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山东省省长龚正《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山东省省长龚正《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25日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上 山东省省长 龚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 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本届政府任职的五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 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 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 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把学习宣传贯 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共山东省委要求和省第十一次党 代会精神,克难攻坚,砥砺奋进,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 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五年来,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 两个万亿元台阶,2017年达到7.27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突破6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粮 食产量稳定在900亿斤以上;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一”到 “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发展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主要领 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简政放权、行政体制、财税金融 、企业事业、农业农村、对外开放等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区域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 ,850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城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取得新 成绩。民主法治建设有序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一步加 强,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41件、修改50件 、废止25件,制定政府规章45件,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建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 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齐鲁优秀传统文 化广泛弘扬;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增 加值达到3120亿元,翻了近一番。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我省体 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赛事连创佳绩。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 善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789元、 15118元,年均分别增长8.5%、9.7%;五年累计500多万省标 以下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7.2%下降到0.3%;城 镇新增就业每年1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 内。生态山东建设成效显著,生态补偿制度率先建立,城际联 防联控制度初步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全部落实,大 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物总量控制约束性 指标全面完成。五年来的发展成就,充分印证了党的十八大 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 变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 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科学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 位。去年,我们按照“一切围绕十九大、一切服从十九大、一 切捍卫十九大”的要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 “走在前列”根本要求和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等重要指示精神 ,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 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 大工程,聚焦聚力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脱贫攻坚、金融风 险防控、社会稳定攻坚战,形成了标本兼治、系统发力的工 作局面,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三去一降一补 ”强力推进,全年压减粗钢产能527万吨、生铁产能175万吨、 煤炭产能351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妥善分流 安置去产能企业职工4.12万人。违法违规电解铝关停和“地 条钢”清理整顿工作圆满完成,山钢集团在济南的640万吨钢 生产线、567万吨铁生产线实现全线安全停产。商品住宅去 化周期10.1个月,稳定在合理区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 负债率降至55%。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860亿 元。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240公里、 5820公里,比2012年增长55.2%、17%;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 15亿吨,比2012年增长42%。两条“外电入鲁”通道建成投用 ,新增外电接纳能力500万千瓦。    (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启动实施。积极创建新旧动 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草拟上报综试 区总体方案,今年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步编制总体规划 、专项规划和实施意见。谋划推出各类政策100余项,与国家 部委、金融机构、中央企业、知名民企等签订合作协议。        持续做好“去增提”三篇文章,在压减过剩产能、淘汰落 后产能的同时,促进新兴动能和传统动能协调并进。坚持用 工程的办法推进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库,围绕“四新四化”先期 储备重大项目数百个,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新技术、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新登记“四新”经济企业 1.9万家,增长37.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 重达到35%。   (三)改革开放事业开创新局。制定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两个10条意见,省管企业公司制 改制基本完成,省管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23%,创五年来新高。 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实有市场主体达到806.8万户,其中企 业突破225.9万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三权 ”分置稳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成效明显。营改增试点全面 推开,民生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率先突破。地 方金融监管体制初步建立并发挥作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不 断完善。金融业增加值五年平均增长10.4%,直接融资规模由 2012年的1814亿元增加到5366.9亿元。科教融合发展实现突 破,齐鲁工业大学与省科学院整合成立新的齐鲁工业大学,齐 鲁医科大学组建稳步推进,中国能源大学正在谋划筹建。制 定出台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20条意见。全省进出口 总额17823.9亿元,增长15.2%;实际利用外资1210.5亿元,增 长9%;对“一带一路”沿线实际投资100.6亿元,增长81.7%。   (四)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聚焦“4个2”重点区域和老 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全年 实现省标以下83.2万贫困人口脱贫。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 获得国家批复,各项资金总额280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 60亿元;28个新建村台工程已开工18个,42个规划外迁社区 已动工41个;我们将在2020年全面完成迁建任务,圆60万滩 区群众的安居梦。深入开展环保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 ,PM2.5、PM10平均浓度比上年分别下降13.6%、11.7%。煤 炭消费总量压减2706万吨,超额完成控制目标任务。全省万 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2.9%,年度能耗总量近二 十年来首次下降。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省普通中小学大班 额化解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全民参保计划深入实施,社会保 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64.7万套,老旧 小区改造惠及66.9万户群众,农村危房改造竣工率100%。 17市全部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全部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 用直接结算,组建各种模式医联体800多个;国家健康医疗大 数据区域中心建设正式启动。   (五)稳定和谐局面更加巩固。全力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 产转型升级和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开展非煤矿山转型升级 和专项整治,全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 49.1%和25.5%。出台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11条政策,为 25.5万人解决了就业、生活等困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 加强,双拥共建取得新成效。征兵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推进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化支撑,社区治理体系逐步 健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按照省委统一部署,集中开展 防范暴力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安全事 故等四类风险专项行动,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六)政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 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党派民主监 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348件、政协提案 767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制度 进一步完善。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本届政府省级行政审批 事项累计削减641项,兑现削减二分之一的承诺。首批公布 3.6万项“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网 上大厅实现互联互通,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网上办理。政务信 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全面推开,山东公共数据开放网建成开 通。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成效明显。