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赵德明:把握新机遇引领新常态展现新作为为加快实现发展新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把握新机遇 引领新常态 展现新作为 为加快实现发展新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贺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赵德明 (2016年9月20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贺州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 报告。   中国共产党贺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全面实施 “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 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 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面落 实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在新的起点上,把握新机遇、引领新常态、展现新 作为,为加快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 纽、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确立 这个主题,立足贺州市情,贯彻上级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反映 人民期盼。   一、过去五年开创了贺州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新局面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贺州经受考验、砥砺前 行、谱写新篇的五年。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 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富 裕文明和谐幸福新贺州奋斗目标,谋划实施“工业立贺、富民 强市”和“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开放兴市”发展战略,大力发 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加快壮大碳酸钙和新型建筑材料“两 个千亿元产业”,精心培育旅游、休闲、养生和养老四个生态 健康新业态,积极破解改革发展难题,有效应对系列案件、事 件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 打造“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提升了 贺州在全区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增强了全市人民的自信心和 凝聚力。   五年来,绿色发展路子越走越宽阔,正从传统发展动能加 快向新发展动能转变。我们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之路,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生态经济 形成的新产业、新效益、新动能,有效对冲了传统产业、传 统动能下滑造成的被动局面,实现了经济逆势上扬、提质增 效。“十二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达到 468.11亿元,是2010年的1.58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4%,达 到47.14亿元,是2010年的2.13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2769亿元,是“十一五”的2.73倍。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 固,生态有机农业蓬勃发展,成为全国首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 量安全示范区县(区)全覆盖设区市。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强 化,以“两个千亿元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工业体系加快形成,碳 酸钙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重质碳酸钙粉体 生产基地和中国重钙之都。服务业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在 全区率先制定实施生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四个生态健 康新业态,生态健康旅游、休闲产业年均增长35.1%,成为中 国第一个长寿市,入选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   五年来,时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正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 区加快向向东开放合作前沿转变。我们始终坚持主动融入 东部发达地区,以交通建设为先导,深入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大 会战和综合交通项目建设攻坚战专项行动,连接桂粤湘的交 通要道基本打通,尤其是贵广高铁建成通车,使贺州迈进了“高 铁时代”,极大改变了时间空间格局,贺州桂粤湘区域性综合交 通枢纽城市雏形初现。以园区建设和专业展会为抓手,打造 了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 范区、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黄姚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区和中国贺州石材·碳 酸钙工业展览会、贺州农产品交易会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对 外开放合作平台。以产业合作发展为核心,围绕“两个千亿元 产业”、生态健康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引进华润、中铝、中 冶、中国有色等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及一大批民营中小企业 ,投资项目2300个,到位资金1563.6亿元,有力提升了对外开放 合作水平。   五年来,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正从对传统路径的依赖加快 向构建发展新体制转变。我们始终坚持推进改革创新,重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 了新动力、开辟了新境界。特别是,“多规合一”试点探索建 立的“1+3+X”地方规划体系等成果,成为中央深改办试点市县 的示范,为贺州未来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国务院批准设立 平桂区,优化了全市区划设置,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 活力;以“强镇兴村富民,强基固本利治”为目标,探索17个特 色重点镇综合配套改革,为创新党建工作、推进新型城镇化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着力优化国资布局 结构、增强国有企业控制力影响力,组建正赢、旅实、矿投 和农投等集团公司,国有企业改革迈上了新台阶;加大简政 放权力度,行政审批、投融资体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新成效,被 列为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市;与中国科学院等 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产学研创新平台和基地,碳酸钙和新型建 筑材料等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攻坚取得新突破。   五年来,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正从城市品位不高、缺乏 特色加快向“生态良好、风情浓郁、宜居宜商的美丽贺州”转 变。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并重,努力提升城乡建设质 量和水平。启动生态新城和生态水系规划,推进城东新区、 平桂新城建设,实施城市建设大会战、“一江两岸”综合开发 工程,狠抓市容市貌整治,提升了城市品位,拉开了城市框架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至40平方公里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43%。采取“雷霆行动、霹雳手段”,及时果断、稳妥成功处置 了贺江水污染事件,并全面打响生态环境保卫战,彻底清除了 全市环境安全隐患。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入选国家生态 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荣获国家环境保护“绿坐标”管理创新奖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2.87%。