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陈建民:父亲的记忆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父亲的记忆 陈建民 父亲陈叔衡在抗战期间于1941年10月17日牺牲于冀中 蠡县县大队政委任上,时年20岁。我出生于当年6月28日 ,与父亲在这个星球上共同生存了三个多月,且母亲时任 肃宁县妇救会主任,与父亲聚少离多,故,我对父亲的 “记”只是一张白纸;“忆”也只是听亲朋好友介绍和参 阅有关材料。值得庆幸的是著名作家孙犁所著《塔记 ——蠡县抗战烈士纪念塔碑记》中,准确记录了“只就县 级干部来说,一九四一年秋,齐庄一役,牺牲的就有王志 远县长、陈叔衡政委、丁砚田大队长、王勤公安局长。 ”这一段文字。 一、面对艰险勇于赴死 我祖籍安新县白洋淀边的同口镇。父亲是“七•七”事 变后不久跟随本村的陈鹏(曾先后任华北局、北京市委副 书记)参加革命的,他初中毕业,当时也算得上个“知识 分子”,加上他威武、英俊,热情、奔放,能说、会写 ,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曾任冀中区宣传科长,锄奸科长。 1940年初,冀中的抗日斗争日益艰苦,尤其蠡县,孙犁记 述了“蠡县不收县长”、“干部供不上敌人逮捕”等当地 俗语,并生动地写道:“当一个县长上任不久就牺牲,另 一个接职,不久又牺牲了,第三个再负起这个担子和责任 的时候,他的一个亲戚伤心地问他:‘你不怕吗?’他不 怕!他又英勇地牺牲了。”父亲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抱着 勇于赴死的决心,主动要求再次来到蠡县任县大队政委的 。据说他是县干部中任职较长的一个,但也没有超过一年 。 二、三出三进敢于赴死 蠡县县大队是冀中地区力量比较雄厚的一支抗日武装 ,有300多人,装备较好,有机关枪,并统一着军装。 父亲牺牲的那次战斗史称齐庄惨案。当时由于极“左 ”影响,上级将1939年该县首创的地道战以“逃跑主义 ”论,硬把地道强行拆除,再加上叛徒告密,1941年10月 17日凌晨,县大队,县机关等几百人被日寇包围于县城东 北边的齐庄,从凌晨打到傍晚,敌人越打越多,我们越打 越少,在这广袤的大平原,没有多少可利用的地形地物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县大队和县政府几乎全军覆没。 听说父亲曾带头三次冲出包围,却因县主要领导没出来又 三次回去施救,结果光荣牺牲。这一传说终于在去年10月 17日从与父亲一同牺牲的王志远孙女王云志口中得到证实 :“我爷爷的警卫员说过,是陈爷爷为了回来救我爷爷才 牺牲的。”我还听说父亲牺牲时,把所用驳壳枪拆散扔掉 ,把心爱的小手枪坐在了屁股下,脸上居然带着笑容。父 亲敢于赴死,从容赴死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的后人。 三、一副柏木棺材 鬼子撤退后赶回来的政府人员和齐庄村民收殓了上百 名烈士遗体。齐庄只是个有百来户人家的小村子,拿不出 装殓众多人员的东西,只有几位县级领导讲究了一点。听 说一位老奶奶把为自己准备的一口柏木棺材给了父亲,并 亲自参与装殓,王志远县长仅筹到一个大柜作寿材,其他 同志只能用被褥、草席、旧布等装裹入殓。2013年5月我和 老伴、儿子在蠡县县委有关人员陪同下,专门到访了齐庄 惨案战场,并拜访了为父亲捐寿材的李夏氏老奶奶的后人 ,据李奶奶之孙李小军、李小鱼介绍,当时李奶奶是区政 府通讯员,与父亲非常熟悉,并敬爱有加,第一时间就把 自己的寿材给了父亲。老奶奶一生致力于革命工作和公益 活动,近百岁善终。我们除为其后人送上几千元钱感谢外 ,还专门到老奶奶坟上进行了祭拜。 四、父亲两位部下的回忆 孙犁不仅是父亲牺牲的记载者,他还是在我村教小学 时我四叔陈季衡的语文老师,因此就有了我家与孙犁的诸 多交际。孙犁去世后,我和四叔分别撰写了一些回忆文章 ,公开发表后,与我四叔同在天津警备区第二干休所离休 的蠡县籍离休干部刘志儒、田荣庆主动联系四叔,原来他 俩都是该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