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刘家义在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 议时,强调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要求我们发挥自身优势,努 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 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 境,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山东贡献。这是总书记交给我们的 重大政治任务,标注了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目标定位,充分 体现了总书记对发展海洋事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 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统揽党和国家事 业发展全局,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恢宏的战略思维,作出了 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 国战略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海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 ,为我们在新时代建设海洋强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 学指南。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海 洋强国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深刻认识蕴含其中 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深入贯彻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把山东发展放在全国 大局中来定位,把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作为牢固树 立“四个意识”,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表看齐 的现实检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敢于争先的气概,发挥优势,把握机遇,积极作为,把总书 记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山东的生动实践,决不辜负总书记的 殷切期望。   一、进一步开阔视野看海洋,真正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 展的战略要地   习总书记深刻指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 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 盛。”这一重要论断,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又阐 明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山东是我国东部沿海省份,陆地 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毗邻海域15.95万平方公里,有海岛 589个、海湾200余处。“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山东 自古就与海洋经济有不解之缘,海洋经济发展源远流长。春 秋时期,齐国“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被称为“海王 之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积极开 发建设海洋,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上世纪90年代,我省提 出“海上山东”建设跨世纪工程;进入新世纪,山东半岛蓝 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青岛西海岸新区 等陆续成为国家战略,山东海洋经济不断发展。2017年,全 省海洋生产总值1.48万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 19.1%、全省生产总值的20.4%,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山东的发展,既要 立足15.79万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更要开发利用好与陆地 面积相当的海域面积。我们必须从单一的陆域空间思维中 解放出来,从单向以陆看海、以陆定海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 来,更多面向海洋、倚重海洋,科学开发海洋、利用海洋,走 依海富民、以海强省、陆海统筹的宽阔大道。   (一)海洋是资源富集的“聚宝盆”,破解山东发展的资 源环境约束,必须加快向海洋进军。经济发展的竞争,从一 定意义上讲是资源和空间的竞争,谁掌握了更多的资源和空 间,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导权。较之陆地,辽阔的海洋 对于人类来说仍有更多的未知,但有一点十分清楚,海洋是 尚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陆地上发现的资源海洋里都有 ,海洋里还蕴藏着很多陆地上没有发现的资源。随着现代海 洋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有新资源被发现和开发利用,海 洋在资源、环境、空间、战略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越 来越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我省海域面积广阔,海洋文化、生物、能源、矿产、旅 游等资源富集,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首位,开发利用海 洋的条件得天独厚。经过多年发展,全省陆地开发已近极限 ,有的地方资源枯竭,污染物排放超出环境容量。目前,全省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1/6;矿产资源人均 占有量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到2020年,多数大宗矿产 不能满足需求。我们对海洋的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而发达 国家海洋开发早已突破50米,挪威的海上网箱养殖甚至达到 100米。据测算,我省海洋牧场向30米、50米深的海域布局 ,每年可生产450多万吨优质水产品,将有效增强粮食安全保 障能力,为耕地腾出休养生息的空间。可以说,丰富的海洋 资源,既是山东海洋经济崛起的基本条件,更是新时代现代 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基础。我们破解资源环境的制约,固然要 靠集约节约利用,但仅靠这一招解不开“魔咒”。认识一变 天地宽,海洋这个“聚宝盆”就在我们身边!山东过去发展 依托于海洋的开发开放,山东未来发展更要依靠海洋的高水 平开发开放。要通过海洋强省建设,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 经济优势、高质量发展优势、可持续发展优势,彻底改变 “万里海洋千年睡”的状况。   (二)海洋是现代科技的“新战场”,打造未来发展竞争 新优势,必须加快向海洋进军。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在海洋 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与海洋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海洋观测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对海洋的认知达到了新的高度 ;深海探测和开采技术的发展,使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成为国 际关注的焦点;海水增养殖技术向农牧化、设施化方向发展 ,极大提高了海洋生产水平。这些年,世界主要海洋强国纷 纷制定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海洋高科技的重点 领域,力求保持在海洋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国内沿海省市 围绕进军海洋同样呈现竞相发展的格局,从南部的广东到北 部的辽宁,都纷纷出牌亮招。海洋已经成为高科技竞争的重 点领域,谁率先突破关键技术,谁就能掌握海洋资源开发的 主动权,就能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讲到山东的优势,我们一口气可以说出很多很多。但放 在全国、全球竞争的大格局中,我们最值得自豪、最敢大胆 喊出来的一个,就是海洋科技、海洋人才和长期积累形成的 海洋产业基础。山东拥有全国近一半的高层次海洋科技人 才,有22名两院院士;有中国海洋大学,还有一批高等院校设 有海洋专业和学科;有32家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承担了 “十五”以来全国近50%的海洋领域“973”“863”计划项 目。全国唯一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及国家深海 基地、大型综合海洋科学考察船等重量级国家创新平台都 在我省。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大量的科研成果留在“论文 ”中,一旦转换为现实生产力,就可能创造出新的产业;还有 大量的科研成果躺在“数据”中,只要加以分析运用,就可 以创造出新的成果;还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是单项的,如果在 集成创新上再加把劲,就可以带来突破性的变革。高端科技 就是现代的国之利器。现实一次又一次警醒我们,核心技术 是买不来、求不到的,唯有靠我们自己。