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刘宗林:关于当前我省农业工作的新形势与任务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当前我省农业工作的新形势与任务 刘宗林 (2016年3月30日) 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农业工作会议,已于2月份召开了。今天借 经管业务培训这个机会,我主要是想把今年省政府农业工 作会议精神,进行再传达再落实。今年农业工作会议的主 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 2015年及“十二五”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分析农业农村经 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及“十三五”工作,落实 新时期农业工作任务。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十二五”,提振工作信心 2015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工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 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部署,坚持稳粮增收调结构、 提质增效转方式、深化改革促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 得新成绩。主要农产品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 600.6亿斤,“菜篮子”产品稳定发展,结构优化。预计出栏 (笼)生猪6077万头、牛168万头、羊699万只、家禽4.15亿 羽。蔬菜、油菜、水果、茶叶等面积、产量稳中有增。农 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1800亿 元,增长16.3%。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750家,增 加300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56家。农产品加工业主 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休闲农业高速增长 ,实现经营收入265亿元,增长23.2%。科技支撑能力明显 提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预计农机总动力达 到60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4%,其中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4%,提高2.9个百分点 ,增幅连续两年居全国之首。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993元,名义增长9.3%,扣 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增幅继续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 入增幅。 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 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年来,重点抓了6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调结构强产业,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突 出稳生产保供给。毫不松懈发展粮食生产,大力推广良种 良法,粮食高产创建规模达1532万亩,早稻集中育秧面积 1100万亩。粮食在面积减少45.5万亩的情况下,依然实现稳 定增产。突出调结构提品质。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 ,推进城镇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 ,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肉类结构有所改善,牛羊禽 肉占比提高。突出延链条强产业。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 工程,项目区柑橘产后损失由30%降低到5%左右。促进三产 融合发展,80%以上农业企业与农户建立订单,50%以上农 业企业自建生产基地。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 县12个,休闲农庄发展到4400家。 二是坚持抓改革强主体,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 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大力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 展工程,重点扶持了102家龙头企业、1000个现代农机合作 社和6932户家庭农场。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2.9万家、农民 专业合作社达4.6万个。加快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土地 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在永州市和48个县市区整体推进 ,其他县市区全面开展了前期调查工作,全省土地承包经 营权确权登记面积862万亩。全省耕地流转面积1745.8万亩 ,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5.9%,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 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统防统治、农机作业 、农资购销、粮食烘干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订单 式”、“套餐式”、“六代一包”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全省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4.5万个。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 民。全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5万人,其中认定2万人,建立 了近50万人的新型职业农民对象信息库。加快构建农业支 持保护体系。率先在全国出台双季稻生产补贴政策,对规 模种粮大户及家庭农场进行专项扶持。开展了“财银保”贷款 保险和农业科研成果效益分配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了农业 补贴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 管。开展了农垦改革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坚持治污染保资源,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狠抓 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扩大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范围,试 点在稻米镉机理研究攻关、低镉品种筛选推广、施用石灰 、深翻耕及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推进农 业面源污染治理。启动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成 测土配方施肥8800万亩次以上,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 治1800万亩。整治畜禽粪便污染,开展了养殖业“三区”划定 工作,在湘江干流退出规模养殖场2273个。加强耕地保护 与质量建设。配合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推进高标 准农田建设。完成秸秆腐熟还田261万亩、酸性土壤改良和 地力培肥24万亩,翻压绿肥440万亩,农机深松作业47万亩 。 四是坚持兴科技强装备,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实 施“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推动100个现代农业综合 产业园建设、验收授牌153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组织 9800多名科技专家、农技员开展精准服务,创建273个农业 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加强农业科研创新。启动了海南三亚 南繁基地科研育种园建设,华智水稻生物分子育种平台、 制种产业园区建设顺利实施。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在 70个县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全省机插率达到 25%,增加4.4个百分点;加快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和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互助保险工作稳 步推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在浏阳、衡南、平 江、安乡、靖州和道县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支持 惠农科技、智慧农村、网上供销社等电商企业在浏阳、洞 口开展电商营销促销活动。会同县信息便民服务成效显著 。 五是坚持保质量拓市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 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4200万亩 ,其中绿色食品原料基地800多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有 效认证总数达2274个。常德、怀化农业标准化省市共建取 得阶段性成果。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农产品质 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监管体系建设,监管机构实现 市、县和涉农乡镇全覆盖。大宗农产品综合检测合格率保 持在98%以上。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推动农产品产地批发 市场建设,成功举办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等展会 。积极推进农超、农校、农企、农社对接。坚持不懈扩大 对外开放。加强农业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农机、种子企业 走出去,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达10.5亿美元。 六是坚持强县域美乡村,加快富民强县和民生改善。 