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家行政副院长王京东:凯恩斯理论何以失灵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凯恩斯理论何以失灵 王东京   我曾撰文分析过凯恩斯理论的疑点,这里旧话重提 ,是最近重读《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又有了一些思考 。《通论》起笔于1933年,出版于1936年,平心而论,若 是站在当时那个年代看,《通论》的分析并无大错。于今 凯恩斯理论失灵是因为时过境迁,《通论》的立论基础已 发生改变。   学界有一流行观点,认为《通论》是经济萧条的产物 。意思是说,当经济遇上萧条时,《通论》就可派上用场 。的确,在上世纪70年代前,西方国家用《通论》应对萧 条屡试不爽,凯恩斯也因此被称为“战后经济繁荣之父 ”。不必讳言,1998年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应 对国际金融危机,也直接或间接借鉴过凯恩斯理论,至少 “扩大内需”与《通论》存在一定的关联。   学界还有一种观点,说西方国家最终陷入滞胀是“凯 恩斯革命”惹的祸。此批评并非空穴来风。萨伊定律说 ,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凯恩斯不同意萨伊,他力主扩大 需求,并提出要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刺激投资。 可问题就在这里,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刺激投资能扩大当 前需求;但长期看却会加剧过剩、引发通胀。   我的看法,将滞胀完全归罪于凯恩斯并不公允。要知 道,凯恩斯是个学者,而他本人也曾说过,《通论》是医 治经济萧条的药方。西方国家战后走出萧条后仍照《通论 》吃药,吃坏了身体怎能怪凯恩斯呢?这样讲当然不是为 凯恩斯辩护,其实我自己对《通论》也有疑问。我的疑问 是,《通论》到底是不是医治萧条的灵丹妙药?   前面我说,站在凯恩斯写《通论》的时代看,凯恩斯 的分析没有错。当时没有错现在为何会错?我说是《通论 》的立论基础变了。众所周知,在凯恩斯看来,上世纪 30年代西方世界发生经济大萧条,原因是社会有效需求不 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则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投资边际 收益递减、流动偏好等三个心理规律所致。这是说,三个 心理规律是《通论》的立论基础。   为何说《通论》的立论基础发生了改变?让我们先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新增收 入与新增消费的比例。凯恩斯发现,当人们收入增加,消 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却赶不上收入增加,于是新增消 费在新增收入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凯恩斯说这是一个规律 。若果真如此,消费需求当然会不足。   然而值得研究的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真的是规律么 ?在凯恩斯时代也许是,但那也不过是阶段性规律。战后 随着消费信贷的兴起,近30年欧美国家居民储蓄率急剧下 降。有数据说,上世纪40—80年代美国居民储蓄率保持在 7%∽11%之间;到1990—2000年则降至5.12%;2001年首次 出现-0.2%;2005年再次降至-2.7%。储蓄负增长说明了什 么?说明消费增长已快于收入增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并 非恒久的规律。   由此推,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也难以成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