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崔同富同志:在2019年全州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19年全州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州长  崔同富 ( 2019 年 3 月 18 日 )   同志们: 今天,州人民政府召开2019年全州科技工作会议,主 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 2019年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州委九届六次全会、州“两 会”精神,总结2018年全州科技工作,分析问题和形势,研 究部署2019年工作任务,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创新型文山建设步伐,为开创文山高质量跨越式发 展新局面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刚才,云洲同志作了工作 报告,总结了2018年全州科技工作,安排了2019年工作任 务,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取得的成绩,坚定抓好科技工作的信心决心 2018年,全州科技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我省打造绿色发 展“三张牌”战略和我州发展四大主导产业的决策部署,深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提供科技创新新动能,有力 支撑全州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创新型文山建设取 得新成效。 (一)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聚焦破除制约创新发 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 改革系列政策措施,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促进县域创新 驱动发展实施意见》《“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等十余 个政策文件,深入调研和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问题,推 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的财 政资金逐步向研发创新领域倾斜,撬动全社会持续加大研 发投入。科技型企业税收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 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年全州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共计 2791.29万元,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共计958万元,注重科 技创新的企业普遍享受到政策优惠。建立了R&D经费投入 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和运行监测制度,实现R&D指标运行季 度监测分析,定期研究解决投入和统计问题,以问题为导 向精准施策,科技投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州R&D经费支出 3.16亿元,增长20.46%,投入强度0.39%,提高0.03个百分点 ,经费支出和投入强度均排全省第八位。规模以上企业 R&D经费支出增长达21.77%,科研机构增长11.45%,高等学 校增长20.64%。 (二)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强。文山国家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创建申报工作全面启动、稳步推进,得到国家科 技部和省科技厅的肯定和支持。研究提出了科技创新信息 化平台建设方案,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文山市农业科技园 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国家级农业创新平 台零突破;富宁县被认定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也 是我州第一家省级示范县;砚山县被认定为省级可持续发 展实验区,砚山县农业科技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 区;西畴县被认定为省级“云药之乡”。新建州级院士专家工 作站5个,新认定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 (三)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明显。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 业8家,累计达18家。39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认定。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累计达246家。全州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5.56亿元,其中高新 技术产品销售收入48.98亿元,实现利润2.38亿元,上缴税 金2.59亿元,投入科技研发经费2.33亿元,开发新产品新工 艺新技术及制定标准65个(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6项 。全州新获得专利授权420件,发明专利31件。文山苗乡三 七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昆药集 团(金泰得)血塞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知识 产权优势企业;云南伏羲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 省级“星创天地”。积极组织19家公司参加云南创新创业大赛 ,云南文山腾盛中药材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优秀奖。 (四)关键技术攻坚持续推进。全年组织实施科技项 目67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5个、州级10个),完成 53个,共投入项目资金3390.35万元(其中:上级项目资金 支持3325.35万元)。组织申报2019年科技计划项目27项 (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3个)。三七连作障碍研究、新 品种培育、加工仓储技术体系建设、提取工艺优化升级等 技术攻关持续推进,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冻干三 七”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经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 ,促进三七产品质量和安全规范提升。实施了“无碳节能环 保湿法炼锌及浸出渣无害化处理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无 碳节能型湿法炼锌新方法属国内先进技术。稀贵金属回收 利用、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持续推进,成果不断 显现,为加快我州以绿色水电铝为支撑的矿电产业发展提 供了有力支撑。油茶、八宝米、辣椒等新品种新技术新工 艺研究和成果转化运用深入推进,为现代农业升级发展打 下了较好基础。 (五)科技人才培育稳步推进。选拔第四批州级学术 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两类人才”培养对象17人;2人 入选省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入选省级 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被认定为云岭教学名师;4人 被评定为省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3人享受省政 府特殊津贴。 我州科技创新基础差,自主创新能力弱,成绩来之不 易。同时,这些成绩的取得,也说明只要我们不怕困难 ,积极转变思想,树牢创新发展理念,理清思路,攻坚克 难,就一定会把文山的科技工作抓好。