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王玉志同志:在全省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启动电视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王玉志同志在全省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 色小镇创建启动电视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2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启动电视 会议,是经省政府同意召开的,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委、省 政府关于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有关部署要求 ,公布试点和创建名单,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 确任务,推动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开好 局、起好步,顺利实施、有序开展。刚才,徐启峰同志宣 读了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名单;6个试点地区 作了发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各地要相互 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提高对开展新的中小 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发展最大的潜力 和动能所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作为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高 度重视城市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和城市工作会议上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和详细阐述,习近平 总书记就特色小镇建设作出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积极 推进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姜异康书记 、郭树清省长多次批示,要求抓紧研究我省的实施方案。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落实大中小城市的各项自主权 ,抓好新的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建设。省城镇化工作领导 小组办公室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 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山东省设立新的中小城市试点方案 》和《山东省特色小镇创建方案》,省领导亲自把关修改 ,数易其稿,经过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 审议通过,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两个方案。近日,省政府 办公厅公布了全省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已经成为省委、 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上下广泛关注的一项重点工作,意 义十分重大。   (一)开展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工作 ,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选择。当前我省经济发展 处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加强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建 设,突出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特色产业再造,是推进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既能扩大有 效投资,增加有效供给,又能创造新的需求;既能带动工 农业发展,又能带动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既能推动 产业加快聚集,又能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引领产业转型升 级和创新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建设不仅符合经济社 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 现实难题,是我省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 平稳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开展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工作 ,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省已进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 重要时期,也处于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 与江苏、浙江等省的人口输入型城镇化和四川、河南等省 的人口输出型城镇化不同,我省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典型的 县域城镇化、本地城镇化特征。县域城镇化、本地城镇化 这种模式,发展速度相对稳定,发展质量较高,减少了流 动人口大进大出带来的种种弊端,能够有效降低城镇化成 本,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中小城市和小 城镇是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本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开 展全省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加快完善城镇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强化产城融合发展,实现农业转移 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有利于推动全省新型城镇化健康快 速发展。   (三)开展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工作 ,是优化城镇布局形态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 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 ,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 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 展格局。我省积极顺应城镇化发展空间演变规律和人口转 移趋势,已形成了7个大城市、12个中等城市、81个小城市 、1115个建制镇的发展格局。但我省中小城市规模实力不 强,小城镇偏弱,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滞后,产业就业支撑 能力不强,对人口的吸引和承载能力有限,辐射带动作用 较弱等问题比较突出。开展全省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 小镇创建工作,有利于激发发展活力和潜力,进一步壮大 城镇规模和总体实力,完善全省城镇体系,促进人口经济 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四)开展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工作 ,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平台。新的中小城市不等同 于市区扩大、规模扩张;特色小镇也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 的“镇”,更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等,而是按照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完善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挖掘 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 ”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功能载体,必将惠及更多的城镇居 民,成为贯彻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功能平台 和具体体现。因此,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创建工 作,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遵循自身发展规律 ,自觉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 中实践,推动全省城镇持续健康发展。   二、分类指导,“质”“量”并重,加快推进中小城 市试点工作   《山东省设立新的中小城市试点方案》明确了试点的 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指导性、可 操作性、实用性都非常强。试点地区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结合各自的申报方案、年度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当好先行先试的“排头兵”,用好改革创新的“金钥匙 ”,尽快试出成效、创出典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 的经验做法,为全省中小城市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到 2020年,试点城镇要在中小城市转型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 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城镇功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明 显改善,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 入、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比2015年增长50%、60%、60%以上。 重点要做好五篇文章,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做好规划引领这篇文章,在指导调控城市健康 发展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规划科学是最 大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 ”,中小城市建设发展更是如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高 瞻远瞩、超前谋划,发挥好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 用。