拥有4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 ,1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个村落入选中国少数民 族特色村寨名录。在全区率先开展清洁城镇乡村活动,“三自 一补”运作模式获得自治区的充分肯定,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 重大变化。深化双拥工作,建市十五年来连续三次荣获“全国 双拥模范城”称号。   五年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正从城乡发展不 平衡加快向发展差距缩小态势转变。我们始终坚持把保障 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实施城乡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着力推进 革命老区“三年帮扶行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补齐民生 短板 ,重点民生领域累计投入555.7亿元 ,占财政总支出的 78.9%,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 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8%、13.4%,达到25194元和8056元,是 2010年的1 .59倍和1 .87倍 ,收入差距由3 .68∶1缩小为 3.13∶1。广大农村生产生活、出行条件大幅度改善,贫困地 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7%,累计减贫34.8万人。全市 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低于控制目标,社会保障范围基本实现 全覆盖。成功组建贺州职业学院,新建、迁建、扩建贺州高 级中学等一批中小学校,有效化解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超大班 额”问题,基本消除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通铺”现象,实现了学生 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目标。全民健身和体育竞技水平不断 提升,贺州籍体育健儿在全国以上赛事获金牌37枚。建成市 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平桂人民医院等项目,实现村级卫生 所全覆盖,单独二孩、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累计开工建 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和危房改造近20万套(户),解决82.5万 人饮水不安全问题。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史志、档 案等社会事业也取得新成绩。   五年来,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正从经受系列案件冲击 加快向风清气正、心齐气顺、劲足事成的政治新生态转变 。我们始终坚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扛在肩上、 抓在手中,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尤其是面对系列案件、事件 冲击,敢于直击积弊、扶正祛邪,成功驾驭住政局、稳定了队 伍、稳定了社会面,开创了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切实加强 理论武装工作,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不忘初 心、保持定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 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的战斗 堡垒作用明显增强,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坚持新时 期好干部标准,制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1+7”文件,破除干部选 拔任用过程中的“四唯”现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 育才“双千计划”、建设人才小高地等人才重大工程,加大“柔 性引才”力度。实施基层党组织优化等“六大工程”,强化抓乡 促村工作,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双述双评”制度,构建党 建工作责任体系,推广“民事联解工作法”,开展“干成一件事 ·岗位显风采”等主题活动,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 功能。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履职尽责“回头看 ”活动、“不作为、乱作为”集中专项整治活动、查处发生在 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有效整治了“四风”等 突出问题。牢牢抓住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牛鼻子”,高度 重视“扎篱笆”“堵漏洞”,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签字背书”等 制度,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始终做到挺纪在前、有 腐必反,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7946件,立案查 处163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492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97人,党 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胜利。   为维护和巩固良好的政治、经济新生态,五年来我们注 重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牢牢守住党的意识形态主阵地,大 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建设着力点,在全区率先实施“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 ”,建设市文化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等一批公 共文化基础设施,涌现全国道德模范陈春林等一批先进典型 ,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推出系列宣传活动,全方位展示新形象、 汇聚正能量、提升精气神。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设,支持人大代表科学履职、依法监督,推进人大工作制度、 监督方式、代表工作创新;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扎实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 ;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创建系列“同心”惠民品牌,鼓励支持非 公经济发展,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关 系和谐;大力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坚持和完善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工 青妇等人民团体作用,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合力 。注重加强法治建设,着力推动平安贺州、法治贺州建设,扎 实做好地方立法权承接工作,制定实施《贺州市立法条例》 ,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 行使职权,全面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社 会稳定动态各项工作连续排在全区前列,人民群众分享到最 大的平安福利,安全感大幅提升。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为加快实现发展新定位、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 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 历届市委励精图治、打好基础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 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 界热情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贺州市 第三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向各民主 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 驻贺部队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贺州发 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经过五年的辛勤耕耘,贺州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实 现发展新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期可盼。