各级各部门特别是 科技部门要坚定信心决心,继续前行,全力推动全州科技 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分析问题和形势,强化抓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担当 科技创新事关发展命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 解决文山发展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惟 一出路。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大势,找准问题,转变 思想,以更加强烈的政治责任担当抓好全州科技工作。 (一)认清创新发展大势,增强抓科技工作的自觉性 。从世界经济来看,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既有分工又有 合作,既有机遇更有挑战。科技领域竞争更是激烈,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 ,催生产业重大变革,发达国家集体吹响向科技革命进军 的创新号角,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未 来发展制高点是发展大势。从我国经济来看,经济进入新 常态,基本特征和趋势是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 、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关键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 分的问题,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 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 驱动发展是国家核心战略。从我州自身来看,与发达地区 相比,我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加突出,产业发展 层次极低,经济虽然总体保持高速增长,但深层次问题很 多,经济增长后劲乏力,必须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 和水平。 然而,在科技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作为欠发 达地区,各级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显 然还不够。很多干部思想观念落后,谋发展抓落实仍凭老 思路老办法,不学习研究新事务新知识,特别是面对科技 创新基础差、自主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心存畏惧,妄自菲 薄,不思创新,不敢突破,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科技工 作思路不清、抓手不明。举个简单例子,之前各级各有关 部门对R&D经费投入构成和统计上报程序一直没搞清楚 ,2017年我们进行系统研究,明确了目标及增加投入的关 键点,搞清了统计方法程序,建立了相应工作机制,但仍 然存在统计上报问题。2017年,我州有一个县的R&D经费 支出和投入强度指标数据为零,当前一个县不可能没有 R&D投入,问题一定是出在简单的统计工作中。作为欠发 达地区,要作出系列颠覆性创新,当然还需要一个过程。 而研发的主体是企业也不是政府,政府和部门主要职责是 把握方向、落实政策、理顺机制、搭建平台、整合要素、 搞好服务、解决问题,为各类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 良好环境。但如果连基本的统计工作都搞不好,那还谈什 么解决问题?还谈什么服务?谈什么创新?谈什么跨越? 各级各部门都要深刻认识到,实现高质量发展,首要 是推动产业升级,协同创新、协调发展是必然,参与国际 国内产业分工合作也是必然,不思创新、不敢突破,永远 不可能发展起来。越是落后,越是要创新,越是困难,越 是要奋进,我们必须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重 要思想,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创新发展大势、迎接 科技创新领域激烈的挑战,努力在特色优势产业领域进行 创新创业,提高产业发展层次,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 水平。要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 创新事关全局发展,科技工作不仅是科技部门的事情,需 要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调动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创新创业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井喷 式迸发,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建设创新型文山的强大力量。 (二)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提高抓科技工作的针对性 。当前,我州科技创新工作的短板突出表现在科技投入不 足、创新主体不强、人才支撑不足三个方面。研发投入方 面:财政资金向科技研发投入领域倾斜的导向还未真正形 成,以有限财政资金撬动无限社会资金的机制还未真正建 立起来,企业投入到研发领域的资金很少,金融资金支持 研发投入不足。按照2020年全州R&D经费投入强度达 1.43%的目标测算,2017年的投入总量目标是6.08亿元,投 入强度目标是0.76%,全州实际完成投入3.16亿元,投入强 度0.39%,强度仅为全省水平(0.95%)的41.05%,为全国 (2.13%)的18.31%,差距很大。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 地区,资金都是不够用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 ,形成企业、财政、金融和社会各领域联动投入格局,才 能解决研发投入的问题。创新主体方面:我州企业科技创 新意识普遍不强,特别缺乏具有长远战略眼光、重视以科 技创新占领产业和市场制高点的企业,真正有实力开展科 技创新活动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近年来,我州培育了一 批科技型企业,很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但技术力量薄 弱,难以独立开展技术创新,部分企业虽与科研院所建立 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但大多停留在技术咨询层面上,开展 的科技项目中多数为技术改造和引进,创新研究占比很小 。全州15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不 超过两成。科技人才方面: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平台和政策 环境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科研人员总量不足,高层次 人才、领军人才严重匮乏。已建工作站和引进的人才没有 利用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科技工作人员科技创新和服 务意识不高,对解决产业和企业发展中的问题缺乏系统性 的谋划研究,比如三七和辣椒等产业技术需求是哪些,破 解了哪些问题,还要解决哪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脉 络不清晰。我们要深入分析,找准问题症结所在,以问题 为导向,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精准施策,不断提高工作 的针对性。 (三)聚焦绿色科技战略,把握科技工作的重点方向 。为切实打造好绿色发展“三张牌”,省委省政府实施“绿色 科技”强省战略行动。2019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明确,加快 构建需求有效激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基础 设施完备、服务体系健全、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成果转化 顺畅的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绿 色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绿色科技 区域创新先导区,构建绿色发展新高地,组织实施科技支 撑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3个三年行动计 划,2019年省科技计划支持“三张牌”的新立项目科技经费每 张牌不低于2亿元。我州重点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也是落实 打造绿色发展“三张牌”的具体举措。这些战略决策叠加为我 们加快关键领域自主创新提供了重大机遇,也是当前和今 后我们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