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18年09月21日)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关系举什么旗、走 什么路,而且关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奋斗目标。随 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思想 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的 任务艰巨复杂。越是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越是要建 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来自我们党形成了植根 于中国实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 开放性、时代性,来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现实 的强大解释力和指导力。聚焦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坚定“四个自信”、构建中 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 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 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 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习近平同志关 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 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做好 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 现实提出的迫切要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关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而 且关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功 能、力量凝聚功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 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我 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 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坚定自信、同心 同德,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这种情 况下,尤其需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 位,坚定“四个自信”,振奋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精气神。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长期 坚持和不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特别是经济成分的多 样化,必然带来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决定 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在观念形态 上的反映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 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 多变,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的任务艰巨复杂。   越是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越是需要清醒的问题 意识和强大的政治定力。当前,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许多 值得关注和回应的论调和倾向。比如,有的认为马克思主 义已经过时了,难以指导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有的认为马 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理性和科学性。 这些论调的实质和目标指向就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地位。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运用、建设等亟须改进和加强。比如,在理论和实践层面 都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不透的问题,在运用马克 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上,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都还存在这样 那样的不足,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一些领域被边缘化、空泛 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 “失声”。   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 工作,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识形态领域出了问题 ,就是事关党和国家发展方向的大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适应 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要求,是 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和挑战的根本遵循。全党特别是宣 传思想战线必须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从何而来   我们要建设的意识形态,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 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是对当下我们要建 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标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 和引领力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真理性。深刻认识这一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建设具有 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来自马克思主义 及其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时代化大 众化过程中,形成了植根于中国实践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 系。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中 讲到的,“我们既反对盲目接收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 何思想。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 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科 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 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这一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大量具有 原创性和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