国经济总体态势较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提高 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逐步确立我国的世界大国地位 。这次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受到严重打击,在 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方面,国际社会要求我国发挥更大的作 用,这对提高我国在重构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提供了重 要契机,也为推进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推进更高水平的开 放提供了战略机遇。我国立足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冲击,未来将继续向内需和外需更加平衡的方向转型,在 继续鼓励出口的同时将更加重视扩大进口,在继续“引进来 ”的同时将更加重视“走出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将明显 增大,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将明显增强。 (二)经济调整和转型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保持过去30年持续较快发展后,我国保持经济较快 增长的难度在增加,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更加紧 迫,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制约因素在积聚,面临的 挑战将更加严峻复杂。 1、经济增长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