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王一鸣:以改革和创新培育中国经济新动力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以改革和创新培育中国经济新动力 “中国经济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这种变化从表征上来 看,似乎是经济增速在减缓,但本质上是经济结构重构和 发展动力重塑的过程。”王一鸣指出,中国经济新的力量正 在形成,目前正处在旧的力量和新的力量交替更迭的阶段 。随着产业规模扩张的空间逐步缩小,向中高端水平发展 已势在必行。未来经济发展要从过去以“铺摊子”为主转向 “上台阶”为主,“产业升级”要上台阶,“创新”也要上台阶。 结构性因素推动经济换挡 中国证券报: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换挡期,如何看待 经济换挡? 王一鸣:从过去几年经济运行的情况看,季度同比增 速从2007年2季度14.8%回落到2014年3季度的7.3%,增速下 降一半,年度增速由2007年的14.2%回落到2013年的 7.7%,下降6.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由过去两位数高速增长 转向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减速换挡。 经济减速换挡,难以完全用周期性因素来解释,有更 深层次的结构性因素在起作用,是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 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结构性因素中最深层的是要素结构变 化,特别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减少 ,2012年减少345万,2013年减少244万,人口抚养比从过 去30多年的下降转为逐步提高,老龄化进程在明显加快 ,2013年60岁以上人口超过2亿人,按比较保守的估算,到 2025年将超过3亿人。随着抚养比的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 趋于下调,劳动和资本投入增速将相应放缓,而技术进步 和人力资本还不足以替代生产要素跨部门转移对全要素生 产率提高的贡献。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潜在增长率就 会趋于下降。 中国证券报: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增速放缓? 王一鸣:从世界所有的经济体来看,没有任何一个经 济体可以永远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放缓符合经济规律,我 们要以平常心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经济 增速放缓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些新 的力量的形成可以抵消过去一些旧的力量的减弱。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 的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扮演 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提升在一 定程度上对冲了投资增速的放缓。 人力资本提升空间较大。政府教育投入大幅增长,每 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超过700万人。更重要的是,家庭规模 缩小使人均人力资本投入明显提高,这个投入规模十分可 观。人力资本改善正在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和源泉。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2013年研发投入超过1万亿元,占 GDP的比重首次突破2%,其中70%来自于企业的投入。高速 计算机、航空航天等科技领域取得进展,高铁、通信、核 电、家电等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多 的企业如华为、中兴和腾讯等正在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力 量。 城镇化加速发展。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73%,而国 际发达经济体一般都在80%左右甚至更高,我们要达到这个 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可以继 续创造基础设施和住宅等投资需求,以及农村转移人口和 农民工市民化形成的巨大消费需求,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 要力量。 区域回旋空间较大。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区域差异较 大的国家,我国与经济具有均质性、资源禀赋具有单一性 的小规模经济体不同,沿海省市增速放缓了,中西部内陆 省份增速起来了,可以起到一定的对冲作用。低成本比较 优势还可以通过产业跨区域转移而得以保持,产业的生命 周期得以拉长,使经济增速放缓表现出更明显的渐进变化特 征。 此外,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加快简政放权,推进商事 制度改革,鼓励万众创业,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新动力。 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势在必行 中国证券报: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新动力在哪里? 王一鸣: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制造业大规模扩张 阶段可能将要结束,支撑产业发展的要素条件深刻变化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日趋凸显,资源环境对产业发展 约束持续强化,产业向中高端方向发展势在必行,要从过 去以“铺摊子”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产业升级”要上台阶 ,“创新”也要上台阶。 当前,国际产业发展呈现服务化、高端化、智能化、 网络化和绿色化的新趋势,从而对我国产业上台阶提出了 非常紧迫的要求。具体来看,有以下几方面: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服务业和服务知识化。 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效率 的关键环节,应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 网络、供应链管理、品牌等生产性服务环节,促进制造业 提升附加值和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含量。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培育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 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核心技 术—战略产品—工程与规模应用—龙头企业和配套体系”的 产业链,使新兴产业从起步阶段就形成全价值链体系。 改造重组重化工业,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淘汰 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传统重化工业,提高环保、 能耗和技术等准入标准,加快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产业 重组和优化布局,提升重化工业现代化水平。 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向劳动、知识和技能 密集相结合方向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人力资本水 平,推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知识和技能密集 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强化研发设计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自主研发制 造为主转变。强化研发设计能力,提高配套能力,促进细 分市场、专门化分工和集群发展,增强自主研发制造能力 。 推动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 中国证券报:如何让经济增长由创新驱动? 王一鸣:当前,以信息网络、新能源、生物、纳米等 技术群体性突破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业变革风起云涌。一是信息技术现在进入新一波的创新浪 潮,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不断涌现,推动信息产业升级换代。二是新能源技术取得 重大突破,目前新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费的比重已达14%左右 。三是生物技术进入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基因测序技术的 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四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 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最重要的是机器人技术的突破。目 前智能工业机器人的价格平均为每台10万-15万美元,预计 到2025年将下降50%,并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康复医疗、 国防军工等领域,现在国际上最前沿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 具有逻辑思辨力的智能机器人,未来机器人产业将有很大 发展空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形成 历史性交汇,对我国加快推进创新上台阶,以创新推动产 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提出了以下新要求—— 推进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 的主体地位,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 ,鼓励科技要素向企业流动,引导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创 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平台建设,特别是 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 把培育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如果战略性新 兴产业也做成加工组装模式,搞产能扩张,这就没有意义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要与研发和创新有机结合 起来,要掌握核心技术。 强化创新驱动的教育和人才基础。加快完善高校、科 研院所向企业技术转移机制,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和 激励机制,强化创新驱动的教育和人才基础。 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机制。加快生产要素和资源 性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