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大力实施特色县域经济发展工程 ,33个县域经济重点县特色产业共实现产值3748亿元,增 长11.6%,其中10个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县产值增长25%。推 动新农村建设提质扩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4248个 ,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77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09个 。农村清洁能源用户达到620万户。大力扶持发展村级集体 经济,规范村集体资产管理,减少空壳村3750个。推动产 业精准扶贫。制定下发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意见,促进 了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 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为“十二五”划上了圆满 句号。这五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生产连 年丰收,总产跨上600亿斤台阶,有3年保持在600亿斤以上 ;“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粮食、蔬菜、畜禽等大宗农产品 产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这五年,农业农村经济素质显著 提升。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趋向合理,由“粮经”型加快向“粮 经饲”型转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产值比重由66%提高到 72%,农产品原值与加工产值比由1:0.93提高到1:2.1。休 闲农业产值增加了4.4倍,成为三产融合的突出亮点。农业 科技贡献率提升7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高 24.5个百分点。这五年,农村民生事业显著改善。农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由 “十一五”末的2.84:1缩小到2.62:1;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扎实推进。这五年,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显著激发。农村土 地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破题,信贷、 保险等要素支撑进一步增强,工商资本加速向农村转移 ,农民工返乡创业方兴未艾,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 建设的主力军。 五年来,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 、省政府部署要求,在工作中始终把握了“四个第一”。一是 始终把从全局出发谋划农业农村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 建设农业强省目标,组织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有力推动 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积极谋划实施长株潭重金 属污染耕地治理及种植业结构调整试点,促进农业资源持 续利用和生态安全等,这些重大举措既打基础、又管长远 ;既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符合省委、省政府 创新发展的要求。二是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民生作 为第一目标。加强农民培训,着力提升农民素质,增强农 民增收致富本领。巩固完善补贴、价格、金融、保险等政 策手段,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拓 展农民增收渠道,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积极开展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扶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 生、医疗、社保等公共事业向农村延伸覆盖,增进了农民 福祉。三是始终把推进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不断深化 农村改革,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化的办法调动农民和社会各 方面的积极性,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三权分置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探索 农村集体资产有效实现形式,破除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障碍,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四是始终把依 法治农和改进作风作为第一保障。不断加强农业法制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推进依法治农护农兴农。认真开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有 效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形成了上下联动、狠抓落实的良 性工作局面。 二、准确把握形势,科学谋划“十三五”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加快农业现 代化建设的关键期。我们一定要全面认清、准确把握面临 的挑战与机遇,把发展趋势判断准,把工作重点谋划实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固本强基。 (一)认清新挑战增强紧迫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种新老矛盾相互交织叠 加,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十三五”农业农 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四大紧迫任务”。 第一,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紧迫。农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收入增长是关节点。受粮食等大宗 农产品价格低迷和库存积压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难以 快速增长;受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影 响,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将会放缓;随着财政收入增速下 降,农民转移性收入也会受到影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 改革刚刚起步,农民财产性收入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有大幅 提升。更为严峻的是,全省还有486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 范围广、基数大、程度深。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一道迈 入小康社会,产业发展至为关键,迫切需要以更大决心、 更明确思路、更精准举措,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紧迫。长期 以来,为了追求高产出,拼资源、拼消耗,农业资源环境 已不堪重负。目前,全省有2/3的耕地不同程度酸化,2/3的 水田是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是湖南农业的心头之患,农 业面源污染呈加重的态势,农业综合产能、资源环境约束 、质量安全形势趋紧。农业结构不优、产业不强、机制不 活等问题突出,科技推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在产 业发展思路、经营机制、技术体系、政策支持、资源配置 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必须加快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 ,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的任务十分紧迫。近年来 ,我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油肉果菜等大宗农产品均 居全国前列。但由于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粮食等主要农 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严重倒挂,粮食库存高企,去库存压 力较大。粮经饲失衡,农产品品质不优,粮食品种口粮有 余、饲用粮不足;蔬菜品种以大路货为主,旺季有余、淡 季短缺;肉类中猪肉占比超过80%,牛羊养殖滞后,迫切需 要加快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效益。 第四,加快农村改革的任务十分紧迫。目前,农村改 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承包地 、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事项 ,需调整多方利益关系,推进难度很大;农垦体制改革、 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试点等,面临许多体制机制障碍。如 何进一步赋权还能、释放农村改革红利,把“地”做活、把 “人”做强、把“产”做优、把“钱”做多、把“权”做实,需要一 关一关地闯、一道一道地破。 (二)抢抓新机遇把握主动权。“十三五”我省农业农村 发展在挑战严峻的同时,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 件。概括起来讲,就是“五个更加”: 一是推动力更加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农固本 ,是安民之基。”强调“十三五”时期要一如既往把“三农”工 作抓好,“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能动摇,强农惠农富 农的政策举措不能减弱,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不能逆转 。守盛书记也明确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 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目前,加快补齐农业农村这块 全面小康短板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各级党委、政府的 领导重心、工作布局、组织保障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 二是支撑力更加坚实。中央要求,健全农业农村投入 持续增长机制,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坚持将 农业农村作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确保力度不 减弱、总量有增加。