要保持状态 、继续前进、行稳致远,务必认真总结过去弥足珍贵的经验 。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不懈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重要讲话精神,用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 成果、当代中国最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必须突出改革创新,融入大局、顺应大势,勇立 潮头、敢为人先,以“滚石上山”的勇气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 环节改革,从改革创新中释放活力、获取红利。必须注重补 齐发展短板,重点加快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以大交通带动 大物流、集聚大产业,以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必 须强化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大力 发展生态特色产业,不断放大生态资源优势。必须实行开放 兴市,战略上主动衔接、经济上主动融入、人文上主动交流 ,全面对接东部、中部地区,实现合作共赢。必须坚持以人为 本、执政为民,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千方百计让群众过上 更加殷实、幸福生活。必须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运用法 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集中力量办大事、接续发展创 伟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做好事关贺州发展大局的 事情,尤其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定力,精心培育贺州主导 产业,促成“两个千亿元产业”目标早日实现。必须全面从严 治党,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注重管住基层党员 这个“重要多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和共产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又干活又干净”良好氛围。这些 既是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也是未来必须坚持的经验,要在实 践中不断总结深化、创新发展。   回顾过去,贺州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变化,但后发展欠发 达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还存在不少发展短板,主要有:改革创新 短板,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人才供需和结构性 矛盾突出,科技创新驱动不强;基础设施短板,综合交通互联 互通水平有待提高,市政设施不完善、与群众期望还有较大 差距;资源转化短板,“绿水青山”还没有高效转化为“金山银 山”,新旧产业和发展动力仍“青黄不接”,县域经济实力偏弱 ;开放合作短板,向东开放层次和水平不高,“引进来”力度不 大,“走出去”能力不强;民计民生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还较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同时,党建 工作和法治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少数党员干部党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工作不在状态,甚 至腐败堕落;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 步增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把握新机遇,向着加快实现发展新定位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目标奋力冲刺   今后五年,我市处于加快实现发展新定位关键期、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攻坚期,既面临诸 多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短板制约和压力叠加的严峻挑战。   从国际形势看大趋势,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 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 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蓄势待发,这有利于贺州抓住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 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 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从全国全区看大格局,我国经济发展进 入新常态以来,发展理念创新正推动着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 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催生新技 术、新模式、新业态,“互联网+”、高铁经济对传统生产方式 产生革命性变化,健康中国战略给生态健康产业发展带来无 限机遇,为贺州未来五年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后发崛起提供 了可能;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开创了对外开放新局面,中央 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 ,自治区赋予贺州“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和枢纽”发展新定位,为贺州加快开放合作、改善民生、补齐 脱贫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从珠三角地区看大市场,珠三角地区已迈进高收入地区行 列,产生较强的“溢出效应”,目前正以其先进制造业、现代服 务业、战略新兴产业为基础,利用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 黔高铁经济带与周边省区加强合作,同时广东自贸区对泛珠 三角地区的驱动力和辐射力大幅提升,这为贺州培育新产业 、新业态提供了广阔市场,我们的矿产、生态、养生等优质 资源有望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业集群。   目前,我市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发生积极变化,基本适应 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经济新常态,加上“多规 合一”试点改革红利和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国家生态保护与建 设示范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启动建设,将进一步放大绿 色生态优势、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贺州实现后发 崛起。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 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也仍然存在,尤 其是新常态下贺州发展面临着既要实现转型跨越又要推进 创新升级、既要加快城市拓展又要偿还城建“欠账”、既要补 齐短板又要增强绿色优势、既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要统筹 兼顾回应社会各方关切等“四大双重任务”考验,推动新一轮 高质量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我们一定要因大趋 势而谋、应大格局而动、顺大市场而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 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的总体奋斗目标是:基本建成广西对接东 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既接续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贺州目标,又衔接市“十三五”规划 确定的任务;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的 具体体现,又是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这项艰巨繁 重的历史任务,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一起朝着“生活殷实、 发展跃升、绿色崛起”具体目标奋进。   