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刘宗林:在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委主任 刘宗林在全省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8月18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在当前稳增长压力比较大、机构改革任务比较重的情 况下,专门召开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议,说明省 委农办、省农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主要是传 达学习贯彻7月初农业部召开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各地在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正式 启动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会上,常德市农业局 、宁乡县农广校等6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他们的经验都很 好,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刚才,农业部科教司刘艳副司长 作了重要讲话,介绍了全国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 工作情况,高度慨括和总结了“三位一体”、“三类协同”、 “三级贯通”、“一主多元”、“四个创新”、“四个关键”等模式 和做法,对做好下一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了明确 要求,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的重大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个命题是中央连续几个1号文件提 出来的,也是农业部今年启动并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将 要大力推广、实施的一项工程。我认为,这是基础性工程 、关键性工程和牵牛鼻子工程。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农村 改革三十多年,农业、农村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 座的各位都是农村改革的经历者、参与者,是农村改革局 部的组织者、领导者,这些变化可列举若干条,我感到牵 动全局的、印象最深远的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在加快 。大家都知道,原来城和乡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城里的就是城里的,乡里的就是乡里的,甚至在上世纪 80年代以前乡里人到城里来住旅店还要生产大队的证明。 因为城市居民和农民之分,附着在身份上的待遇有天壤之 别。跳出农门成为城里人,是每一个农村人梦寐以求的。 现在城乡堡垒突破后,这个鸿沟在慢慢填平,给中国社会 结构、组织方式、领导方式、服务方式带来了一些深刻的 变化。比如现在城乡之间的人口可以自由迁徙,那就带来 了中国2亿7千万农民洗脚上岸进了城,为城市直接提供服 务。大量农民工进城,对农民的收入、农民的身份和地位 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也衍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就 城市来说,大量的人口涌到城市超过了城市本身的承载能 力,基础设施跟不上、工作服务跟不上、社会保障跟不上 ,出现了我们议论比较多的城市病;就农村来说,流出来 的大多是农村精英,农村有资金的、有资产的都进了城 ,留在农村仍然在搞农业的,就是我们平常讲的“386199部 队”,导致了农业兼业化、农村空置化、农民老龄化,农村 新“三化”问题的出现,衍生了一系列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社 会问题。大家都知道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2005年向温 家宝总理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世界 一流的科学家?科技教育界称为“钱学森之问”。在农业里面 就有“未来谁来种田?”的问题,我把它形象的称为农业领域 的“钱学森之问”。我国农民种田都种了几千年了,为什么还 会引出这个问题来,是因为现在的农业不是传统的农业 ,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需要现代的理念去经营,需要现 代的技术装备去武装,需要我们农民具有现代的科学技术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要解决好未 来“谁来种田”的问题,未来“怎样来种田”的问题。根据中央 的要求,农业部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作为“三农”工作的一 项重大工程来抓。 我们从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同志首先要弄清楚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新在哪里?为什么叫职业农民?一 直以来,农业从来不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职业,只是农民一 种谋生的手段,因而被社会看不起,地位卑微。现在农业 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中央提出来要使农业作为一种体面 的职业、受人尊重的职业、令人羡慕的职业。过去的农民 都是羞羞答答的,说出来底气不足,总认为低人一等。将 来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真正实现了农业和机械化 的结合、农业和信息化的结合,农民坐在家里可以种田 ,以后农民走出去完全可以昂首挺胸,完全可以西装革履 。今年6月底,农业部在黑龙江召开了一次现代农业示范区 的会议,我们南方地区几个省的代表看了以后就感叹说 :“农业还可以那么做!”感到十分震撼!就是震撼它的机械 化、它的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我们也搞了若干年,先是 检测土壤的成份缺什么,然后补什么,理论上很简单,但 在黑龙江是动态的测土配方施肥,根据测土的结果输到电 脑里,施肥机开过去,不同距离土壤的施肥量就不同。我 们在中央控制室看到的电子显示屏,就像在股市看显示屏 一样,前2秒钟时间施氮肥可能是0.8克,后两秒0.6克,一 下跳到1克,就是根据土壤肥料的含量、预期的产量,机械 一过去就轻松搞定。以后田能够种出这个样子来,农业发 育到这个程度了,我看我们农民在社会上再也不低人一等 了。即便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到了种田都能够那么种的技 术程度,也需要我们种田的农民能够掌握这种技术,不然 的话,它也是一堆废铁、出不了实验室的技术。因此,中 央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且农业部还将新型职 业农民分等级,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件事情确实很重要,这是“三农”工 作的一条短腿、是块短板、是根软肋。不把这块短板补齐 ,把这条短腿拉长,现代农业根基难以牢固。说实话,这 项工作不像修水库、修水坝那么吹糠见米,它的受益周期 更长,检测标准弹性更大。但这项工作是夯实农业农村持 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千万不要忽 视和懈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要始终把这项工作列入 重要议事日程,牢牢地抓在农业农村工作部门一把手的手 上,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二、科学估价,正确认识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的形势 我省在农业部、财政部的指导支持下,从前年开始 ,在醴陵市、平江县等14个县市开展试点,通过试点取得 了阶段性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新”字: 一是在发展的路径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发展路径问题 关键就是要进行模式创新。我们有句口头禅:有钱好办事 ,其实未必。农业上不知道花了多少冤枉钱,为什么?方 式不对、模式不对路。从我当乡干部开始,上世纪70年代 就有一个农民冬训问题,利用冬闲时间组织农民请乡里农 业技术员或县推广站、植保站同志上课,后来中央又推广 了远程教育,通过中央电视台来为农民上课,效果有,但 不明显。我看主要是方法不对、模式不对,没有按需求来 办,没有安排合适的模式、合适的内容,不是一种订单式 的培训方式。这些年来,各地在农民教育培训上实行转型 发展,坚持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固定课堂与流动 课堂相结合,通过参与式、体验式培训,将农业园区、龙 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骨干人员培育打造成职业农民的领 军群体,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转化为职业农民的核心 群体,将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青年扶持成职业农民的 新生群体,实现了职业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是在培育模式上呈现出一些新的亮点。就是坚持以 农广校等农民教育培训公益性机构为主体,统筹安排农业 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及其它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和支 持符合条件的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参与,初步构 建了“一主多元”、上下贯通、层次分明、支持有力的新型职 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三是在认定管理上建立了新的机制。立足当地农业主 导产业、优势产业,探索制定各个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认 定流程和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 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 “三类协同”,初、中、高级认定“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制度。2013年,在14个试点县组织培训6080人次,认 定发证1469人。要提高职业农民等级证书的含金量,不光 给农民发个本本,这个本本还需要得到社会认可。在一次 全国的会议上,有的省提出对通过认定的高级职业农民 ,信用贷款的受信额度比中级的每年要高几万元,如果是 中级职业农民一年5万元贷款授信的话,那么高级职业农民 将给予8至10万元,如果这样的话,他的等级证书才有价值 、才有含金量,老百姓才会为你这个证书去学习、去参训 ,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是在政策扶持上整合了新资源。这些年,试点县 (市)整合农业各方面的资金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 作的支持,比如将基层农技推广补助、测土配方施肥、农 机购置补贴及粮食生产奖励、生猪调出大县奖励、集中育 秧专项、良种补贴及保种补贴等项目扶持资金向新型职业 农民倾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