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王春林:总结经验乘势发展努力开创抗旱工作新局面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总结经验 乘势发展 努力开创抗旱工作新局面 ——在县级抗旱服务队建设与管理布置会上的讲话 广西水利厅副厅长 王春林 (2013年5月15日) 同志们:   2011年和今年,中央财政先后安排1.26亿元支持我区 63支县级抗旱服务队购置抗旱设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 国务院对广西抗旱工作的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 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工作,2011年广 西22号文件和全区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强应急抢险 救援队伍建设,巩固和强化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 ,增强基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国抗旱规划》(广西 部分)也强调要以县乡两级抗旱服务组织为重点,加强抗 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机动送水能力和抗旱浇地能力。今 年3月,自治区水利厅、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4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 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县级抗旱服务队公 益性质、落实相对固定工作人员、确保经费投入和增强服 务能力等相关要求。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八大 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防总 、水利部有关工作部署要求,认真总结我区县级抗旱服务 队建设管理经验教训,研究布置抗旱服务队建设管理工作 ,着力提高抗旱服务组织的抗旱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保障 我区城乡供水安全、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今天上午 ,自治区防办何品志副主任介绍了全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回顾了历史,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 了下一阶段工作目标要求;第一批县级抗旱服务队的代表 介绍了抗旱服务队建设管理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第二 批县级抗旱服务队的代表也发表了各自的思路和设想,都 讲了很好意见,值得大家互相学习借鉴推广。下面,我再 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取得的成效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我区水旱灾 害频繁且严重。据1990年以来的干旱灾害资料统计分析 ,广西平均每2-3年就发生一次大旱,平均每年有1410万 亩农作物受旱,约占耕种面积的32%,有300万左右农村人 口因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地 按照中央及自治区有关文件要求,开始陆续组建县级抗旱 服务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财政、水利部门 的有力推动下,我区县级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目前,全区共建立各级抗旱服务组织637个,其中市级 7个、县级73个、乡镇级551个,总人数达6735人,拥有抗 旱设备固定资产10981.21万元,设备完好率为34.65%,浇灌 能力9.31万亩/天,应急送水能力1274.6吨/次。   各地抗旱服务组织始终坚持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 务农村的宗旨,通过流动浇地、设备维修租赁和拉水送水 等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面临的抗旱难题,在促进农业增 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为抗旱减灾的突击队和服务农民的排头兵。据统计 ,仅在2011年干旱期间,各级抗旱服务组织累计维修设备 5.484万台套,解决了28.85万群众、13.06万头大牲畜的临时 饮水困难,抗旱浇灌面积188.29千公顷,挽回粮食损失 18338.49万公斤,挽回经济损失27067.42万元。   实践证明,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抗旱服务队伍,我们就 难以夺取历次抗旱减灾的胜利。20多年来我区抗旱服务组 织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成功做法和主要经验,值得认真 总结、大力推广。   二、高度重视抗旱服务组织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抗旱服务组 织建设管理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抗旱工作和旱 区群众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抗旱服务规模小,抗旱能力有限。与我国北方地 区相比,我区县级抗旱服务队建设普遍起步较晚,数量较 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试点建设的一批县级抗旱服务队 只有24个,发展至今无论在队员数量上还是设备数量上 ,都还没有形成规模,抗旱服务能力仍然有限,与所承担 的抗旱减灾任务不相匹配,其他非试点县的抗旱服务队建 设则起步更晚,差距更大。   二是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我区农业基础设 施落后,加上旱灾发生频繁、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应急抗旱任务相当重。但一些地方对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认为这支队伍是一种负担;一些 地方根本没有意识到要建设抗旱服务队伍,对这一概念一 无所知;不少地方历年来投入抗旱的资金十分有限,抗旱 服务队根本没有资金用来补充新设备,甚至连日常的运行 维护都难以为继。   三是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队伍不稳定。大多数抗旱服 务组织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编制,由当地水利 部门干部职工兼职。近年来油电价格不断上涨,抗旱服务 成本越来越高,抗旱服务队难以为继的情况较为普遍,聘 用职工的工资无法保障,因而出现了骨干人员流失、队伍 不稳的现象。   四是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服务功能单一。各级抗旱服 务队的人力、物力一般都很有限,特别是机电维修技术人 员较少,抗旱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往往得不到及时的维修 ,再加上抗旱机具缺乏,难以满足当前对于抗大旱、持续 抗旱的要求。目前各级抗旱服务队主要的服务内容基本都 是在干旱时帮助群众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和农作物灌溉 用水需求,并为旱区群众提供抗旱设备的租赁、维修等服 务,服务功能比较单一,缺少主动开拓市场和创收的能力 ,生存和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   五是管理不善,抗旱设备折损严重。一些地方没有对 抗旱机具实行统一管理维护,对分配给乡镇使用管理的机 具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很多抗旱机具在使用后得不到及 时的维护和回收,损坏丢失严重。还有的抗旱服务队设备 笨重、单一,且运送不便,难以适应当前的农业抗旱需要 。   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充分认识到加强抗旱服务 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