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高国顺厅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全省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推动全省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卫生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辅导会上 的辅导报告 高 国 顺 (2008年10月29日)   同志们: 今天我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推动全省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和大家进行交流。我重点谈三个问题:第一,深刻领会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第二,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第三,努力实践科学发 展观,推动我省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紧密联系卫生系统实际,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 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和改 革建设的不同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 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 理论成果,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我们要高举党的旗帜,首 先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 世界观、方法论,研究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要在当前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步伐,就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掌握科学 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 水平。 第三,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首先 要解决好的一个基本问题。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 根本要求,并特别强调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 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而要解决这三个 问题,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把钥匙 。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搞好理论武装,在全面学习、深刻 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 (二)什么是发展观 要理解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 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观主要解决和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为了谁发展、靠什么 发展;第二,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第三,判断发展和衡 量发展的标准是什么。 发展观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前途命运至关重要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 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 重大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 正因为发展观的重要,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观的 探索和研究。二战以后,世界各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 ,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发展观。比 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强调社会变革的发 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等 等。 (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8月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明 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随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 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对这一概念做了完整阐述,党的十七大 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最完整的表述,并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 党章。 下面,我结合卫生工作实际,谈一下对科学发展观科 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加快发展是卫 生工作第一位的任务。解决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本 的办法是发展,不发展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但是,卫生 事业发展绝不能走重城轻乡、重医轻防、重西轻中、重大 轻小、重公立轻民营、重设备轻人才、重高端轻基础的路 子,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发展规律、创新 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健康是人全面 发展的基础,卫生与健康是重大民生问题。卫生工作落实 以人为本,就必须首先解决为谁发展、如何发展和发展成 果由谁享有的问题。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发展就会失去方 向,就不可能科学发展,也不可能实现发展的目标。发展 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一切医 疗卫生工作都必须围绕保障人民健康权益、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来进行。偏离了这个方向,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宗旨 。卫生事业发展既要靠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团结努力 ,也要靠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这就需要尊重人民、相信人民、关心人民。离开了人民的 理解、信任和支持,就做不好卫生工作。医疗卫生领域内 的以人为本,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 有责任忠诚为人民健康提供良好的服务;二是政府有责任 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经费和条件,逐步建立健全医疗保障 体系,形成全民共享机制;三是广大群众有责任尊重医学 ,尊重医生,尊重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共同维护良好的医 疗执业环境和社会秩序。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贯 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对于卫生工作尤为重 要。目前卫生发展中城乡差距加大,卫生发展与人民健康 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非常突出。我们必须加强全省卫生规 划,坚持城乡卫生协调发展,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形成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必须实施区域卫生 发展总体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卫生扶持力 度,形成区域卫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必须优化卫生资源 配置,调整医疗卫生结构,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 、城市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的建设;必须同步加强医疗服 务体系和医疗保险筹资体系建设,促进供需双方协调发展 ;必须坚持防治结合,树立大卫生观,提高卫生系统的整 体效能;必须以卫生事业发展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 为目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医患关系友好型的卫生事 业。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卫生事业 坚持统筹兼顾,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 ,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规划,切实加强公共卫生 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 体系四大体系建设,不能顾此失彼;就是要抓住牵动全局 的重点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集中 突破;就是要统筹协调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 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到讲大局,顾整体,绝不能为了局部 利益而影响卫生改革发展全局;就是要正确处理医疗卫生 工作人员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既要注意维护医务人员 的利益,更要注重人民群众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我们要通过这次集中学 习实践活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 标。2000年,联合国为了筹备千年首脑峰会,做了一项全 球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健康问题排在世界各国民众 最关注问题的首位。健康作为基本人权已经写入了《世界 卫生组织宪章》(1946)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 公约》(1966)之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 人类发展指数中,第一项指标就是期望寿命。可以说,医 疗卫生问题,作为影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还包括营 养、教育、环境和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民 众最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政治 和社会问题之一。 