生活殷实:到2019年,全市5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 ,26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现行标准下29.35万建档立卡农 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到2020年,全市财政和城乡居民 收入“三个倍增计划”顺利完成,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 番以上,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基本 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险;教育、卫生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 明显提高。   发展跃升:经济发展实现新跃升,实现“超千过百十以上 ”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GDP迈上1000亿元台阶,财政收入迈 上100亿元台阶 ,GDP年均增长10%以上;争取到2025年 GDP、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500亿元、150亿元。环境质量实 现新跃升,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全 区前列,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建成国家生态保护 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巩固提升“山清水秀 人长寿”优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革创新实现新跃升 ,构建有利于科学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人才 洼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驱动作 用明显增强。开放合作实现新跃升,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优 化,门户和枢纽城市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初步建成贵广高 铁经济带先行区,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物流大 通道,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社会文明实现新跃升,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群众 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文明素质和诚信意识、法治 意识明显提高。党的建设实现新跃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 领功能显著增强,全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显著发挥,党风廉 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绿色崛起: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贺州·长 寿胜地”品牌全面打响;打造碳酸钙、新型建筑材料和生态 健康三大产业集群,2020年产值分别达到600亿元、450亿元 、660亿元,力争到2025年产值均达到1000亿元;互联网经济 、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成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引 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深 度融合,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围绕以上目标,新一届市委最主要的任务是:进一步动员 和凝聚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带领 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五大战略 ”和“五大攻坚行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构建 “多规合一”发展新体制,不断提升向东开放质量和水平,发展 壮大碳酸钙、新型建筑材料和生态健康三大产业集群,着力 补齐发展短板,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贺州科 学发展转型跨越,基本建成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 门户和枢纽、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期实现发展新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 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牢记使命,以时不我待的 紧迫感,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牢牢把握新机遇,主动 引领新常态,全面展现新作为,为贺州改革发展稳定作出新的 更大贡献。   三、引领新常态,以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推动实现发展新 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绿色生态是贺州最好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 牌。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一财富、优势和品牌,坚持以经济、 社会、科技、文化与生态协调推进的高质量绿色发展引领 新常态,补齐发展短板,增强绿色优势,推动实现发展新定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推动实现发展新定位、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就要突出改革创新,靠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 ,靠创新打造引擎、增添动力,强力助推绿色崛起。   推进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 简政放权,建立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 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进农村改革,着力构建现 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快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管理制度,顶 层设计好项目的包装和培育机制体制,创新项目投融资方式 ,积极稳妥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探索基础设施建设 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途径新办法。深化园区管理、国 资国企、电力体制等方面改革,推进土地、矿权等供给要素 改革,加快教育科技、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革除 体制机制弊端,切实增强各方面活力。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投资有效性精准性 ,组织实施重大项目“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着力增加对碳酸钙 、新型建筑材料、生态健康三大产业集群和重大基础设施 、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投资比重。主动对接市场 对产品多元化、高端化的消费需求,推动产品和服务供给创 新,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培育绿色 出行、社会养老、医疗保健等新兴消费热点。发挥出口对 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企业拓展国外市场,不断提高特色优势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深入实施 产业科技提升工程,力争在碳酸钙和新型建筑材料产业等主 导产业、特色优势农业等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转 化的重大突破。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推进主导产业研发试验基地和生产基地、高新技术服务中 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完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公 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符合贺州实际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培育一批众 创空间,打造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促进人才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制 定更具吸引力、更具包容性、更具开放性的人才工作政策 ,重点围绕碳酸钙、新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