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谢亦森走出“为文而文”的误区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谢亦森:走出“为文而文”的误区 凡是搞过机关文字工作的人肯定都遭遇过稿子被领导“枪毙”的尴 尬,沮丧之余肯定会想:问题出在哪儿?是结构不严谨还是层次不分明 ?是语句不通顺还是用词不贴切?是段落划分不科学还是标点符号使用 不正确…… ◎ “为文而文”难成文 记得初为秘书时,自尊心、好胜心特强的我,不仅为此而气恼过、叹 息过,心里还老大不服气,心想本人乃堂堂中文系高才生,散文、诗歌 在国家级、省级报刊都发表过,还写不来机关这些文件呀 讲话呀调研报 告呀之类的官样文章?怕是你们这些当头头的水平有限不识货吧?你瞧 ,这几个观点有多么多么鲜明,这几个标题有多么多么精彩,这几段标 为黑体的话有多么多么精辟独到、发人深省,弃而不用多可惜啊! 有一次还不知天高地厚和领导争了起来。那是一篇在解放思想动员大 会上的讲话,起草时我给它取了一个很有气势的题目:《论思想冲破牢 笼》,可领导看后大笔一挥,改为《谈谈解放思想问题》;文中我引用 了大量事实来论证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从春秋时期的百家 争鸣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再到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大讨论,又从欧洲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再到启蒙运动,真可谓贯穿古 今、纵论天下,写得连自己都有点儿无法谦虚的骄傲。但领导连改都懒 得改,只叫我推倒重来,要紧密联系实际,少谈那些空洞的东西。我心 疼得就像心爱的宝贝被打碎一样,硬着头皮和领导争辩了几句,领导也 耐着性子和我解释了一会儿,最后还是难以达成共识,我赌气说:“那 我写不了了,您另请人写吧!”领导也有点不高兴:“年轻人,谦虚点 吧!”结果这篇稿子果然让秘书科长写了,气得我躲在一个小老秘网的 角落里一边猛喝,一边伤心落泪…… 是啊,对秘书人员来说,每一个句子都浸染着心血,每一个段落都凝 结着辛劳,每一篇文稿也许都来自节假日的默默耕耘和不眠之夜的苦思 冥想,可是,好不容易得来的劳动果实却不被承认和爱惜,这到底是为 什么呢? 答案是随着岗位磨炼而慢慢悟出来的,特别是自己担任领导职务之后 ,才明白自己当初的“不服气”是多么幼稚,才明白那答案原本很简单 ,那就是:“为文而文”难成文。 ◎ 执着于解决问题才能写出真文章 这里首先要弄清楚机关公文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不言而喻,它不同 于文学作品、理论文章、新闻报道等任何其他文体,它的功能就是直接 为决策服务,为领导工作服务,为治国理政、造福人民服务,换言之 ,它是决策的载体,是执政的工具,是上传下达的纽带,是解决问题、 促进发展的依据和指南。比如领导讲话,无论讲单项工作还是综合性工 作,都要体现领导的意见和主张,做什么,怎么做,目的都是为了解决 实际问题;又比如重要文件,无论部署哪方面的工作,提什么目标任务 ,订什么政策措施,体现的都是决策意图,目的也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 题。一句话,离开以文辅政,机关公文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和作用 ,再漂亮的文字也只能成为一堆废纸。 对这一点,或许无需多说,稍有常识的秘书人员都懂得。问题在于 ,一旦进入构思或写作状态,有些同志就自觉不自觉地走入了“为文而 文”的误区: ——轻内容而重结构。首先不是考虑文稿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怎样表 达思想和观点,而是考虑结构要搞得多么紧密、有序、完整。而不少文 稿特别是领导讲话、工作汇报、调研报告等,往往被那种陈旧的“三段 式”所套牢,大三段套小三段,小三段套三层次,从头至尾都是“三 ”,似乎无“三”不成文,令人不忍卒读,甚至看了就生厌。当然,如 果内容和结构能达到完美结合的话,“三段式”不是不可以,但有些同 志对这个可爱的“三”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明明两个部分可以写完 ,也非要七拼八凑拉长为“三”,或者明明要分作四部分,也要削足适 履压缩为“三”。这样,不仅使文稿成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格式化 、八股调文章,更严重的是掩盖或者割裂、淡化了内容,导致重点不突 出、指向不集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轻实用而重文字。文字是文稿的细胞,重视遣词造句,讲究语法 修辞,力求文句通顺,当然都是正确和必需的。就机关文字而言,其实 也没有多么神秘多么复杂,能够把话说清楚、说准确、说到位,清清爽 爽、干脆明白,不含糊其辞,不出明显语病,就可以了。但有的同志偏 偏对文字过于“较真”,不惜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咬文嚼字、斟词酌 句上,或文绉绉书生气,软绵绵娘娘腔,弯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