一是明确发展定位。要以全省城镇体系规划为统揽 ,在全省城镇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定位,合理确定城镇发 展方向和规模。大城市和中等城市试点要充分利用“一带 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环渤海合作发 展、中原经济区等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把握好“两区一 圈一带”建设机遇,立足本地资源和区位条件,与济南、 青岛两大核心城市以及淄博、烟台、临沂、潍坊、济宁等 地区中心城市加强协作,培育高度一体化的都市区。这次 入选的10个新生小城市试点和30个重点示范镇中,有部分 镇的城镇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配套已经与 县城相当,要按照小城市的标准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 设施,确保一次规划、长期适用。二是搞好战略研究。积 极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围绕两个“百年”目标,深入 分析人口流动情况、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 ,按照城镇化发展到成熟期的人口总量和构成,科学预测 城乡发展目标、规模、空间结构和重大设施布局。坚持以 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文化、精明增长、绿色低碳理念 ,加强城市(镇)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 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的 衔接,推进多规融合,切实发挥规划统筹全局、超前引领 的作用。三是完善规划体系。做好做细各类专业规划,科 学指导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生小城市试点和 重点示范镇,要结合城镇实际和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组 织编制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综合管线和防灾减 灾等专项规划,跟进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开发建设地 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环境建设、基础设施配套 、传统风貌保护等作出明确规定,有效指导和控制各类建 设活动。要加快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 ,2018年上半年实现试点城区建设用地控规和城市设计全 覆盖。通过一系列完整配套的规划,为中小城市发展提供 遵循和路径。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将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 贯穿于城乡规划各个环节,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 建筑布局,协调景观风貌。   (二)做好产城融合这篇文章,在提高就业支撑能力 上下功夫。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 体,城市和产业共生、共利,“产城融合”有利于实现城 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有利于增 加就业人口,规避盲目城镇化带来的空城现象;有利于构 建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增强产业自我更新能力,是推进新 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是中小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是 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中等城市试点要加快培植本地内生产 业,主动承接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延伸面向 腹地的产业和服务链,有效提高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加快 推动产业从传统要素投入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引导产业结 构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积极探 索“互联网+”产业,增强产业自我造血功能,提高产品附 加值。小城市要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融入区域 性产业链和生产网络,培育发展特色化、专业化的县域经 济,提升承接城市功能转移和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能力。新 生小城市试点要结合当地资源条件、产业基础,找准主导 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做 大做强特色经济。二是合理优化产业布局。要加强对各类 产业园区的统筹布局和统一规划管理,依托城市做好设施 配套,引导产业园区从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功能结构优化紧密结合,以产兴 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实现职住平衡发展,提高城市 人口和产业吸纳能力,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支持符合条件 的产业园区提质升级,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服务 功能,将产业园区建成新型城区,使其成为小城市发展和 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三是着力抓好就业创业。深入 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小微企业 健康发展。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系列扶持政策,发挥 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科技人员等重点群体的示范带动作 用,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中小城市发展现代农业以及与 其相关的流通产业,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副产 品附加值和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当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   (三)做好设施建设这篇文章,在增强城市综合承载 功能上下功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的环境下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 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关联度 大,带动作用强,可以带动设计、施工、运营、材料、装 备、信息等行业发展,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机遇,提供大 量就业岗位。要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加强基础设 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夯实中小城市发展基础。一 是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 质量建设和高水平管理,加强城乡空间的整体控制,突出 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要求,统筹考虑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城镇空间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要求,着力提高城镇 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安全性,加快道路交通 、园林、给水、排水、供热、电力、燃气、通信、环卫、 消防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修编、报批工作,满足基础设施 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和基本要素,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 施、分级负责的原则,逐步形成适应人口和产业集聚需求 、完备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二是有效避免“城市病”。 目前,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正在由大城市向 中小城市蔓延。要超前谋划、积极预防,摸清“城市病 ”的病理,汲取大城市的教训。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络 ,建设一批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打通断头路,逐步 打开封闭街区,提高路网密度,增加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 能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市内部及城市间交通路 网,提高快速通达能力,强化与区域交通的高效衔接。要 重点解决好过境交通与城镇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尽快解决 国道、省道和交通流量大的公路穿越城镇的问题。积极发 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优先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路权 。三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中小城市试点要统筹推进综合 管廊建设,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 要同步建设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道路整治、旧城更新 、棚户区改造等逐步推开。同时,以地下管廊建设为契机 ,统筹推进电力、通讯、供排水、供热等管网建设,提高 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新生小城市试点基础设施建设要向城 市看齐,不能再局限于小城镇的规模和标准,加强镇区主 街道绿化,亮化和美化,多建设游园、绿荫小广场、绿荫 停车场,提高品位和品质。   (四)做好公共服务这篇文章,在统筹各类资源配置 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