国民健康状况的改善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 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但是,经济的发展和医药卫 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 ,还需要制定保障国民健康的基本制度。这个基本制度的 核心,就是符合各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所谓医药卫生体制,就是国家为实现国民健康目标 ,保障国民基本健康权益,在卫生筹资、卫生服务和卫生 管理等方面建立的基本制度。任何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都 具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为群众 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二是建立抵御疾 病经济风险的分担机制,防止部分民众无钱就医或因病返 贫;三是提高国民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满意度。 在现代社会里,医药卫生体制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社会 功能。第一,作为国家安全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 效应对重大疾病流行、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以及生物化学恐怖活动,保护公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化解社会危机,具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第二,作为一项社会基础设施,对于增加国家人力 资源,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 用。第三,公平有效的医药卫生体制对于促进社会的安定 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改善国家的 国际形象,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因此,各国政府都把 医药卫生体制建设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度 重视,置于重要而突出的位置。 卫生事业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的社会事业。要 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深化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复杂性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 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 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 事实上,医药卫生体制本身就十分复杂,世界上存在 着多种类型的医药卫生体制。一个国家医药卫生体制的形 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制度、政治意愿、经济发展水 平和社会价值取向。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治疗疾病和 增进健康的技术方法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而有组织的医药 卫生体制才出现了100多年。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社会健康 保险制度,是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建立的,被称作“俾斯 麦模式”。自此之后,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根据本 国国情,相继建立了形式、内容、水平不同的医药卫生体 制。现在,医药卫生体制已经成为各国的一项基本国家制 度。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医药卫生体制一般可分为社 会健康保险体制、国民卫生服务体制和商业健康保险体制 三种基本类型。 实行社会健康保险体制的代表性国家有德国、法国、 奥地利、日本等国家,由于这一制度最早由德国俾斯麦政 府建立,人们又称之为“俾斯麦模式”或“德国模式”。这一制 度的主要特点是从解决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入手,建 立国家医疗卫生保障制度。通过社会共同筹资、建立风险 分担机制,提高国民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实 行这一制度的国家,通过立法,强制要求雇主和雇员按照 工资的一定比例向法定保险机构缴纳社会医疗保险费,由 法定保险机构向公立或私立医疗机构购买服务,为参保人 员提供相对公平的医疗卫生保障。政府对无力缴纳保险费 的弱势人群提供补贴,帮助他们参加社会健康保险,使健 康保险覆盖到城乡全部人口。承办健康保险的法定机构在 一些国家属于社会自治性非营利机构(如德国),一些国 家属于政府机构或政府所属的法定机构(如法国)。社会 健康保险体制基本能够保障全民享有卫生保健服务,但前 提是城市化水平高,城乡差异不大,就业率高,人均收入 差距不大,居民家庭有较强的支付能力。 实行国民卫生服务体制的代表性国家主要有英国、瑞 典、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由于这种体制是英 国学者贝弗里奇针对英国二战后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而提出 的,人们又称之为“贝弗里奇模式”或“英国模式”。这一制度 的主要特点是从解决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入手,建立国家 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由医疗卫生机构免费或者低价向城乡 居民提供服务,实现卫生服务的全面覆盖。实行这一制度 的国家,资金主要由政府通过税收筹集,直接举办公立卫 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免费或近乎免费的卫生保健服务 ,也有部分卫生服务通过签订合同,由政府向私人卫生保 健机构购买。国民卫生服务体制能够实现全民公平享有卫 生保健服务,医药费用控制效果也比较好,较好地实现了 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但是服务效率较低,居民到 医院就医排队等候时间较长,政府负担较重。 实行商业健康保险体制的国家以美国为代表。这一制 度的主要特点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把疾病经济风险和医疗卫 生服务作为商品提供给社会,由雇主为雇员购买,或私人 自愿购买,疾病保险程度与缴费多少挂钩。商业保险公司 负责筹集资金,向符合赔付条件的患者提供就医经济补偿 或直接向医疗机构购买服务。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建立 了商业医疗保险制度,但绝大多数国家的商业健康保险只 作为社会健康保险制度或国民卫生服务体制的补充,只有 美国将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医疗卫生体制的主体,所以人们 将这种体制又称作“美国模式”。商业健康保险体制效率较高 ,但公平性和可及性较差,医药费用过高,民众的满意程 度较低,与社会健康保险体制和国民卫生服务体制相比较 ,其国民健康保障水平最差。 发展中国家的医药卫生体制,从总体上看还处于不断 探索、逐步建立之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 平和群众收入水平较低,医药卫生体制一般都在社会健康 保险和国民卫生服务体制这两种体制中选择。每个国家选 择什么样的制度,往往又与政治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密切 相关,多数国家呈现出明显的混合特征。 国外的医药卫生体制类型虽各不相同,但是在其发展 过程中,都体现出以下共同的规律和趋势:一是医药卫生 体制成为国家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注重公平与 效率的统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三是公共筹资越来越成 为重要的卫生筹资手段;四是不断完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 ;五是严格控制药品价格和费用;六是政府对医药卫生实 行综合性行政管理体制;七是健全卫生法制,规范医药卫 生法制建设。 就我国而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6年,这个阶段是我国卫生事 业努力激发活力,提高效率的阶段。这个阶段我国卫生事 业的主要矛盾是医疗服务供不应求,改革发展的重点是大 力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活力,扩大服务 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同时要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 分配方式,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激发活力,提高效率。 这个阶段的改革,有效调动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 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大幅度增加,缓解了当时“看病难、 住院难、手术难”等突出矛盾。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 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同时,由于医疗机构创收动力趋强,加之农村合作医疗 解体,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筹资不足,政府卫生投入比重 下降,居民医疗费用快速上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日渐显现。 第二阶段是1997年至2002年,这个阶段是我国卫生事 业明确方向,加快发展的阶段。针对医疗机构的趋利性 ,1996年底,我国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卫生 工作大会,强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 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强调优先发展和保证基 本卫生服务,体现社会公平;强调合理配置资源等等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 的决定》,明确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是实行一定福利政策 的社会公益事业;1998年底,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城镇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全国推行城镇职工基 本医疗保险制度;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 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建立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等重大战略部署。这些政策都是旨在实现基 本卫生服务的均等和公平。但是医疗卫生分布失衡依然明 显,优质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农村卫生、公 共卫生工作依然薄弱。 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这个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