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骆惠宁: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长 骆惠宁 (2010年9月)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三江 源生态地位独特而且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是我国乃至全球 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对促进全 国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 意义。 青海雄踞世界屋脊,面积72万平方公里,位于青藏高 原之北。这里,是名山大川的故乡,昆仑山、唐古拉山、 巴颜喀拉山等横空出世、横亘东西。高山融雪汇成无数细 流、奔腾不息,最终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的灿 烂文明。 三江源是中国及东南亚江河之源。在39.5万平方公里的 广袤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总面 积达到1800多平方公里,是全球现代冰川集聚地之一,也 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三条江河 每年向中下游供水600多亿立方米,哺育了中国一半以上的 人口,被世人形象地比喻为“中华水塔”、“地球之肾”。可以 说,三江源不仅是中国与东南亚的江河之源,是数亿人口 的生命之源,也是整个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高寒生物资源宝库。三江源独 特的高寒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链条的重要环节,是地球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是许多珍贵基因的重要宝库。据 统计,三江源地区现有野生植物87科471属2308种,有国家 一类保护动物16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53种,省级保护动 物32种。可以说,三江源地区是我国草地类型最全的地区 和生物物种形成演化的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高原生物基 因库和高寒植被生态系统的宝库,为人类提供了不可估量 的生态服务价值。 三江源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启动区。作为世界 上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的独立气候区,三江源区发挥着 几条大江大河水循环的初始作用,对我国和东南亚甚至整 个地球北半球的大气环流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可以说 ,这里是世界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启动区,也是气候变化 的气象哨,对抵御全球气候变暖有着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三江源生态效应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外溢性 ,使其生态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保护和建设 好三江源生态环境,不仅是青海自身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 内容,而且对支撑全国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 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 2005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 设总体规划》,2008年国务院34号文提出建立三江源国家 级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认真贯彻 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给 予了政策、资金、项目等多方面的支持。 青海省积极承担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责任。上 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三江源地区先后建立了隆宝、可可西 里和三江源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布了停止天然林采 伐、禁止开采沙金等政策法规,依法加强了三江源地区生 态保护。进入新世纪,青海省认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坚持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2007年,确立了 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任务和“生态立省 ”战略。2009年,进一步提出“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 展、统筹发展”的发展路径。我们在三江源地区,弱化了对 GDP、财政收入、工业化等经济指标的考核,强化了对提供 生态产品能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能力的评价,保障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顺利 实施。通过多年努力,该地区已完成退牧还草668. 7万公顷 ,退耕还林0.65万公顷,封山育林12. 2万公顷,黑土滩治理 1. 3万公顷,禁牧减畜459万羊单位,生态移民4万人,实施 游牧民定居2.1万户。目前,三江源局部地区生态功能得到 修复,草地生产力有所提高,干涸多年的“千湖奇观”开始显 现。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尽管已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扭 转,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区域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人类都在思考:我们应选 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我们应怎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 是对过去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探索;它蕴含战略谋划的 智慧,也凸显努力实践的勇气。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 们愿以更加自觉的态度,与全国一起承担起保护三江源的 历史责任,使之为绿色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 贡献;我们愿以更加科学的精神,与全国一起探索三江源 地区生态得到保护、民生得到改善、区域得到发展的共赢 之路,使三江源生态保护建立在长效、可靠、稳定的制度 保障之上。面向未来,我们愿与各方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