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2001-2013年)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2001年) 新世纪到来了! 全世界人民张开双臂,迎接人类历史的又一个新纪元。抚 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展望前程,我们心潮澎湃。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波澜壮阔,风雷激荡。这是殖民主义 体系全面崩溃、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风起云涌的百年,是社会 主义诞生、发展并经历曲折斗争的百年,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百年。上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 世界大战,浩劫空前;下半个世纪,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平 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全世界人民在艰难中跋涉,在求索中 奋进,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新生,在社会变革和科技革命中 发展,创造了以往时代无可比拟的新的文明。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东方大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 富强,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悲壮而又辉煌的篇章。从1900年八国 联军攻陷北京,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蹂躏践踏,到2000年我 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100年间,封建王 朝坍塌,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诞生,土地革命兴起,抗 日战争胜利,三座大山倾覆,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成功,香 港、澳门回归祖国,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世纪之交,放眼祖国万里河山,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 得巨大成就,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 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我们正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 大道豪情满怀、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此时此刻,我们不会忘 记在百年峥嵘岁月中祖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我们不 会忘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 物。他们代表着中国历史前进的三个时代,他们的伟大思想、 崇高品德和不朽业绩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激励着亿万人 民继续奋发前进。我们也不会忘记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 英勇奋斗、为国捐躯的无数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他们的奋斗 牺牲与20世纪中国人民气壮山河的斗争、光耀千秋的伟业同在 。20世纪,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巨大成功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了不起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 了不起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一个了不起的胜利。 百年沧桑,三次巨变,得出一个根本结论:只有中国共产 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 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复兴 、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深刻的变化中。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 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进入新世纪必须抓好的三 大任务。在这三大任务中,现代化建设是核心。到21世纪中叶 ,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我们的总目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 断增强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实现祖国 和平统一,更多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我们正 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激烈 的国际竞争,这是一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一切取决于首先要 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开拓进取,赢 得主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在新世纪的历史责任。 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 本纲领。邓小平理论以及根据这一理论形成的“一个中心、两 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 、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现代化建设 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总结,是亿 万人民长远利益的体现,是我们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根本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一定要全面理解和正确 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我们的经济建设,是 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我们 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 经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同时又从新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 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全面把握党的基本 路线的全部内容,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 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解决好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关乎全局的重大问题,促进社会全面发 展和进步。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重要动力。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 创造了很好的基础。继续推进改革难度会更大,工作会更复杂 。我们必须拿出一往无前的勇气,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 展。任何改革都要进行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我们必须善于把 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 在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完整的目标,既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 速健康发展,又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 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新世纪的良好开局,为实现第 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 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今后五年到十年的发展关系重大。要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 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 ,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十五”开局,大政方针已 定,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抓实干,开拓进取。要善于把中央的精 神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缜密规划,认真部署 ,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一定要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 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新世纪三大任务,党的建设是根本保证 。我们党有6300多万党员,是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党 的状况如何,面貌如何,对国家的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 作用。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不断开拓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要努力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 斗力,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要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胆探索,与时俱进,使我们党永葆青 春活力。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解决好市场经济 条件下拒腐防变的问题,大力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 ,使我们党在思想上高度统一,组织上日益巩固。党的各级领 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势的能 力。全党同志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用当 代最新知识丰富头脑,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与当今世 界,更加清醒和主动地掌握我们自己发展的命运。 毛泽东同志在半个世纪前就预言,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 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 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 共和国。邓小平同志坚定地指出,我们干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 ,如果从建国起,用100年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 国家,那就很了不起。江泽民同志面向新世纪豪迈地说,中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跃出东方地平 线的一轮绚丽的红日,这轮红日是注定要高高升起来的。这些 预言和论断充分表达了亿万中国人民和海外同胞的共同心声 ,展现了中国发展的壮丽前景。让我们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 的伟大旗帜,更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 围,以新的奋斗、新的创造、新的成就迈进新的世纪,迎接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步伐(2002年) 新世纪的第一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高歌奋进,步伐雄健。 我国“十五”计划开局良好,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旺盛活 力。隆重庆祝建党80周年,兴起了学习“七一”重要讲话、贯 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加 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决定,党的作风建设进入新阶段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 爱国热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 参与经济全球化。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重 要会议在我国成功举行,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科学、 国防、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 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成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反 腐败斗争持续深入,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进一步巩固,人民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奋斗伴随艰辛,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江泽 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审时度势,正确决策,坚强 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顽强拼搏的结果。新世纪第一年的中国以光荣和自豪载入史 册。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 将要召开十六大,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我们将迈出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党的建设新的步伐 ;我们将踏上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征 程。 纵观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做好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十五”开局的 良好势头,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继续推进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至关重要。我们要正确把握复杂 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既要充分看到世界经济下滑的不利 影响,又要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沉着应对,趋利避害,抵 御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困难,以保持经济和社会的 稳定。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 健的货币政策;要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增加农 民收入;要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抓好企业 技术改造;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加快发展和扩大开放 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要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进一步 扩大对外开放;要积极扩大就业,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发达的物质文明,而 且需要先进的精神文明。实现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社 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路线的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 基本纲领而奋斗的坚定性自觉性。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推进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把重大理论问题和 实际问题说充分说清楚。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 斗的精神。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深入推进优秀作品的创作生产,繁荣社会主 义文化。要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贯彻落实《公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把依 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要认真研究社会稳定面临的新情 况新问题,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要关心群众生活 ,特别是要满腔热忱地帮助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千方百计做 好社会稳定的工作,为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 繁重任务,各级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奋发有为的精 神状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开拓创新。党的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 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 今年作为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各级干部都要按照六中全 会的要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注意工作方 法,真抓实干,把中央的各项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努力使作 风有一个大的转变,工作有一个新的气象,党群关系、干群关 系有一个新的改善,更好地肩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光明在前,今年必定 又是一个好年景。让我们更高举起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更加 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一思想、 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趋利避害,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努力 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优异成 绩,迎接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2003年) 伴随着嘹亮的钟声,我国亿万人民满怀胜利的喜悦和奋进 的豪情,迎来了新世纪的又一个新年。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致 以新年的问候和祝福。 过去的一年,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是极其重要的一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盛世盛会,人心振 奋。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个主题,鲜明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 们党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体 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愿,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 要求。十六大以胜利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胜利总结 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胜利制定新世 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 ,胜利实现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的坚强团结,载入我们党和国 家的光辉史册。 