山东要在新一轮发 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加快突破急需的 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推动海洋科技由跟跑向并跑领跑 跨越、由技术支撑型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带动其他领域科技 进步,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三)海洋是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深入实施新旧动能 转换重大工程,必须加快向海洋进军。海洋战略新兴产业体 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和整体水平。最 近几年,海洋科技的重大突破,既推动了传统海洋产业的变 革,又催生出新的经济业态,更促进了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爆 发式增长。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带动形成了庞大的海洋食 品、海洋药物、生态渔业等蓝色生物经济;新一代互联网等 技术的运用,催生了海洋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 产业;低碳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洋新能源、海洋环保等新 兴产业崛起;   海洋尖端装备制造技术的突破,带来了深海探测、开采 、养殖等海工装备产业兴起。与此同时,海洋领域的产业融 合,还催生了分享经济、跨境电商、海洋金融等新业态,带 动形成了生产效率更高、交易成本更低的经济体系和生产 模式。2014年以来,我省的海洋牧场、海上旅游、钓具、游 艇、体育等产业有机融合形成新业态,综合收入年均递增 200%以上。这些蓬勃发展的海洋新产业、新业态,已经成为 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尽管我省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传统产业 、传统动能占比高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海洋新兴产业仅占 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的18%。我省是严重缺水地区,海水利用 业发展水平,却远低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福建和广东等省。 这种状况既说明了我省存在的差距,也显示了发展的潜力。 只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我省海洋科技、人才等优势,找准海 洋优势转化的科学路径,按照培育现代产业集群的定位要求 ,顺应海洋产业体系细化的新趋势,就完全可以把新兴产业 做大做强,推动海洋经济实现从量到质的跃升。展望未来 ,山东战略新兴产业将更多来自于海洋、来自于陆海统筹带 来的产业跨界融合,海洋及海洋相关产业将挺起山东战略新 兴产业的脊梁。   (四)海洋是连接五洲的“大通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 新格局,必须加快向海洋进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 古以来,海洋就是开放包容的象征。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的 过程,实质上就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大航海时代以来 ,许多国家向海发展,通过拓展海洋空间、利用海洋资源快 速崛起。上世纪80年代,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和首批对外开 放城市,也都集中在沿海,目的就是充分利用沿海地区的独 特地理位置,探索改革开放的新路径。可以说,我国对外开 放的每一步,都意味着向海洋的挺进。进入新时代,我们要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 局,海洋仍然是重要载体,海洋经济仍然是重要抓手,抓海洋 就是扩大对外开放。   山东集漫长的海岸线、良好的港口资源、面对日韩和 东北亚的区位等优势于一体,但与沿海先进省份相比,对外 开放的总体水平却不够高,无论是利用外资还是对外贸易都 存在一定差距。有差距并不可怕,可以迎头赶超,可怕的是 认识上转不过弯,那就跟不上趟啦!有的同志分析山东开放 的差距,原因找了一大堆,就是没找到海洋优势发挥不够这 一条。这本身就是封闭的表现。山东有海,我们理应自强自 立,充分发挥好这个优势,不能抱着天赐的金碗,再抱怨天没 给我们馅饼!总书记今年在博鳌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中 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同时宣布了对 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我国开放将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只要 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全面扩大开放的重大机遇,积极参 与“一带一路”建设,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充分 用好海洋这个大通道,就完全可以打造出开放层次更高、营 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山东开放新格局。   海洋兴则山东兴,海洋强则山东强。山东要开创新时代 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在 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全省上下一定要站在事关国家 根本利益、事关山东未来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海洋、定位 海洋经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勇于担当、 攻坚克难的使命感,坚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 想,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努 力造就一个海上山东,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华彩篇 章!   二、聚焦聚力落实重要任务,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 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 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总书记对山东的要求 ,为我们建设海洋强省指明了主攻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 认真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全面实施《山东海洋强 省建设行动方案》为抓手,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坚持质量 第一、效益优先,聚焦重点任务、主要领域,着力发挥自身 优势,着力拓展发展空间,深挖潜力,提升水平,推动海洋基 础设施、海洋产业、海洋文化、海洋生态环境等协调发展 ,不断积聚壮大海洋新动能,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 列,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点的海洋强省之路。   第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着力打造海洋经 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我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区要 想富也要先建港。世界排名前十的国际化大城市中,有8个 是港口城市,并且都带动形成了极具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 经济圈。我省港口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二,拥有3个过4亿吨港 口,基础条件较好,具有一些优势。但与世界一流港口相比 ,无论是港口集群化水平、业务支撑,还是港城港陆协同都 存在一定差距。我们要把港口作为陆海统筹、走向世界的 重要支点,着眼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重要措施,全面建设山东国际航运中心 。一是推进港口发展一体化。当前,区域港口之间的关系 ,正在逐步由相互竞争转变为抱团发展。美国的纽约-新泽 西港,占据东海岸近30%的市场份额。日本东京湾区的东京 港、横滨港、千叶港、川崎港等构建组合港,一举成为世界 著名的港口工业城市群。国内也有港口资源整合的成功案 例,浙江省整合组建宁波-舟山港,去年吞吐量超过10亿吨 ,成为全球第一大港。我省港口资源分散、同质发展、内耗 严重、竞争力严重不强。要对标全球知名大港,着眼一流 ,打造一流港口群。二是推进港口装备智能化。智能化代表 了港口发展的方向。青岛港建设的亚洲首个自动化码头,创 出全球最高效率,提供了智慧港口建设的“中国方案”。要 复制推广这一经验,推进港口建设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 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操作远程化、自动化 、无人化,带动港口功能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三是 推进港口业态高端化。现在,物流网络、港航服务等新兴业 态已经成为港口盈利的新增长点。世界最发达港口非装卸 服务占港口服务的比例超过70%,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也占 近一半,我省港口基本还是以传统的装卸业务为主。要加快 从单一的货物装卸港向物流贸易港转变,大力发展金融保险 、船舶租赁、电商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业,打造世界一流航 运品牌,再也不能单纯以吞吐量论英雄了。四是推进港城发 展协同化。加快构建以沿海港口为枢纽的现代化集疏运体 系,着力提升道路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