国家将加大专项建设基金对扶贫、水 利、农村产业融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农”领域重点项目 和工程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以产粮(油)大县、生猪调出大县 、商品粮大省奖励政策为核心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等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必将迎来又 一个投入黄金期。 三是牵引力更加持久。目前,我省已进入工业化中后 期,依靠科技、依靠装备、依靠创新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更 加有力。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未来5年将有720多万农村 转移人口进城安家落户,这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拉 动农产品需求增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息化技术全面普及,“互联网+”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掀 起了农业农村生产消费的新革命,成为“三农”发展的新引擎 。 四是驱动力更加强劲。我省“一部一带”新定位,长株潭 全国两型社会试验区、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大湘西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 济区等四大区域板块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我省农 业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外深度合作,吸引更多先进资源要 素投入,农业农村发展的空间更大、机遇更多、前景更加 广阔。 五是源动力更加多元。我省农业连年丰收,为调整优 化农业结构积累了丰富经验,提供了宽松的空间和回旋余 地。新时期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渐成 主流,倒逼农业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发展。农村改革全面深 化,新的经营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工商资本、科技、人才 、信息等资源要素加快向农村配置,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 了强劲动力。 (三)明确新要求增强责任感。面对挑战和机遇,我 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树立短板意识,准确把握新时期农业 农村工作新定位,在“四化同步”中拉长农业这条短腿,补齐 全面小康建设中农村这块短板,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民 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十三五”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 求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 线,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三个“百千万”工程为抓手 ,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重点任务是 围绕一个中心、主攻六大产业、开展八大行动: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大力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要 在稳定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挖掘增收新潜力,拓宽 增收新渠道,建立增收新机制,努力保持农民收入增幅“两 个高于”好势头。在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 2010年基本翻番的基础上,保持8.5%的增幅,到2020年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缩小到2.4:1左右。 六大产业:一是稳定发展粮食产业。按照强基础、优 品质、攻单产、增效益、稳产量的思路,稳定发展粮食生 产,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制。二是壮大经作 产业。大力发展蔬菜、茶叶、烟叶、水果、油料、食用菌 、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培育知名品牌,实现以销定产 、以质取胜。三是转型发展养殖业。优化养殖业生产布局 和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牧渔结合,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生 态养殖模式,完善疫病防治体系,促进养殖业集约化、专 业化、规模化发展。四是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加强种质资 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建立种业联合攻关机制,培育育 繁推一体化种业骨干企业,提升种业企业竞争力。五是集 群集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龙头企业培育区域公共品 牌,调优加工结构,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到202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3︰1。 六是提升休闲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开发特色休闲农业产品 ,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加强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开辟 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快速通道。 开展八大行动:一是现代农业示范行动。深入实施“百 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湘潭市、益阳市 、长沙县等14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国有 农场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农业三产融 合发展行动。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完善农业 经营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 各环节有机衔接。三是现代农业支撑行动。强化现代种业 、农机装备、“互联网+”现代农业等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和 推广应用,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四是农产品质量提升行 动。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加快推进监 管和追溯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 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 五是绿色农业推进行动。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大力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重点抓好农业面源污 染和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 用率分别达到80%、70%,初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 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六是农业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行动 。用好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支持特色农产品和优势企业 “走出去”,加大资金、技术和优良品种资源引进力度,提高 我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七是区域协调发展行动。加快县 域经济发展,全面提质升级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精 准扶贫,增强农民脱贫造血功能。八是农村改革创新与法 治保障行动。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 、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和完善。健全农 业农村法制体系,提升依法治农护农兴农水平。 三、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要围绕“十三五”工作目标,大力推进调结构、补短 板、增效益、强支撑,确保大宗农产品生产稳定、农民收 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稳步改善。 (一)突出“调结构”,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农业结构 性改革是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战略选择。要立足市场导向 和消费需求,着力解决好粮食怎么保、经作怎么扶、养殖 怎么优、产业链怎么延等问题,着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一是加快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当前粮食高产量、高收 购、高库存“三高”明显,粮价走低、农民种粮热情降低、一 些地方抓粮力度偏低“三低”显现。特别是从今年起,国家将 实行最严厉的粮食质量监管政策,不合格粮食要退出最低 收购价政策,倒逼我省转变粮食生产方式。但要看到,保 障粮食安全是个战略性问题,粮食生产不管什么时候都不 能放松,弦要时刻绷紧。从我省来讲,转变粮食生产方式 ,决不是简单的一减了之,决不能把粮食产能转低了、把 水稻生产优势转没了。要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 于制要求,念好“强、优、攻、增、稳”五字诀:强基础。着 力改善耕地基础条件和科技支撑条件,扎实推进粮食产能 建设,不断提高粮食产出能力。优品质。加快粮食品种更 新换代,优化品种结构,扩大优质稻种植,因地制宜发展 粳稻生产。深入实施做优做强湘米工程,大力推广优质稻 生产。攻单产。加快高产稳产技术集成推广,扩大粮食高 产创建和早稻集中育秧规模,推广水稻“四双”栽培技术。增 效益。实行标准化、精准化生产,降低物化成本,提高种 植效益;培育新型种粮主体,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升规 模效益;研究推广“稻鱼(虾、蛙)”共生、传统一季稻区发 展再生稻等种植模式,提高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