认真贯彻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三公 ”经费比2012年压减55.3%。以坚定决心、更大力度推进反腐 倡廉,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37075件,处分35520人,反腐败斗 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一年来,在省委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改革创新、锐意进 取,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勤奋工作,我们统筹谋划办成了 一批事关山东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全省上下贯彻新发展理 念、推动科学发展的力度空前,对加快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 换的认识高度一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 升,几代人孜孜以求的强省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共山东省委团结带领全 省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 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 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 和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官兵,向中央驻鲁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台同 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 作,必须始终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 地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视 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必须始终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在省委领导下开展工 作,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必须始终贯彻新发 展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规律,抢抓机遇,善于创造性 开展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敏锐性、前瞻性、主动性;必须 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主 动性创造性,形成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必须始终发扬艰苦 奋斗作风,坚持做到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 廉洁,激励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埋头苦干,形成干事创 业的浓厚氛围。这些,不仅是弥足珍贵的经验体会,也是必须 长期坚持的原则要求,我们一定倍加珍惜、坚定遵循。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 矛盾和问题,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 高,创新引领能力不够强,结构性制约凸显;区域城乡发展仍 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食品药品安全 、安全生产还存在薄弱环节,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领域 有不少短板,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缺口还 比较大;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 、专业素养、开放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不正之风和腐败 问题时有发生。对上述问题,我们一定以更努力的工作、更 扎实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目标定位,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 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今后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山 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是走在 前列谋新篇、开创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关键突破期。要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 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 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 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 建设新局面的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新 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 发展,谱写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谐美丽现代化强省建设 新篇章。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把“走 在前列、由大到强、全面求强”作为总体思路要求,做好谋篇 布局,以勇于担当、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化改革创新,以踏石留 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任务落实,苦干实干谋发展,合心合 力强山东。走在前列,就是自觉把走在前列贯穿到经济社会 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围绕走在前列谋划发展思路、展开发 展布局、制定发展举措、衡量发展成效,努力在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由大到强,就 是立足山东大而不够强的重要阶段性特征,深入贯彻落实新 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事关全局的重大关系,加快推进由大到强 战略性转变。全面求强,就是深刻领会、主动对标强国建设 的精髓要义,准确把握强省建设的丰富内涵,全面聚焦全省优 势,聚力做好优势转化、扬长补短的大文章,全面发力,持续加 力,推动各项工作、各项事业都强起来。   (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把走在前列作为长期坚 持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寄予 厚望,要求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我们 要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站在全国看山东,着眼长远谋发展,进 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主动寻标对标,高标定位,奋勇争先 。   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在圆满完成“十三五”规 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谋划 实施“十四五”规划,推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取得重大进展 。到2022年,在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基础上,新动能主导经 济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 展,实现经济发展更加高质高效、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生态 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群众更加富裕、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建成高质高效 的全面小康,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产 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建成补齐短板 的全面小康,空间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区域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建 成厚植优势的全面小康,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创新型 省份率先建成,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大 幅提升。建成群众满意的全面小康,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 分的就业,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 建成,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 增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山东实现全面 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由大到强、全面求强的过程。通过不懈 努力,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法治政府基本 建成,美丽山东目标基本实现,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共同富裕 迈出坚实步伐,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 。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 明、生态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在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中走 在前列。   (二)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由大到强战略性 转变。把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段基本特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 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 善制度环境,使发展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 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全面增 强山东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围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 念,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看结构优化的形和此消 彼长的势,始终在创新发展上保持定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 展的要求,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为增长速度的高低所困扰。 速度掉一点不可怕,关键看掉的是什么,如果掉下去的是高能 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过剩产能,提上来的是转型升级的传 统动能、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 值产品,就是强质量、提效益、上水平。只要经济运行在合 理区间,就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改革,坚持不懈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更高质量、更有 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是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看全省一盘棋,始终在协调发 展上保持定力。在省级层面统筹推进区域协同、城乡融合 、陆海并进、生态节能,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落实好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按照优化、重点、限制、禁止 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推动发展,科学划定工业、城镇开发边 界,发挥地方立法作用,推动各类开发活动向存量调整、内涵 提升转变。强化聚力攻坚,不搞平均用力,避免各自为战,通过 点上突破带动全局,实现互促互进、共同发展。坚持在国家 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工作,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 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深度融入环渤 海经济合作区、中原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区域战略 ,拓展对内对外发展空间。   