过去的一年,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十六大、欢庆十六 大、学习十六大、贯彻十六大,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创 新,创造了非凡的业绩。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总 量迈上一个新台阶。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人民生活进一 步改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成就喜人。我们 伟大的祖国到处涌动着改革和建设的澎湃热潮,伟大的中国人 民焕发着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壮志豪情。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做好今年 的工作,对鼓舞斗志、增强信心,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 和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极大地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 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大人 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迈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步伐,夺取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新胜利。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在深入人心上 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我们必 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 经验,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人民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 去,贯彻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去。必须紧紧抓住发 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 困难和挑战,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 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速 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 居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必须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 于创新,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扎扎 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 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 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千帆竞发,万舸争流。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军,正以磅礴的气势和宏大 的规模展现在神州大地上,这是党领导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 现人民自己利益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前景光明,生机蓬勃。亿 万人民为之奋斗,力量无穷。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 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 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全面贯彻落 实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 活和美好未来。 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2004年) 新年的钟声送走了令人难忘的2003年,我国各族人民迎来 了欣欣向荣的2004年。 过去的一年,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是重要又很不寻常的一 年,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面对复 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 害,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 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 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取得新成就。 实践充分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 党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认真学习全面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就能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民 具有应对各种挑战的巨大勇气和非凡能力,大力弘扬伟大的民 族精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心系人民、坚定成熟、求真务实,深得 人民群众信赖拥护,对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部署,认真 贯彻,狠抓落实,我们就能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是全面落实党 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 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学 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紧紧围 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实践,紧密结合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紧密结合加 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实践,更加自觉坚定地用“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进一步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化为 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 巨大力量。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 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促进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 展基础上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 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改 革,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大程度上发 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 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 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发展民主团 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巩固和发展党同人民团 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 状态。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把 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改 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 中去。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为群众诚 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强科技 教育同经济的紧密结合,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优秀人才脱 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和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规模 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提供人才支撑。 2003年,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局良好;2004年,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征程迈出新 的步伐。人民的事业伟大而艰巨,祖国的前程光明而美好。让 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 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团结在以胡锦 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 斗,开拓创新,在新的一年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 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2005年) 时代的脚步跨过2004年最后一个夜晚,迎来了2005年第一 个黎明。在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喜庆时刻,我们向全国各 族人民致以节日的祝贺!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 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新年的祝福!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 全会、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和经 济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民主法制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得到 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 设取得新的成绩。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进。特别是针 对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 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抓住主要矛盾,抓 准关键环节,抑制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保持了经 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正确决策的结果 ,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 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 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 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 就一定能够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心系 人民、坚定成熟、求真务实,深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贯 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我们 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 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 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更加深刻地 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 论升华,是指导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们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新挑战的强大思 想武器。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 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 面。 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 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提高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一定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 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经济建设和 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 障。我们一定要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 文明协调发展,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 定的关系,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大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维护世界 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要 求我们党必须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我们党应对严峻 挑战、完成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全面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 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 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我们就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 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 业伟大而艰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光明而美好。让我们紧 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 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 伐。 伟大的开局之年(2006年) 2006年的钟声响起,我们送走了硕果累累的“十五”,迎 来“十一五”开局之年的第一缕阳光。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 ,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祝福。 “十五”时期是我国历史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动荡 起伏的国际环境,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 严重冲击,面对纷繁复杂的改革和建设任务,我们正确判断形 势,积极有效应对,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一个充满活力快速发展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一个更加成熟 更加坚强的党带领13亿人民阔步向前。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 里,我们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新的进展,国防和军队现 代化建设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 平稳、活力增强的态势,特别是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 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关键领域的改革有所突破,“十五 ”计划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顺利实现。2005年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表明: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 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能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一个志在伟大复兴的民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一个坚持改 革开放的大国理当对世界有新贡献。从2006年开始,我们迈入 了不同寻常的“十一五”时期。“十一五”时期,我们将实施 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实 施中央作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部署 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五年我们能否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步 入科学发展轨道上取得显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能 否承前启后地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决定着 到2020年我们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到本世纪中叶能否 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十一五”的壮丽 画卷将由此铺展,下一步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将由此开启。一 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将在这一年开始破题,一些发展瓶颈和体 制障碍将在这一年有新突破,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将在这一年 逐步启动,一些历史性任务将在这一年深入推进。这将是一个 深化改革之年、科学发展之年、促进和谐之年,也将是一个希 望之年、奋斗之年、前进之年,是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的 开局之年。 做好“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关键是要进一步用 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以统一思想 ,形成共识。要紧密联系实际,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 ,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 本要求,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是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今年必须迈出实 质性步伐。这就需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 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 稳定性,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 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 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稳定宏 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扎实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全面增强自主 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 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 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全党全国要团结一心、埋 头苦干,切实抓好这些主要任务,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 开好局、起好步。 党的坚强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