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李昌平: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李昌平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1月20日) 李 昌平 同志们: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 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中央、省委经济 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部署“十三五”特别是2016年 农业农村工作。 省委、省政府对会议高度重视,东明书记作出重要指 示: “十二五”时期,我省“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 省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决胜全面小康、 建设经济强省打下了坚实基础。四川是农业大省,“十三五 ”期间,必须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深 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汪洋副总理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 全面小康目标,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下更 大力气破解“三农”难题。要坚持农业农村改革主攻方向不动 摇,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生 产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 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全力打好 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 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东明书记的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十二五”农业农村发 展成就,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 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充分发挥三农工作在全局 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过去5年,我们采取强有力措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农村面貌显著改变,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取 得可喜进展。 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建成上千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一 批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整体跃升,建 成高标准农田2000万亩,大批重点水利设施工程开工,新 增有效灌面660万亩。2015年,粮食总产3443万吨,比 2010年增长7.5%。 新村建设扎实推进。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目标,实 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 山新居、乌蒙新村“四大板块”尽显区域特色,农村廉租房制 度普遍建立,“小组生微”模式全面推广,建成幸福美丽新村 9000多个。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把农民增收摆在重中之重位置 ,实行书记县长负责制。在全国农民收入总体回落的态势 下,2 0 1 5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 0 2 4 7元,增长 9.6%,是2010年的1.9倍,在8个经济大省中增幅第一,连续 五年实现“两个高于”;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84:1缩小到 2.56:1。 5年来,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森林覆盖率达 到36%。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贡献率达 到56%。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水 平持续提高。基层组织更加巩固,农村社会稳定祥和。 2015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我们改革创 新、拼搏实干、突破困局,农村工作亮点纷呈。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农业功能不断拓展 ,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综合效益持续 提高,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效益居全国首位。全 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在川召开,中央领导对四 川三农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突出主攻方向,着 力重点领域,深化农村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 证完成75%,承包地流转面积1547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蓬勃发展,部分农村改革事项开始破题。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开创崭新局面。省委、省政府开展 了3轮高规格大规模的大督查大调研,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专 题部署脱贫攻坚,召开脱贫攻坚大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构建“3+10”政策组合拳,强化“六个精准”,明确“五个一批 ”,落实“五个一”帮扶,建档立卡对象实现“六有”。脱贫攻 坚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立 下军令状。2015年,全省农村减贫117万人。 农业开放合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成功举办第三届四 川农博会、第二届川台农业合作论坛,积极参与“万企出国 门”、“川货全国行”活动。推介农业合作项目1229个、签订 投资促进项目734个、合同金额1400多亿元。 “十二五”农村工作取得的成就,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 出了重要贡献,为“十三五”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 基础。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 府和涉农部门开拓进取的结果,是三农工作战线广大干部 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 心感谢! “十三五”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坚决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发 展新常态下,农村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正在发生深 刻变化,既面临诸多挑战,也孕育难得机遇。 从挑战看: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农业是四化同 步的短板,农村是城乡一体的短腿,与高速推进的工业化 、信息化和城镇化极不协调。二是农业面临地板和天花板 挤压。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的空间有限,农产品 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已经引发价格倒挂,生产成本不断增 加,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三是农业转型发展任重道远。生 产经营分散化细碎化现象突出,规模效益和集群效应还不 明显。科技支撑乏力,从业人员老化,职业农民短缺,“谁 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依然突出。四是资源环境约束 趋紧。户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的40%,中低产田土占60%。 耕地缺乏休养生息,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影响农业可持 续发展。五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 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380万农村贫困人口是最难啃 的硬骨头。到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任务异常艰巨。此外,自然灾害频 发、农产品市场和价格波动始终是捉摸不定又必须面对的 问题。 从机遇看:一是宏观政策有利。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 开发,加速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产业布局向 西部倾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中央和省委出台 了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措施,脱贫攻坚既是民生工程更是发 展工程,是新常态下贫困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改革 释放红利。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即将全面推开,现代 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农 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和试点试验成果在更大范围推广,必将 为农村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改革着力点由投 资、出口、消费的需求侧,转向劳动力、土地、资本、创 新的供给侧,减少过剩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促使工商资 本转向农村寻求发展机遇,有助于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跨越。三是创新引领发展。在“双创”和“互联网+” 创新创 业浪潮推动下,农业“创客”异军突起,电子信息、现代设施 和生态、文化、旅游等要素与农业加速融合,“互联网+”等 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成为农业现代化新引擎。 总的看,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 机遇、应对新挑战,立足省情、吃透农情、体恤民情,紧 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风雨无惧,激情满怀,扎实做 好三农工作,为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积极作用。 二、凝心聚力,扎实推进,确保“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 开好局起好步 2016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抓好调结构、促 转型、挖潜力、强基础、建新村、抓改革、惠民生,让农 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一)调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是降成本 、补短板,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 的引领作用,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 有效供给机制。 降成本。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多种形式 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农业科技 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投资回报率、劳动生产率 ,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效益 。 补短板。树立大农业、大粮食、大食物观,加强基础 设施等农业供给薄弱环节建设,增加绿色、有机、安全以 及市场紧缺、更加契合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生产。改变过 度消耗地力、滥用化肥农药、单纯追求产量的生产方式 ,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二)促转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走产出高效、 产品安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转型升级的路子。恢复 发展粮草轮作、果草间作、藕鱼共生、稻鸭共育、稻菜轮 作、猪—沼—菜—果等生产模式,大力推进粮经饲统筹、农 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宜农 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开展新一轮现代农业(林业 、畜牧业)重点县和示范县建设,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 业,着力打造粮油、畜禽、茶叶、果蔬、中药材、木竹产 业等优势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 促进产业升级发展。进行种植业、养殖业战略性结构 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大力发 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继续培育农产品区域 性品牌。推行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健康养殖,大力发展草 食牲畜和小家禽畜,积极发展现代林业和林下经济。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产品产地加工和精深加工 ,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排头兵”企业。加快发展订单直销、 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着力提高农业附加值。农业既可以 生产食物饱口福,也可以生产景物饱眼福。要通过农旅结 合、文旅融合,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形态,积极发展创意农 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 (三)挖潜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我省探索发 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继续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增收 潜力,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乡村旅游要开启休闲康养度假模式,兴办农村经营性 养老服务机构,开发农村特色工艺品,促进新业态千姿百 态、竞相发展,不断丰富农民增收的产业形态。 支持各地引进大型电商、星级酒店、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培育参与新业态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乡村酒 店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新业态人才培训、认定和就业 ,把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新 业态带头人。 在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示范县建设基础上,对农村养 老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农产品产地加工、农业服务业 等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再扶持培育一批重点县或示范县。 (四)强基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10个重大 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深入推进“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全力推进武引二 期、开工建设土溪口水库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坚持大中 小微并举,加快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农水重 点县、五小水利工程、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农村饮 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 加快实施《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整合 国土、农业、水利、发改、财政等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 目资金,统一管理,统筹使用,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500万 亩。要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情况纳入地 方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继续推进通乡通村公路硬化、县乡道改善提升和配套 设施完善工程,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 路、通公共交通。坚持建管结合,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好 、管理好、维护好、运营好。 (五)建新村,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把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