三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看可持续发展,始终在绿 色发展上保持定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施 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设绿水青山新山东 。实行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建立 健全用能、用水、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推进资源 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拓展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推行清 洁生产。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加强耕地保护 和改进占补平衡。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 以水定产,加快建立以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为核 心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大生态红线保护力度,发挥公益诉 讼作用,坚决守住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 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绝不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牺牲子孙 后代利益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发展。   四是处理好激活与规范的关系,看市场体制机制优势的 再造,始终在开放发展上保持定力。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 改革促进开放,在有退有进、有破有立、有放有管中,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的“发动机”更加强劲、政府的 “方向盘”更为有效。支持济南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 点试验,抓好创建潍坊农业开放发展综试区工作,放大青岛跨 境电商综试区、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临沂商城市 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综合效应。加快自贸试验区改革创 新经验的复制推广。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提升海 关特殊监管区的功能优势,积极推动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 向综合保税区转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国际贸易单一 窗口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 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优化生活 环境,完善国际学校、医疗、文化等设施;持续优化政策环 境,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 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发展新高地。   五是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看综合效益最 佳,始终在共享发展上保持定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群 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使人民获得感幸 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始终把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大民生投入,增加基本公 共服务供给,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保持居民收 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农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 民收入增长、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 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朝着实现共同 富裕迈进。   (三)坚持强优势补短板,全面发力全面求强。坚持世界眼 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坚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 补短,加快我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基础优势等的创造性 转化,培育新的增长点,串点成线、扩线成面,积极开拓强省建 设新途径。   一是发挥实体经济大省优势,开拓制造强省新途径。深 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大力发展智能 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努力打造质量效益好、创新 能力强、品牌价值高、安全环保节能的山东现代工业。实 施工业强基工程,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加快构建 新一代材料产业体系,培育更多行业单项冠军。努力建设数 字山东,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 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上云”,发展个性化定制、工业 设计等新业态。制定实施好《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规划》《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在国内外具 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统筹推进钢铁产能优化 升级和集中布局,高标准建设日照先进钢铁制造基地。建设 鲁北环渤海湾高端石化基地,实现石化产业发展高端化、基 地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推动生产性服 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 和高品质转变。加快物流产业集群培育,促进城乡、区域、 产业链之间物流服务均衡充分智能发展。   二是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开拓乡村振兴新途径。坚持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 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规划,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聚焦 产业兴旺,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加快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粮食生 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强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 千亿斤粮食产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发挥潍坊蔬菜标 准和技术集成推广优势,成立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制定国家蔬 菜标准。建设德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培植壮大农业“新 六产”,坚持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推动终端 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发展,突出农村电商和乡村旅 游,到2020年建设农业“新六产”示范县50个、示范主体600家 。聚焦生态宜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大力改善 路水电气暖讯房等基础设施,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提升 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农村 公路建养管运协调发展。聚焦乡风文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 建设,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进步,营造 崇德向善的淳美乡风。聚焦治理有效,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健 全自治、法治、德治治理体系。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 度,全面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聚 焦生活富裕,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 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完 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 业有机衔接。深化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 财产权益。打破区划限制,培育一批产业集聚型、创新创业 型、文化传承型、强农富农型的特色小镇,促进农业强起来 、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三是发挥教育科技大省优势,开拓创新强省新途径。深 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山东省“十三五”教育 事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把教育 大省、人口大省优势转化为教育强省、人才强省优势。强 化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 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创 新共同体。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 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 业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强化 科技第一生产力。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管理向 创新服务转变。加快国家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 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济青 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 结合。全面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 护、运用。强化创新人才第一资源。全面落实《关于深化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人才支撑 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实行以增加知识价 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谋划推出最能补齐发展短 板、最能激发潜在优势的人才新政。深入实施泰山学者、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外专双百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工程,造 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科 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省级人 才改革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启智、育才、聚力重要 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培养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培养的制度,着力培养创意创新 创业能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 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四是发挥海洋资源丰富优势,开拓海洋强省新途径。强 化陆海统筹,整合沿海港口资源,优化口岸布局,谋划推进青岛 港、渤海湾港、烟台港、日照港四大集团建设,适时组建山 东港口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落实好《山东省海洋主体功能 区规划》,打造向海经济,做强海洋生命健康、海洋高端装备 、海水利用、绿色海洋化工、海洋旅游等产业。支持日照 、威海等市创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海上粮仓 ”、海洋牧场和海洋经济特色园区建设。探索发展海水稻。 实施“透明海洋”工程,强化“智慧海洋”深海基地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打造全国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依托青岛海洋科 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